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顓頊化為魚婦──人/魚變化敘事之源

第一節 魚與變化神話綜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顓頊化為魚婦──人/魚變化敘事之源

第一節 魚與變化神話綜述

魚類在中國文化當中不可或缺,不論在各領域的展現或各種文化概念當中,

魚類的身影都在其中,從不缺席。中國最早關於魚類的記載,可以上溯至北京周 口店山頂洞人時期所出土的魚骨飾物92,而在新石器時期亦出現了各種捕魚工具 和各類質料及形態的魚圖。由此可見,魚在初民心中因其是食物主要來源加上對 自然力的崇拜,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影響下形成魚文化,並融入中國文化中歷久 不衰。陶思炎認為,中國魚文化是最早的民族文化形態之一,其源起及發育有著 四點因素:生態環境、心理、宗教及社會性。而魚文化是傳承性的符號系統,以 物質設施、語言文字、圖像動作等而世代相傳。同時,魚文化存在不斷變化發展 的特質,並受自然及社會因素的制約。93

「鯉躍龍門」作為一種魚類變化的典型故事,平凡常見的鯉魚在經歷了自我 的挑戰後,成功躍變為強大且掌管水的代表神獸──龍。從這成語當中,其實可 以感受到魚存在著日常化與神聖化的兩個面向,原始初民在觀察魚的日常時,同 時為魚本身的奇妙感到驚奇,而因此某些先民將其奉為神聖,如由中國西安半坡 出土的仰韶文化遺址,當中的魚類崇拜,可見一斑。趙國華在《生殖崇拜文化論》

中介紹了仰韶文化遺址當中曾經出土了許多繪有魚紋的彩陶,他認為半坡先民製 作這些彩陶,是為了「魚祭」:

半坡先民精⼯特製了彩陶,繪上特定的⿂紋,⽤以舉⾏特別的⿂祭,從深 層分析,則是他們將⿂作為⼥陰的象徵,實⾏⽣殖崇拜,其⽬的是祈求⼈

⼝繁盛。94

而對於用作「魚祭」陶器上的魚紋,趙國華認為這跟半坡先民崇拜魚的能力並產 生信仰有關:

⿂怎麼成了⼥性⽣殖器的象徵?講穿了,似乎⼗分簡單。從表象來看,因 為⿂的輪廓,更準確地是說雙⿂的輪廓,與⼥陰的輪廓相似;從內涵來說,

92 陶思炎在《中國魚文化》一書中認為,在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出土的魚骨飾物,可以視 作魚類在初民社會上除了作為食物來源更展現出文化功能,同時亦是人類精神世界的意象之一。

詳參陶思炎:《中國魚文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1。

93 陶思炎:《中國魚文化》,頁 8-13。

94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年),頁 10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腹多⼦,繁殖⼒極強。當時的⼈類還只知道⼥陰的⽣育功能,因此,這 兩⽅⾯的結合,使⽣活在漁獵社會的先民將⿂作為⼥性⽣殖器官的象徵。

95

遠古⼈類以⿂象徵⼥陰,⾸先表現了他們對⿂的羨慕和崇拜。這種羨慕不 是⼀般的羨慕,⽽是對⿂⽣殖能⼒旺盛的羨慕;這種崇拜也不是崇教意義 上的動物崇拜,⽽是對⿂⽣殖能⼒旺盛的崇拜。原始⼈類渾沌初開,⼈獸 之間尚無嚴格的分野,由⿂及⼥陰的相類聯想,引發出他們的⼀種模擬⼼

