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六朝以前「人化魚」變化敘事意涵

第二節 死後變化為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著深遠的影響。所謂的「人化魚」敘事,在先秦時期的源頭敘事——「顓頊化為 魚婦」後,其深層結構隨著時代的進程而有所演變,至於「魚化人」敘事,更是 由六朝才出現,更出現百花齊發的趨勢,同時亦受時代背景甚深,因此其情節結 構及深層結構亦是呈多元化發展。本章先從「人化魚」敘事探討,嘗試發現六朝 以前中的「人化魚」敘事的各種結構如何互相影響。人化魚敘事的源頭──《山 海經・大荒西經》中顓頊「死而復生」的神話敘事,敘事結構中有四個母題,其 中包含了「死亡」、「變化」、「再生」三個功能性母題:

(母題 1)背景與角色:神或英雄(半人半神的存在)

(母題 2)死亡──(母題 2.1)遭遇事故而死亡

(母題 3)變化形體

(母題 4)復活再生:以新形體的面貌

這四個母題所反映的是深層敘事結構當中的意蘊,藉由死後變化而復活再生,來 展現「日夜交替」或「季節更換」此兩種可能的深層結構。然而,隨時、地、人 三者的變化,雖然古老原始的意蘊依舊有其影響力,但六朝以前中的人化魚敘事,

卻更為融合當代的文化語境當中,可以說,兩者有其相同與殊異之處。因此,經 由分析人化魚敘事情節中的功能母題,或可以嘗試探索出與顓頊神話不一樣的景 致,並藉此探討六朝以前的文化語境替這些敘事帶來了甚麼不同的面向。在這十 則敘事中,按其變化的核心內容劃分,約可分為三類:「死後變化為魚」、「生時 變化為魚」、「魚類推源敘事」。以下將嘗試分析這三類敘事文本中的表層敘事結 構──母題與功能母題,並與顓頊死而復生神話中的母題作比對,同時亦會從這 些分析出的母題當中,探索影響這些母題的深層敘事結構與敘事的內在意涵,而 六朝以前的文化語境與思潮,又如何融入這些敘事的雙重結構當中?這些問題都 會嘗試在下列的分析中一一探討。

第二節 死後變化為魚

在此一分類中的敘事中,「死後變化為魚」為其核心情節結構,而其中一個 卻沒有復生母題,而是屬於死後身體某部份變化為魚,而並沒有因此復活。徐志 平曾指出「東周文獻中『人化異類』神話中的人物,皆是死後才變化,而到漢代,

則大量出現了未死而變化之神話記載。198」這樣子的演變在某程度上存在於此

198 徐志平:〈「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頁 3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分類中,在之後的篇幅會有更為深入的討論。關於此類變化敘事的文本有五個,

第一個是《山海經・大荒西經》中的顓頊死後化為魚婦復生的神話:

有⿂偏枯,名⽈⿂婦。顓頊死即復蘇。⾵道北來,天乃⼤⽔泉,蛇乃化為

⿂,是謂⿂婦。顓頊死即復蘇。《⼭海經・⼤荒西經》199 而此神話中的母題分析如下: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

(母題 1:背景與角色)

顓頊死即復蘇。

(母題 4:復活再生)

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

(母題 2.1:遭遇事故而死亡)

蛇乃化為魚,是謂魚婦。

(母題 3:變化形體)

顓頊死即復蘇。

(母題 4:復活再生)

關於此則神話的分析已在第二章有深入的討論,這神話作為人化魚敘事的源頭,

包含了此類敘事中基本的母題:變化形體。然而在這十個敘事當中,變化形體的 母題只是其僅有的共通點,在此之後關於人化魚變化敘事的母題開始有多元化發 展的傾向,而其內在意涵亦隨時代而演變。在此列出這一組母題,為的是以此為 中心,作為之後敘事中所分析母題的比對,並藉此切入共時性及歷史性的深層敘 事結構分析。

