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顓頊化為魚婦──人/魚變化敘事之源

第三節 顓頊「死而復生」背後的深層敘事結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的大神,順理成章地亦成為了幽冥世界的統治者。

第三節 顓頊「死而復生」背後的深層敘事結構

綜合上述的推論,顓頊集北方、冬季、幽冥(大水)主宰於一身。所帶有的 三種重要特質不言自明,而這三種特質所推導出來的共同特質,就是「死亡」。 但「死亡」對於顓頊而言,卻不是其生命旅程的終點,在《山海經・大荒西經》

中的「顓頊化為魚婦」這「死而復生」的神話,透露了顓頊的死亡是重生的開端。

對顓頊而言,死而復生是其必須面對的舊有周期結束,進入新循環的必經階段。

後來的學者對於此神話的研究眾多,以解讀方式各有不一,袁珂在《山海經校注》

中曾認為:

據經⽂之意,⿂婦當即顓頊之所化。其所以稱為「⿂婦」者,或以其因⾵

起泉湧、蛇化為⿂之機,得⿂與之合體⽽復蘇,半體仍為⼈軀,半體已化 為⿂,故稱「⿂婦」也。后稷死復蘇,亦稱「其半⿂在其閒」,知古固有 此類奇聞異說流播民間也。166

袁珂指出魚婦即是顓頊,在死而復蘇後以半人半魚的「魚婦」形式存在,而在《淮 南子》中所記載的后稷死而復蘇也是類似的情形,對於這種死而復蘇化為魚婦的 情態,李豐楙則用圖騰信仰來解讀,認為「顓頊屬蛇、龍圖騰,隨著季節變化復 活,成為蛇類似的魚……偏枯魚就是這種類型的魚」,又認為「蛇化為魚」此種看 法可能是「古人錯誤的生物觀察」。167而徐志平認為亦承圖騰信仰的說法,探討

「蛇乃化為魚」為何用來解釋「顓頊死即復蘇」,他先引用趙鐵寒的說法,指出 夏民族為蛇圖騰,然後引用白川靜之說法,指在神話系統上顓頊、鯀、禹都為魚 形的水神。顓頊化為魚則是「與洪水之神基本性格有關。如果古代人從對於隨著 季節性來的洪水所持的恐懼,以及克服之後,對農耕豐穰的約定之事來看的話,

神必須死即復蘇,也必須是因時期而改變形態的」168

與白川靜所提出顓頊死而復蘇與其水神性格有關係說法類似的尚有王孝廉,

他認為:

這段神話的⽂義錯綜複雜,⾃來學者認為其義不詳,它該是說明⽔神顓頊 是幽冥世界之主的神話。顓頊是太陽西落以後的⿊夜之神,「有⿂偏枯」,

166 袁珂:《山海經校注》,頁 417。

167 李豐楙:《神話的故鄉-山海經》(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1 年),頁 283。

168 徐志平:〈「人化異類」故事從先秦神話到唐代傳奇之間的流轉〉,《臺大中文學報》第 6 期(1994 年 6 月),頁 365-36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偏枝是半⾝不遂,指的是在⼀⽇之中,有⼀半時間⿊夜是不動的;「顓頊 死即復蘇」是說明太陽出來了以後,⿊夜雖死,但太陽落下之後⿊夜⼜復 活了;「⾵道北來」指西北不周之⾵,來⾃不周之⼭(幽都);「天乃⼤⽔

泉」指幽都那裡的泑澤(幽澤,也就是夸⽗北飲⼤澤的⼤澤)是河⽔所潛,

其原渾渾泡泡的地⽅;蛇化為⿂以及其神名為⿂婦也是說明顓頊是⽔神的 神話性格。169

王孝廉以日夜交替的概念來詮釋此則神話的內在意蘊,而蛇跟魚其實是影射出顓 頊的水神性格,又認為「在『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的時候,水神的原體蛇(顓 頊)經過自我解體(死亡)而再生為偏枯之魚(水神的性質不變,只是形體的解 消與再生),此處的『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是原有秩序的破壞(死亡),而「死 即復蘇」(再生)化為魚婦(變形)則是原有秩序的恢復」170

