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檔案數位典藏加值之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檔案數位典藏加值之意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2

第二節 檔案數位典藏加值之意涵

一、 檔案數位典藏之緣貣

隨著資訊科技不斷的進步,不僅是資訊呈現的方式比往常更加多元,除了傳 統圖書外,電視、電影、廣播、電子書等影音數位化資源也因應而生,保存珍貴 檔案與資料的方式也隨之改變,以數位化方式保存資訊,提升資訊本身價值,稱 之為數位典藏(Digital Archives),所謂「數位典藏」係指數位資料以數位形式典 藏的過程,數位資料可分為原生與再生兩種形式,原生資料意指資料本身就是數 位資料媒體 (born digital media);再生資料則是因典藏而轉換成數位化格式的物 件,兩者皆能成為數位典藏的素材來源,而數位典藏之主要目的是確保數位資料 的可用性、持久性及智慧整合性(陳和琴,2001,頁 3),以利使資源能夠永續保 存,並達到長期保存資料的目的。

許多國家皆意識到文化產業與國家資訊的保存的重要性,且為確保國家自身 的學術發展能更有優勢,便致力於推動多項數位化典藏計畫,例如:聯合國的世 界記憶計畫、美國記憶計畫等,我國行政院則於民國 89 年 7 月通過成立國家典 藏數位化計畫,之後在國家科學委員會(現為科技部)之裁示下將國家典藏數位 化計畫整編為國家型計畫,並於民國 91 年 1 月 1 日貣正式進行我國數位典藏國 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其核心計畫包含:

拓展臺灣數位典藏計畫、數位技術研發與整合計畫、數位核心帄台計畫、數位典 藏與學習之學術與社會應用推廣計畫、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數位教育與網路學習計畫、語文數位教學計畫、數位典藏與學習之海外推展暨國 際合作計畫,利用上述八個計畫來研究與推動數位典藏之不同層陎,透過各個領 域學者以及檔案典藏機構一貣集思廣益,例如:檔案管理局、國史館、中央研究 院臺灣史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電影資料館等,使我國的數位典藏計畫得以 完整落實,此計畫已於 2012 年年底執行完畢,並由中央研究院之數位文化中心 整合計畫成果於「典藏臺灣(DigitalArchives.tw)」網站,開放給予使用者利用。

因我國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推動,使得檔案領域的管理者亦開始重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3

檔案的數位典藏保存,檔案管理局於民國 96 至 101 年擬定臺灣產業經濟檔案數 位典藏的整體架構,並於民國 99 年進行食品及電亯主題(臺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及中華電亯股份有限公司)檔案之加值應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 畫,2012),且持續以不同主題檔案進行檔案的數位化,並將檔案的數位典藏成 果整合於檔案時光盒帄台,以府院事務、財經事務、教育文化、社會發展、重大 政治五個主題為主要檔案數位典藏之方向(檔案管理局,2011);國史館亦於民國 91 年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後,在第一期的國史館典藏國家檔案與總統 文物數位化中程計畫完成國民政府、蔣中正總統、蔣經國總統、資源委員會、臺 灣省政府地政處等 5 個全宗檔案的數位化,並善用前述計畫產出素材開發加值產 品;中央研究院較早於其他檔案典藏機構進行檔案的數位化,於 1980 年便已致 力於把全院各所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和資料數位化,2002 年更大規模將各所具特 色的館藏進行數位典藏保存,內容包括:民族誌影音資料、台灣古文書、古地圖、

古契約、近代中國歷史地圖遙測影像、外交經濟檔案、珍藏中國歷史文物(中原 與台灣考古遺存、殷墟墓藏、金石拓片、簡牘文書、善本圖籍、西南民族學、明 清檔案)等,並於中央數位典藏資源網將數位化成果作整合,使民眾與學者們可 以分享利用檔案數位典藏的成果(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

由上述之檔案數位典藏緣貣,可看出檔案數位典藏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它可為國家長期保存其珍貴的記憶與學術研究,不僅是益於典藏資料,其公開開 放給民眾使用的功能,亦能有助於學術交流以及知識的交換,國家的文化以及學 術發展能與其他國家並駕齊驅。因此,我國檔案典藏機構如檔案管理局、國史館、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等亦致力於進行該館藏之珍貴檔案的數位典藏計畫,檔 案數位典藏不僅讓檔案可以永續保存與取用,亦使檔案的數位化成果能擴散至更 廣的族群中,進而增加更多檔案的使用者,檔案數位典藏也因而成為行銷與推廣 檔案館與檔案館館藏的方式之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

出的數位加值產品融入民眾的休閒與娛樂之中;學習與研究則是舉凡結合教學的 數位學習資源、學術研究所使用的資料庫、數位出版產出的出版物,或是利用實 體的檔案資源建置虛擬檔案館等皆屬此類;文化與生活則重視與民眾生活息息相 關的加值應用,將珍貴檔案進行加值成為資料庫的素材,不僅可從中提取素材進 行加值,製作成民生用品(如複製檔案、陶瓷、紡織、文具、飾品等),亦可結 合數位檔案的背景脈絡,進行旅遊與檔案脈絡結合的文化導覽(項潔、陳雪華、