理。經過與⿂⽣殖能⼒的⽐照,遠古先民尤其是⼥性,渴望將⿂的旺盛的

⽣殖能⼒轉移給⾃⾝,或者能加強⾃⾝的⽣殖能⼒。⽤今天的語⾔來說,

初民是渴望通過對⿂的⽣殖能⼒的崇拜,產⽣⼀種功能的轉化效應。為此,

遠古⼈類遂以⿂象徵⼥性⽣殖器,並且應運誕⽣了⼀種祭祀禮儀──⿂祭,

⽤以祈求⼈⼝繁盛。96

趙國華認為魚,尤其是雙魚,象徵著女陰。同時初民對於魚類的多產感到驚奇及 羨慕,因此亦逐漸建構出對於魚類旺盛生殖力的崇拜,而初民希望魚的強大生殖 能力能夠轉移到自身,因此透過「魚祭」來祈求豐產及人口繁盛。而聞一多在《說 魚》中,引用了在《詩經》中諸多與魚有關的隱語,亦指出了魚用來象徵配偶,

是因為「種族的蕃殖既如此被重視,而魚是蕃殖力最強的一種生物」97

從魚類的崇拜所衍生的,必定會出現神靈化的魚,向柏松在《中國水崇拜》

中指出,在《山海經》中出現的眾多魚神話反映了原始魚神崇拜的觀念,如〈西 次三經〉的文鰩魚「出則天下大穰」,「實際上意味著這種魚的出現能帶來使農作 物生長的充沛適量的雨水,田為雨水決定著農業的收成」。而〈東次四經〉中的

「薄魚」就是「見則天下大旱」,是因為「魚神司水,所以能為旱」。〈西次四經〉

中的「贏魚」,則是「出現的地方會給地方帶來大水,表現了人們對水神魚的恐 懼心理」。98向氏又認為:「魚被奉為主雨水神,所以古人有向魚神求雨習俗。」

他舉出了在《帝王世紀》中黃帝祭拜洛水的大魚及《述異記》中的金魚神為例。

99而向氏說明了魚崇拜與水崇拜兩者關係密切:

在⽔崇拜⽂化系統中,⿂崇拜與原始⽔體崇拜銜接緊密,所以⿂崇拜保留

95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頁 168。

96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頁 168-169。

97 孫黨伯、袁謇正主編:《聞一多全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 3 冊,頁 248。

98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 年),頁 82。

99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頁 8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了原始的⽔體崇拜的基本內涵:⿂神既為司⾬之神,也是⽣殖之神。⿂⽣

殖信仰主要由⽔⽣殖信仰演化⽽來的。在我國少數民族的⼀些創世神話中,

還可以看到由⽔⽣⼈、⽣萬物到⿂⽣⼈、⽣萬物的演化痕跡,如哈尼族《天、

地、⼈的傳說》中說道……這則神話顯⽰了這樣⼀條⽣命鏈:⽔⽣⿂,⿂

⽣⼈與萬物。可⾒⿂的⽣殖信仰實是由⽔⽣殖信仰演化⽽來。當然,除了 演化⽅⾯的因素,⿂本⾝的特性,如腹內多⼦、繁殖⼒強也是⼈們奉⿂為

⽣殖神的重要因素,不過只是後起的附加因素。100

向氏認為對魚的生殖信仰是來自對水的生殖信仰,而後來人們奉魚為重要的生殖 象徵,只是以此為基礎所添加的因素。而伊利亞德認為,在水中的魚,其實意味 著在宇宙中最為根本的「生命」中所締造出來的事物,而這事物又反過來象徵著 這基本的「生命」:

許多類似的信仰已經同「⼤地母親」的概念以及泉⽔的⾊情象徵混合在了

⼀起。事實上,在這些信仰的中⼼背後,在所有關於⼈類從⼤地、植物和

⽯頭中⽣出來的神話中,我們找到了同樣的基本觀念:⽣命,亦即實在,

在某處濃縮為⼀種宇宙物質,所有的⽣命形式都由它開始,或者是直接從 它那裡傳下來或者有其象徵性的參與。⽔中的動物,尤其是⿂(也是⼀種

⽤作⾊情的象徵)以及海怪,因為它們在⽔中的絕對實在⽽成為神聖的符 號。101

其實以上兩段論述,均表明了水跟魚之間的緊密連結,而水作為一種宇宙中可以 孕育生命的實在,魚在水中生活亦表明了其獨特及神聖的存在。亦因此,魚信仰 及魚崇拜誕生及發展,並逐漸發展出魚文化。