王孝廉對於顓頊死而復蘇的解讀,其實正是意味著日夜交替在初民的思想中 是與死而復蘇有密切聯繫的,而當中的關鍵在於初民所觀察太陽的行進模式,如 前述所言,初民從觀察太陽的行進模式中,漸漸產生了與幽冥有關的觀念。而葉 舒憲認為「從顓頊又叫高陽氏,他顯然是循行陰陽兩界的太陽神的又一分身。死 即復蘇的神話仍是以太陽夕落朝出的自然現象為基型的」171。同時又指出:

神話意識中的北⽅是地獄陰間的⽅位,⽽陰間的特徵是⿈泉⼤⽔與四海之

⽔相聯通。陸上⽣物死後下陰間,在陰間獲得另⼀種⽣命形態,往往採取 陸⽣動物變形為⽔⽣動物的形式,這便是蛇化為⿂的神話⼼理基礎。偏枯 的⿂婦兼有陸⽣動物和⽔⽣動物的雙重特徵,因⽽是陰間⼤⽔與陽界陸地 之間的神話中介物,也是⽣與死之間交互作⽤的神秘媒介。172

葉舒憲主張顓頊是太陽神,又認為陸生動物所代表的是陽間(生命),而水生動 物即是陰間(死亡),偏枯的魚婦兩者兼有,成為生死之間溝通的媒介。除上述 以日夜交替的觀念來解讀顓頊死而復蘇的神話外,尚有以「冬死春生」的季節更 迭角度來切入此神話,丁山認為魚婦的變化是出自於對鯈魚的觀察而得:

這種鯈⿂,冬天藏⾝丙⽳,春天出游江渚,彷彿冬死春蘇;⼤荒西經所謂

「⾵道北來,天乃⼤⽔泉,蛇乃化為⿂,是為⿂婦,顓頊死即復蘇」,故

169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頁 68。

170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頁 130-131。

171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 年),頁 105。

172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頁 1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鯈⿂冬蟄春出的本事相應。莊⼦應帝王,「南海之帝為鯈」,鯈當為䕫,

為顓頊。「顓頊死即復蘇」的神話,蓋象徵⾋⽊冬枯春⽣,昆蟲冬蟄春蠕 的寓⾔。173

然後又指死而復生的「魚婦殆即春風之神」174。丁山的說法道出了顓頊死而復 蘇神話所象徵的就是「季節轉換」,而且是「冬死春蘇」的情態。而在現實世界 中亦有跡可尋(鯈魚的冬蟄春游)。而鍾宗憲亦採相似的角度,亦認為顓頊死而 復蘇的神話與「季節更替」有關:

並⾮顓頊死後復蘇,⽽是⿂婦復蘇。顓頊既不是蛇,也不是⿂,⽽是冬季。

「顓頊死」是冬季過去的意思,於是⿂婦復蘇為蛇。這段記載,應該是⼀

個關於季節更替的神話。175

鍾宗憲主張顓頊不是魚婦,而是冬季的象徵,文本中「顓頊死即復蘇」應理解為

「顓頊死,即復蘇」,意味著代表冬季的顓頊死去,而魚婦隨即復蘇化為蛇。

以上諸位學者對顓頊死而復蘇此一神話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及詮釋,各有其側 重點,考究及根據。相對於上述所言,「死後變化而復生」此一類型是此則神話 的表層敘事結構,亦可以說是魚類變化神話原始的敘事結構之一,那麼與「顓頊」

