• 沒有找到結果。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第五章 台灣博雅書院之興起

第三節 東海大學「博雅書院」

壹、 書院理念與組織運作

東海大學於 2008 年 11 月創立了博雅書院,以「立足東海,放眼國際」為目標,

延續東海大學早期小班制教學的優良傳統,希望書院生經由博雅書院的洗禮後,可以 成為關懷社會與人群、具備創新思考能力的優良人才。

一、 書院源起與目標

東海大學是政府遷台後由「美國在華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於 1955 年創 辦,深受基督教大學傳統的影響,創校之初即倡導小班制教學的博雅教育理念,是 一所小而精緻的小型大學。強調生活學習的實踐精神,重視勞作教育的服務、通才 教育的廣博、中英文的基本訓練、開放自由的學風、關懷的社會服務與師生住宿制 度等,期許學生修習課業之外亦能顧及品德之薰陶,學校不求訓練一流的研究人才,

在於培養一種正確的職業倫理觀,深具自我內在反思的精神,塑造出東海大學的傳 統與特色。自我期許的榮譽倫理促使個人認真工作,謹守本分,將能力發揮到最大 的極致,再進一步成為社會進步的實踐力。

1970 年代以後,社會越來越強調實用性課程的實際作用,學校也在財務經營的 壓力之下告別小型大學的教學方式,走向綜合型大學之路,逐漸偏離創校時重視日 常生活實踐的人文教育精神,基督教傳統影響下的博雅教育精神不再,走向實事求 是及追求科學進步的工具理性想法。

為了重拾東海大學最初的創校理念,於 2008 年成立了「博雅書院」(School for Liberal Arts Learning),企圖透過博雅教育傳達不同的教育觀點,透過環境探索、社 會關懷及歷史體驗直達博雅教育的核心,重現東海大學早期推動人文與科技整合、

知識與實踐合一的博雅教育。博雅書院並不能夠代表博雅教育的所有精髓,其代表 一種重要的生活學習和品格教育,學習如何做一個熱誠、有教養的人。

博雅書院提供書院生接觸人類知識文明的機會,堅信一旦開啟學生的潛能,使 其具備廣泛吸收知識的能力,懷抱對世界環境的熱情關懷,養成積極服務的熱忱,

強化體能與養成運動的習慣,教育目標為「培育理想的畢業生」,不擇英才而教之,

以認同博雅教育且具培養潛能的學生為招收對象,歷經系列以人文精神、住宿生活 學習與品格教育為核心的課程學習,提升為人文與科技創新視野的現代公民。

二、 書院組織與運作

博雅書院整體籌畫了兩年多,以專案計畫的方式進行,第一期預估執行六年,

但整體運作是朝永續經營的目標前進。首屆於 97 學年度起開始招生,經由推薦甄試、

指定考試及主動報名三個管道入學,大一大二必須住校,四年完成所有課程後會頒 發博雅書院畢業證書。書院生的遴選以大一新生為主,為了彌補大二以上學生及大 一新生未獲遴選,卻有強烈加入書院的意願者,特別設置了書院友制度,書院友可 參與書院所有的課程與活動,但不輔以導師及學長的生活學習,惟完成所有課程後 亦會頒予修習證明書。當有書院生退場空出缺額時,書院友可申請遞補為書院生,

一旦審查通過即可正式成為書院生。

博雅書院受限於募款所得之經費及可分配之宿舍床位之考量,課程多採小班制 教學授課,每班以 30 人以下為原則,平均博雅書院每名學生比一般生多百分之五十 的教育經費。僅管如此,博雅書院並不倡行菁英教育,而是希望將每個學生變成菁 英,在高等教育既定規範裡恢復博雅教育培育優秀人才的精神,建立可供全體學生 學習的標竿,藉此帶動全校學生之學習動機及提升學習成效。

博雅書院成立辦公室負責博雅書院之運作,組織成員有執行長、執行秘書與行 政助理等數人,以專案計畫方式執行,辦理書院各項課程活動以及對校內外之聯繫 工作。書院的經費與東海大學完全切割,書院學生在書院修習的額外增修學分,以 不增加額外學雜費支出為原則,故必須具備長期募款能力才能不受經費限制,其中 多數來自校友的募款,再輔以既有資源支援。期望能夠在不影響專業科目學習的情 況下,集中住宿學習書院課程及進行課外活動,持續博雅書院之理想,朝永續經營 的理想持續深耕(程海東,2007)。

博雅書院敦請德高望重並對博雅教育有相當認知的大師擔任書院長,書院長與 書院生一同感受住宿生活,亦是書院裡的精神領袖,帶領書院導師協力推動書院活 動,書院裡每十名書院生即有一位書院導師和數位書院學長。目前書院組成人員有 院長劉炯朗,副院長王偉華,執行長王崇名,7 位書院導師,以及教授東西文明課程 教師 2 位。導師是書院運作的關鍵人物,除了協助輔導書院生參與書院各項課程與 活動,尤其重視生活學習層面,期許學生養成具有人文素養的生活態度(程海東,

