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園創意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與實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校園創意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與實例

根據古羅馬時代的建築家維特魯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 80-25 B. C.)所著的 建築理論書,即為現存最早的「建築十書」中記載,建築包含的要素應兼備實用 (utilitas)、堅固(firmitas)、美觀(venustas)的特點,為了實現這些特點,應確立藝術 的與科學的觀點(Morgan, 1914)。本節先就校園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並舉實例說 明;其次說明校園創意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分述如下。

一、校園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

校園建築美學根源於建築美學的意義。建築美學具有美因、美形、美意、美 境、美感等五種要素的網絡所構成(汪正章,1993)。美因包含物質功能與科學技 術的融合、美形包含審美形式(aesthetic forms)與藝術形式的調和與運用、美意包 含精神與蘊涵的彰顯與設計、美境包含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共生共存、美感包 含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合一。茲就其要素內涵表現於校園建築之中,闡釋並舉 例分述如下:

首先,美因包含物質功能與科學技術方面,自古以來都是運用大自然的物質 做為建築的素材,隨著科學進步與技術的日新月異,物質的運用更為多元,是故 在建築美學的表現上,呈現五花八門多采多姿的樣貌;在材質與顏色的不同,所 展現的風貌也不同,如臺中市新民高中一體成型特殊的洗手臺(圖 2-2003),材 質為塑鋼且淨水管與汚水管隱藏於白鐵柱內,而臺中市青年高中白鐵鋼板材質鑲 嵌的洗手臺(圖 2-2004),兩校的洗手臺在整潔美觀與實用上各有擅長。

圖 2-2003 臺中市新民高中一體成型特殊洗手臺 圖 2-2004 臺中市青年高中鋼板材質的洗手臺

在科學技術上的不同,所展現的建築美感也不同,如臺中市明道高中「眾志 成城」的公共藝術(圖 2-2005),以不鏽鋼材質具有現代感;臺中市臺中女中「有 鳳來儀」的銅質雕塑(圖 2-2006)具有懷古思情。

圖 2-2005 臺中市明道高中眾志成城的公共藝術 圖 2-2006 臺中市臺中女中「有鳳來儀」雕塑

其次,美形包含審美形式與藝術形式方面,審美形式是指和諧、節奏、對比 諸性質的總體,它使得作品(校園建築)成為一個自足的整體,具有自身的架構 和秩序(風格)(楊曉蓮,1998);如國立馬祖高級中學(圖 2-2007)整個校園從 規劃、興建到使用皆遵循設校的願景,學校校舍、庭園、運動場地與附屬設施一 體成型,總體的和諧、節奏與對比等性質呈現完美的形式,無圍牆設計和利用天 然地形,和諧地融入社區環境之中。

藝術本身(校園建築)就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藝術形式是指借助於某種藝 術的造型、表現手段、體系來表現藝術的內容,並形成藝術作品(校園建築)的 內部組織與結構(彭躍進與孫恪廉,2000);以藝術形象存在方式為依據,校園建 築藝術為空間藝術;以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為依據,校園建築為視覺藝術;以藝 術作品的內容特徵為依據,校園建築藝術為表現藝術;以藝術作品的物化形式為 依據,校園建築藝術為靜態藝術;如臺中市慈明高中「螺旋槳」公共藝術(圖 2-2008),以視覺、內容與靜態的模式呈現學校教學與飛機修護有關。

圖 2-2007 國立馬祖高級中學的校園建築 圖 2-2008 臺中市慈明高中「螺旋槳」公共藝術

第三,美意包含精神與蘊涵的彰顯與設計方面,美意即為美的意象,意象指

「在主觀意識中,被選擇而有秩序的組織起來的客觀現象」(教育部重編國語辭 典修訂本,2007d)。漢寶德(1971)在「教育精神之象徵」一文中認為「建築的 形式」是一種文化的姿態,凡是思考充分,設計良好的建築,其外表自然傳達出 正確的信息,才能構成實在的象徵,也就是一種象徵的價值存在。其信息是特定、

客觀且被選擇的。如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泰雅族的「瑪‧札吉斯─舊 部落重現圖」的圖騰(圖 2-2009),是強化原住民文化意象的顯例;又如臺中市 慈明高中設有「螺旋槳」公共藝術,其旁有一臺報廢的 F5E 戰機(圖 2-2010)又 名為「慈明號」,表示學校教學有飛機修護科的訊息。

圖 2-2009 南投縣仁愛鄉瑪‧札吉斯舊部落重現 圖 2-2010 臺中市慈明高中「慈明號 F5E 戰機」

第四,美境包含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方面,美境在於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相互 調和。置身建築物內外,多方面地品評與檢視,你會感受它的「環境美」(汪正章,

1993)。自然環境方面,學校生態綠化的自然校園,令人感到綠意盎然之美、學校 四季時序的多元植栽,令人感到季節遞嬗之美。如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前門花 圃運用不同時序的花季,輔以人工用盆栽方式經常更換,校園的花季與花草樹木 季節遞嬗之美展現無遺(圖 2-2011、圖 2-2012)。