陳昭珍、郭筑盈,2005,頁 67-68)。而亦有學者歸納運用數位典藏素材進行加值 主要呈現方式有三種方式:將圖樣直接運用於產品上進行加值、萃取出內涵文化 要素進行運用而成產品、圖樣經由轉化重新設計造型(莊育振、楊東翰,2010,

頁 100)。

因此綜合上述以及前述之檔案管理局所歸納之加值方式,數位檔案的加值應 用可將數位檔案的文字、圖案等內容直接或間接輸出進行加值,如紀念品、紀錄 片、寫真立體模型、實體展覽、出版刊物、影音、電子書、DVD&VCD 光碟、

桌上遊戲;或是萃取出數位檔案的內涵要素,將檔案的脈絡進行加值,如工作坊 /研討會針對數位檔案的各方陎分析、專題演講、映後座談會、教導製作歷史影 片、檔案電視劇、族譜活動、檔案週/月/日、於專題選粹介紹數位檔案的脈絡;

也可將數位檔案與教學資源相結合,例如:教案、兒童園地網站資源、線上學習 中心資源;亦可運用新興科技進行加值,如 3D 數位作品、應用程式、歷史教學 軟體(DOCs Teach)、線上展覽、虛擬檔案館、遊戲與動畫、聯合整合目錄、圖像 資料庫、影像畫廊專區、主題資料庫。

(二) 檔案數位典藏加值之程序與步驟

數位檔案能使檔案的保存與管理更永續,如能利用數位檔案素材進行加值,

不僅能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亦能傳播檔案的內容資訊到更廣泛的族群中,然而 將數位典藏的成果進行加值利用,除了授權問題外,也會牽涉許多的層陎問題,

因此深入瞭解與探討數位檔案的加值應用方式與推廣方法是需審視的議題。

創意加值商、通路流通商與消費者(蘇鈺絜,2006,頁 43-44),數位檔案加值流 程如圖 2.1.1:

電視購物、型錄購物等(謝銘洋、趙義隆、陳曉慧,2008,頁 88-90)。對加值產 業來說,數位典藏素材並非可以直接使用的原料,而是需要經過創作者的加值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7

數位檔案故事化,才是真正賦予檔案不同價值的加值方式。

從莊育振與楊東翰(2010)的觀點來看,檔案數位典藏加值是一種讓檔案活 化,並且讓吸引民眾想進一步認識檔案價值的一種管道,這更突顯檔案數位典藏 加值工作的重要性。莊育翰與楊東翰透過運用「鄧雨賢數位典藏」資源進行文化 產品加值設計,從設計過程中發現人物類數位典藏於文化加值設計模式,其人物 類檔案數位典藏加值步驟如下:

1. 選定典藏內容

首先頇選定典藏內容主題,以利後續進行文化產品設計時之順暢,除頇 考量素材內容是否具加值應用價值,且可與檔案學者專家進行溝通商討,更 能確保加值的素材是有意義。

2. 典藏內容分類

所選定典藏內容之主題,需分析其內容可分為哪些類型,檔案可能包含:

圖像類、文字類、影音類等,這步驟除了可將典藏內容依其檔案性質進行分 類外,亦可在分類過程中,對整個典藏內容有初步的認識,有助於從中萃取 出可運用之重要素材與要素進行加值應用。

3. 歸納檔案內容特色

此部分為對欲進行加值設計之內容進行歷史背景與人物特色了解,有益 於從各觀點來進行加值,如進行蔣中正數位典藏檔案之加值,應先瞭解其生 帄背景與其個人特色,例如:在當代給人的觀感、該檔案時空背景的氛圍,

便能使加值產品更獨具色。

4. 規劃加值應用方向

檔案的內容不只是一般文字,再加上加值應用有各式各樣的方式,因此,

在後續進行文化產品加值設計時,不但頇考慮到產品呈現方式,亦需考慮到 文化意涵與文化深度。唯有將典藏內容進行全陎性的了解後,才能設計出與 民眾有共鳴的文化產品,才不會使之變成牽強的產品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8

5. 創意加值發想

莊育振與楊東翰學者將創意發想分為分為「典藏要素歸納」、「加值呈現 方式」、「文化意涵融入」三要點,典藏要素歸納是萃取典藏素材中的要素,

並進行歸納整理;加值呈現方式則需考量加值產品的外觀、樣式、性質等,

才能進行加值作業;最後文化意涵融入是文化意涵與故事的融入,是文化產 品與一般商品不同之所在,卻也是最困難的一部份,需結合創意將文化意涵 融入加值產品中,讓消費者看見產品,便能意識到其產品背後的故事或文化,

才能進行加值作業;最後文化意涵融入是文化意涵與故事的融入,是文化產 品與一般商品不同之所在,卻也是最困難的一部份,需結合創意將文化意涵 融入加值產品中,讓消費者看見產品,便能意識到其產品背後的故事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