2007)。

博雅書院的書院生來自全校各系,考量學生各系專業課程、全校共同必修、勞 作教育及通識教育的學習壓力和時間規劃,書院課程只能在不影響本科專業學習的 時間,安排演講活動、校外考察等活動,例如平常日晚上、假日或寒暑假時間。大 一和大二期間修習書院開設的課程,包含博雅講堂、東西方文明的發展課程、六藝 活動、社會服務學習、海外學習等。下頁圖 5-3 為東海書院的學習架構圖:

貳、 書院課程與生活教育

一、 課程設計

博雅書院設有博雅講堂,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分享學思歷程及人生經 驗,邀請過的大師包括國寶級文學大師余光中及黃春明,清華大學校長徐遐生,日 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牛津大學 Andrew Graham 院長等。書院生大一及大二時必須 參加博雅講堂的課程與活動,大三及大四時不強制規定,自由參加。除了帶給書院 生專業知識上的深刻見解,透過與大師直接對談的機會,讓學生瞻仰大師風範,學 習大師的處事態度與風範,帶領學生一同進入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文化饗宴。另外也 會安排各領域專業菁英或傑出校友的座談會,例如邀請香港震雄集團創辦人蔣震分 享創業奮鬥的過程,使學生在課餘可直接與各界專業人士學習,擴展個人視野。

創辦博雅講堂除了有凝聚全體書院師生向心力的功用,也能藉由各式座談會及 演講傳達博雅教育的人文素養,達到涵養傳統文化氣質的精神。大師演講結束後通 常會有書院茶會,邀請主講大師與書院生、書院導師及書院長一同參與,除了讓學 生更近距離領略大師風采之外,也能延續演講主題的討論,進一步交流。此外,每 位大師也會住校一小段時間,提供學生與大師進行各項生活學習的機會,不僅是學 習大師的專業知識,亦可透過身教深刻感受大師的生活智慧。

書院特別開設東西方文明發展課程,書院生必須於大一上下學期修習「東方文 明的發展」及「西方文明的發展」,理解東西方文明的發展趨向及脈絡,並從中探 討不同文化內涵的深切表現。開設過的課程包括林孝信教授主講「西方文明裡的科 學」、夏鑄九教授主講「認識建築-工業與資訊時代的建築」、曾志朗教授主講的「悅 閱一生,品味文明」、徐泓教授主講的「城市的興起與演變」、洪蘭教授主講的「人 類的學習模式」以及郭禎祥教授主講「從視覺藝術觀點漫談西方文明」等,主題囊 括各個層面。期許書院生熟悉自身文明的同時,也可以欣賞其他文明歷史的可貴之 處,從文字、藝術、生活環境到飲食文化等層面,了解文明的起源、發展及變遷,

延伸至整體人類的歷史發展,開展書院生的廣闊視野,經由全球化視野掌握世界發 展脈絡。

在既定課程之外,也會舉辦數場東西方文明發展的系列演講,邀請各界專家學 者漫談東西方文明歷史,內容涵蓋宗教、科學思潮、建築、音樂、藝術、經濟、哲 學等層面,為的是讓書院生多元管道獲取珍貴的文化遺產,了解人類歷史。亦會利 用課餘時間安排參訪博物館或歷史古蹟等行程,讓學生藉由實物的真實接觸融合理 論文系,獲得真正屬於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此外,所有的書院課程也向全校師生開 放,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全校師生的文化涵養,並延展博雅教育的影響。

二、 活動規劃

除了博雅講堂與東西方文明發展課程外,書院也會設計不同於一般課程注重的 學習活動,其中以中國儒家傳統的六藝為主要,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等六 項,在中國古代惟有仕紳階級才能受此教育,可謂中國最早的博雅教育,現在博雅 書院試圖恢復並改革為另一種創新、適合當代的教育內涵。

(一) 禮

「禮」不是付諸於文字或語言的課程,通常結合書院晚會進行,透過晚會的 各項禮儀活動,由書院導師帶領親身力行,與會過程中讓書院生在一種自然不刻 意的氛圍下形成一種生活態度。或是書院導師在日常生活相處之中,避免教條式 訓誡,以不著痕跡、沒有壓力的方式輔導學生應該注意的生活禮儀,慢慢達到潛 移默化的作用。

(二) 樂

「樂」是書院生必須培養的音樂素養,除了有認識不同音樂或樂器的課程安 排,導師會帶領書院生參加書院舉辦的小型音樂欣賞會,或是校外的各項音樂活

「樂」是書院生必須培養的音樂素養,除了有認識不同音樂或樂器的課程安 排,導師會帶領書院生參加書院舉辦的小型音樂欣賞會,或是校外的各項音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