一詞背後所代表的北方、冬季、大水揉合而成的深層敘事結構,則是建基於自然 界中的兩種現象:「日夜交替」與「季節轉換」,這兩種現象對於初民而言,其實 涉及了他們對於時間及死亡的想像與解答。對於顓頊死而復蘇此則神話而言,實 際上是呈現了所謂的「圓形時間觀」,這種觀念乃是初民對死亡觀念的展現,亦 與平常對於時間的理解不同,一般對於時間的理解基本是線性的,宛如單行道一 般,一往無前、無法迴轉或退後。然而在「圓形時間觀」的概念中,它是以循環 往復、周以復始的形式運作的,其核心概念是「回歸」,這種由生到死、再生的 循環,正是「原型回歸」的呈現。王孝廉對於中國神話中的變形神話,他認為的 確存在「圓形時間觀」,而且不論是個人的再生,或是宇宙的再生,都是一種「原 型回歸」的再現:

在直線的時間觀念下,死亡是⼀切的終⽌,可是在古⼈圓形循環的時間信 仰下,死亡並不具備否定的意義,⽽⽏寧可以說是全宇宙以及個⼈⽣命取 得再⽣的契機……在古代⼈的思維中,不但個⼈的⽣命是不斷的回歸,宇

173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 年),頁 330。

174 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頁 330。

175 鍾宗憲:〈顓頊與魚婦關係之蠡測──論先秦口傳神話的再創造性〉,頁 4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宙的本⾝,也是依照⽣成破壞死亡與再⽣的圓形⽽循環,許多民族的創世 神話,通常都是此⼀「原型回歸」主題的呈現。176

雖說如此,但所謂「原型回歸」,到底是要回歸到哪裡去呢?在「顓頊化為魚婦」

此則神話當中,「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指的是在面對北方來的 風後,天上降下大水,而顓頊亦從這種狀態之下經歷死亡後,化為魚婦得到再生。

所謂的「原型回歸」,即是回到水中,從水中重新得到蛻變與再生的力量,達成 個體生命乃至整體宇宙的循環再生。誠如伊利亞德所言:

作為⼀切無形潛在性、每⼀種宇宙現象的基礎、⼀切種⼦的容器,⽔象徵 著第⼀實體,各種形式起源於它,也要以復歸或者⼤劫難的⽅式回到它那 裡。在宇宙起源的神活中,在神話、儀式以及圖像中,在我們所發現的各 種⽂化類型中,⽔都有相同的⽂化範型,它先於⼀切形式,⽀持⼀切創造。

沒⼊⽔中象徵回到原初形式、整體復活、新的誕⽣,因為潛⼊⽔中便意味 著形式的解體、重歸⼤存在以前的無形;從⽔中誕⽣則是重複創造的⾏為,

通過此種⾏為便⾸次出現了形式。每⼀種與⽔的聯繫都意味著再⽣,因為 解體之後便繼之以「新⽣」,⽽且還因為沒⼊⽔中就意味著豐產,所以⽔

能增加⽣命和創造的潛能。177

其實在顓頊死而復蘇的神話當中,顓頊所面對的彷彿就是對於他自己生命而言的

「大劫難」,不論是在象徵「日夜交替」或是「季節更迭」,顓頊所面對的,都是 對於他自身生命必然的消亡,就如夜晚的消逝跟冬季的消失,這些再自然不過的 事是宇宙生命循環的一部份,死亡的發生正正是為了再生而作準備的,再生是為 了「新陳代謝」,並從中獲得新的力量。而水正是在生與死之間的媒介,如伊利 亞德所言「每一種與水的聯繫都意味著再生」,在此則神話,大水帶來死亡,同 時亦帶來再生的力量,就如「日夜交替」時的處於幽冥大水中的太陽,邁向再生;

又如「冬死春蘇」的春雨,春雨的到來意味著冬季的消逝,亦即顓頊的死亡,同 時,蛇所具有的特質178,如瑪麗加・金芭塔絲(Gimbutas, M.)所言:

176 王孝廉:《中國神話世界・下編:中原民族的神話與信仰》,頁 125-126。

177〔美〕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

177〔美〕米爾恰・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晏可佳、姚蓓琴譯:《神聖的存在:比較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