第二個是西漢《淮南子・墬形》中的關於后稷的記述,只有短短三句:

后稷壟在建⽊西,其⼈死復蘇,其半⿂,在其間。《淮南⼦・墬形》200 此神話母題分析如下:

后稷壟在建⽊西,

199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頁 416。

200 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頁 1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母題 1:背景與角色)

其⼈死復蘇。

(母題 2:死亡)(母題 3:復活再生), 其半⿂,在其間。

(母題 4:變化形體)

這個紀錄在《淮南子》中的后稷神話基本上與顓頊死而復生神話情節結構基本一 致,先提及其角色以及背景,又簡潔地述及了死亡──變形──再生的過程及狀 態,可以說存在著最核心表層的敘事結構。晉代郭璞以此神話注顓頊之神話,並 言:「言其人能變化也」201。在歷史記錄的視角中,后稷是為周的先祖,《詩經

・大雅・生民》202一詩中有關於他的起源神話。而在神話的角度中,他具有農 業神的身份,負責教導人類耕耘及播種。在《山海經・海內經》有關於他的記載:

帝俊⽣三⾝,三⾝⽣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 百穀。稷之孫⽈叔均,始作⽜耕。⼤⽐⾚陰,是始為國。禹、鯀是始布⼟,

均定九州。203

在這段記載當中,明確地指出了「后稷是播百穀」的農業神屬性,若以此屬性來 推導,在《淮南子》中的死而復生確實是影射著農事變化的,因為農事上有「春 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概念,在這樣的一個農事循環中,冬季藏起來的作物 與種子,正是要作為春天播種的重要材料,與植物的生長與死亡一樣,農作物在 播種後發芽、開枝散葉、結果,植株本身枯萎死亡後化作肥料,而留下的卻是種 子,種子在播種栽培後,又可以開花結果,這樣的一個過程在初民眼中可能被視 為農作物本身死而復生的過程。

丁山認為,「后稷死於西土,不是史實,乃是時屆深秋谷實告成的寓言。204」 又指出后稷出生的神話中所描述的磨難,又名之棄,其實是「棄為之棄,是象徵 寒冬之初,將麥類種籽播散在田地裡,彷彿人們捐廢棄物似的。205」對於《詩 經・大雅・生民》中的后稷敘事,「只看做描寫土地產生五谷的寓言。206」丁山

201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17。

202〔漢〕毛亨注,〔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龔抗雲等整理:《毛詩正義》(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2000 年),頁 1239。

203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69。

204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頁 28。

205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頁 28。

206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頁 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觀點指出了后稷具有農業神的屬性,同時亦說明了與后稷相關的事蹟其實就是 農事各種階段的象徵式記述,若將這些敘事按季節發生的順序安排,其實就是由 秋天收成,到冬天棄種及至春天農作物再生的情態。因此,后稷作為與農事相關 的神祇,是具有死而復生能力的。或可以推測的是,《淮南子》后稷敘事背後所 意味著,是「農作物死而復生」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其實亦與圓形時間觀密切相 關,藉由死亡重新獲得生命的新力量,因而再生。

對於后稷能夠實現死而復生一事,除了他自身所具有象徵農作物的性質外,

其次就是與文獻上提及關於「后稷壟」(即后稷的墳墓)處於「建木」西中的「建 木」有關。建木在文獻當中其實指一棵特殊具神聖性的參天巨木,在《山海經》、

《淮南子》都有記載:

有⽊,其狀如⽜,引之有⽪,若纓、⿈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若 蓲,其名⽈建⽊。在窫窳西弱⽔上。207《⼭海經・海內南經》