魚文化的發展隨時地人的變遷仍能穩定傳承,在於其「功能」的恆久性。陶 思炎指出,功能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體現,而魚文化所承擔的功能是某 程度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其功能帶有多元性、轉換性、確定 性等特徵,產生了豐富多變的功能。主要功能在表現生殖、繁盛、物阜,並由此 衍生了各種亞文化。102然而,陶氏認為這些功能的出現及核心概念在於:

100 向柏松:《中國水崇拜》,頁 83-84。

101 〔美〕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 的範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年),頁 183。

102 據陶氏在《中國魚文化》中的整理,魚及魚文化的功能類型可分為十二類:一、作為圖騰崇 拜物。二、作為生殖信仰的象徵。三、作為豐稔物阜的象徵。四、作為辟邪消災的守護神。五、

作為星精獸體的象徵。六、作為幻想中的世界之載體。七、作為溝通天地、生死的神使。八、作 為陰陽兩儀的象徵。九、作為通靈善化的神物。十、作為巫藥及占驗的法具。十一、作為祭祀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化的功能是潛隱的⼼理機制之反映,它借助物質設施、儀禮制度、⾵

俗習慣和語⾔、⽂字、圖像、動作等符號⽽顯現。功能的類型作為⼈為的 界定與類歸,本⾝無所謂⾼低優劣,亦無消⾧變化,⽽功能的內容與指向 則是⼀個歷史的⽂化變量,它受⾃然⼒、⽣產⼒、道德⼒的制約,或著或 微,或消或⾧,表現為⽂化形態的永不停息之運動。103

這說明魚文化及其所承載的功能其實是人類內在心理的反映,化作外顯的文化因 子並隨着世代傳承而流轉。因此,陶氏認為魚文化在發展中雖然盛衰替變,文化 因子卻不會驟滅,而且具有聚合再生的化合力和包容復現的生命力。所以魚文化 研究的任務,就在於把握魚的物象、事象、語象、心象等各種外顯與內隱的要素,

透過其繁雜多變的符號群揭示其奧秘,並在釐清歷史發展與內外關聯的同時,探 悉和把握潛藏深層的思維與心理機制。104

綜合上述而言,魚文化在中國的確佔有重要的地位,而魚作為一種內在的文 化潛藏於人類內在心理並藉由各種外在的符號來體現,這種說法正符合卡西爾所 提出的「應該將人定義為符號的動物(animal symbolicum)」105,而神話亦正是 由各種符號及隱喻所組成的,兩者同樣地出自人類的「原始思維106」,「原始思 維」是與「理性思維」相對的概念,其核心乃列維・布留爾所指的:

原始思維和我們的思維(即理性思維)⼀樣關⼼事物發⽣的原因,但它是 循著根本不同的⽅向去尋找這些原因的。原始思維是在⼀個到處都有著無 數神秘⼒量在經常起作⽤或者即將起作⽤的世界中進⾏活動的。如我們已 經⾒到的那樣,任何事情,即使是稍微有點兒不平常的事情,都⽴刻被認 為是這種或那種神秘⼒量的表現。107

這段文字指出了原始思維與理性思維的分野,而這些分野造就了神話,表現出一

祝賀的禮物。十二、作為遊樂與賞玩的對象。詳參陶思炎:《中國魚文化》,頁 14-17。

103 陶思炎:《中國魚文化》,頁 21。

104 陶思炎:《中國魚文化》,頁 21。

105 〔德〕恩斯特・卡西爾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年),頁 45。

106 「原始思維」此一概念乃法國社會學家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所提出,他在其

106 「原始思維」此一概念乃法國社會學家列維・布留爾(Lucien Levy-Bruhl)所提出,他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