圖 2-2011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前門花圃之一 圖 2-2012 國立政治大學行政大樓前門花圃之二

人文環境方面,學校人文化成的風土元素,令人感到文化意識之美、學生在 群落空間呼應互動,令人感到團體歸屬之美(圖 2-2013)。如明道大學的公共藝 術將學校比喻為母親哺乳,使學生成長。臺北市百齡高中的學生在校園空間中運

圖 2-2013 明道大學母親哺乳的公共藝術 圖 2-2014 臺北市百齡高中運動中的學生

第五,美感包含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方面,審美主體通常是具有主動與思考 的個體,即審美主體是具有一定審美能力的人(汪正章,1993)。通常客體是外在 於主體的東西,美感要以客觀物件的存在做為前提,同時又與審美主體的自身條 件密切相關,審美客體在校園創意建築美學中是建築物本身。美感是兩者交互作 用產生的,以感性的真實藝術建築,促使師生心靈智力的陶冶。如明道高中舉辦 了「感性明道校園」攝影比賽,比賽作品展覽與學生的交互作用(圖 2-2015)。

如慈明高中校舍頂樓的佛堂具有淨心與境教的功能(圖 2-2016)。

綜合上述,美感要以客觀物件的存在為前提,同時又與審美主體的自身條件 密切相關;對審美主體來說,如果沒有可感的客觀事物做為欣賞物件,主體的感 受與體驗就會失去依據。根據前述美學與建築美學意涵的分析,校園建築美學表 現可說是探究校園建築之形式與表現意義的學問。

圖 2-2015 明道高中校園攝影比賽作品 圖 2-2016 慈明高中校舍頂樓的佛堂

二、校園創意建築美學表現的意涵

賈馥茗(1969)認為校園建築能使學生得到美感的領受,是因為美感的陶冶 教育,起自於審美的情趣,而情趣的產生,是由於對事物的瞭解和物我之間的印 證。在這種過程中,物我之間存在著情感的交流,以心證物,以物證心,物和心 雖然各不相關,卻能互相融合,甚至達到忘我及物我兩忘的境界,徜徉於美的情 趣中。情感化設計包含出自內心深處的、行為的與反射的設計,涉及人們、地點 與事情的交互作用(Norman, 2004)。孫全文(1973)認為建築牽涉哲學問題與社會 因素等層面,因此校園建築美學的表現分析受到不同層面的影響。

Beyer(1997)認為掌握教育場所的美學形式和元素,歸納出下列五項美學的 價值觀。首先,美學意義並非由孤立的形式或內容產生,而是兩者彼此互動影響 產生的。其次,美學意義的理解不能只注意其表面的品質。第三,美學價值不能 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道德深思熟慮與行動的範疇脫離。第四,任何一個社會 群體有其感覺架構,賦予其制度和社會互動模式某種意義。最後,感覺架構反應 了群體的美學形式,亦受美學形式的影響,即社會或文化的美學形式將會影響社

有的內容,此特有內容應與教育息息相關,俾能在經驗的感受、意義的理解或思 維上都能引發教育性的積極作用,這樣的美學經驗才能產生良好的互動模式,進 而達到校園建築規畫設計之目的。

陳木金(1999)則指明校園建築是美感教育的配合措施,校園建築設施與設 備應創造美感導向的精神文化,發揮獨特的創意,使學校教學環境得以美化,並 且涵育學生獨特的人格氣質。黃世孟(2000c)指出校園美學是從事創造優質校園 環境的文化與藝術,其精神必須回歸到教與學的活動中,始能掌握校園美學的主 體性。因此,除了藝術性之外,教育性亦是校園建築美學的表現方式,更是促使 校園建築美學不同於其他建築美學的關鍵。

Winters(2007)認為建築審美判斷是富有想像力的感受,有關推理的觀點、評 論的選擇和直觀感受是不可分割的;試圖說明在趣味感受的運用中,可以轉變為 一種有深刻價值的符號,並被帶入評論、反應與比較過程的關係中,這種過程可 以完全含糊不清,但卻使正常敏銳眼光的感覺充滿活力;Winters 認為感受、推理 和偏愛是怎樣分別受到審美判斷的制約;儘管如此,審美判斷要求有一種客觀性 的理想,而且還是一種連續性的精神生活;明顯地,美學感受不只是理性人類的 特徵,而且也是人類理解自己和理解周圍世界的一個基本部分;因此,不可避免 地,要對建築的表現作出評論,就應該在建築美學表現中找到一種真正是客觀的 判斷準則。

萬新知(2008)認為校園建築美學的內涵,應以校園建築定義為基礎,瞭解 校園建築的核心本質,據以分析校園建築美學所應發展及涵括的內容。一般認為 建築美學的內涵為表現建築之造形美、空間美和環境美(汪正章,1993),此係 以建築美學的廣義觀點言之,而有關校園建築美學,除了造形、空間及環境美之

外,應更進一步慮及空間設計所代表的教育意義,以及學生使用建築空間獲得學 習成長的價值。

「校園建築美學」表現是探究校園建築形式與表現意義的學問,以建築美感

「校園建築美學」表現是探究校園建築形式與表現意義的學問,以建築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