西南⿊⽔之閒,有都廣之野,后稷葬焉。其城⽅三百⾥,蓋天地之中,素

⼥所出也。爰有膏菽、膏稻、膏⿉、膏稷,百穀⾃⽣,冬夏播琴。鸞⿃⾃

歌,鳳⿃⾃儛,靈壽實華,草⽊所聚。爰有百獸,相群爰處。此草也,冬 夏不死。208《⼭海經・海內經》

扶⽊在陽州,⽇之所曊。建⽊在都廣,眾帝所⾃上下,⽇中無景,呼⽽無 響,蓋天地之中也。若⽊在建⽊西,末有⼗⽇,其華照下地。209《淮南⼦

・墬形》

在《山海經》與建木相關的記載當中,〈海內南經〉的較為簡略,只描寫建木的 形態與所在地,但在〈海內經〉及〈墬形〉中,記述了建木的特性:一,建木處 於都廣之野,而都廣之野是后稷所葬之處。二,都廣之野處於「天地之中」,建 木的作用是溝通天地間的「天梯」,供眾神上下天地之用。三,都廣之野是一個 特殊的地域:百穀自生、靈壽實華、草木所聚,物質極其豐饒,而且其中的植物 冬夏不死。綜合以上三點,可以看出建木其實是處於天地之中的神木,按伊利亞 德的說法,建木具有「宇宙軸」的性質:

在中國神話中這棵奇妙的樹⽣⾧在宇宙的中⼼,那是⼀個完美的⾸都;連

207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279。

208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45。

209 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校:《淮南鴻烈集解》,頁 5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接九泉和九天。他們稱之為「建⽊」,他們說「建⽊之下,⽇中無影」。這 棵宇宙樹類似於阿爾泰和北歐宇宙論中⽀撐世界的宇宙柱,即「宇宙之軸」

(axis mundi)。在這些神話裡,樹表達了絕對實在的規範和⽀撐宇宙的固 定點的特點。它是⼀切事物的根本⽀柱。因此,只有在它的附近或者通過 它才能完成同上天的溝通。210

在此三段記述中,在都廣之野中的建木作為「宇宙軸」,又作為「眾帝所自上下」

的交通樞紐,承載了天地間人神溝通的任務,是具有絕對神聖性的根本支柱。另 外,建木所在的都廣之野,亦是處於宇宙中心的神聖空間,按《山海經》及《淮 南子》中的描述,具有「樂園」的特質,關於樂園共通的基本性質,高莉芬在《蓬 萊神話──神山、海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中對此有所總結:

⼀、地理位置:遠隔的、封閉的空間。

⼆、⾃然環境:異質⾃然與特殊地貌。

三、動植物產:物產豐饒、⾐⾷無缺。

四、⼈神秩序:神⼈萬物和諧相處的宇宙秩序。

五、異質時間:循環或重複的時間。

六、異質⾝體:不夭不病、⾧⽣不死。211

以上述六點來分析三段文獻,都廣之野「處天地之中」,當中「爰有百獸」、「靈 壽實華」,而這裡的動植物生長亦是「冬夏不死」,同時又有「眾帝所自上下」。 這些種種都指出了都廣之野的「樂園」屬性,而為何都廣之野具有「樂園」特性 呢?乃是因為都廣之地位處「天地之中」,亦即是宇宙的中心,作為宇宙中原初 的神聖空間,這個神聖空間是具有「異質時間」的,這種「異質時間」即是神聖 時間、神話時間,它是原初的,亦是循環的、重複的,如伊利亞德所言:

以上述六點來分析三段文獻,都廣之野「處天地之中」,當中「爰有百獸」、「靈 壽實華」,而這裡的動植物生長亦是「冬夏不死」,同時又有「眾帝所自上下」。 這些種種都指出了都廣之野的「樂園」屬性,而為何都廣之野具有「樂園」特性 呢?乃是因為都廣之地位處「天地之中」,亦即是宇宙的中心,作為宇宙中原初 的神聖空間,這個神聖空間是具有「異質時間」的,這種「異質時間」即是神聖 時間、神話時間,它是原初的,亦是循環的、重複的,如伊利亞德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