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六朝以前「人化魚」變化敘事意涵

第四節 魚類推源敘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求的理想妻子形象。第三是這類故事是農民在精神層次上對性的需求與宣洩,

在古代有部份農民因為貧窮無法娶妻,又有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 法則束縛,因此「性飢渴」現象普遍。現實生活的不滿透過精神活動宣洩,因而 這類故事大量產生及流傳。第四是螺女故事表現了中國農民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

螺女故事表現的是男主外、女主內的理想家庭生活模式。農業作為中國主要的經 濟形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宗法家族制度,以男性為中心,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而 組成。管理家族內部事務落在妻子身上,妻子的賢慧會影響家族的興衰,因此這 類故事可以說是這種模式理想化的反映。第五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反映,仙女 代表天而農夫代表人,兩人成婚寓意完美結合。273

上述的總結清楚地展示了以微生亮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心理,然而 在故事情節的最後,仙女總會因為限期已至而要離開丈夫,這樣的情節安排反映 出無論是仙女或是螺女,能夠變化的都是非常的、非我族類的,因此注定要離開。

李豐楙指出:

凡是非類即非常,就不能如正常的人類一樣,因此故事的結局就是離開,

各歸其類,回復宇宙萬物的原有秩序。這也是異類婚姻的定律。

因此在情節的最後雖然離開還是會因為與微生亮有感情而回來,但隨著日子推移 就變得無影無蹤,所以最後還是以「一歲三四往來,不知所蹤」作結,這個結尾 其實反映出在常與非常的文化心理結構下,人與非類之間的來往不能長久,這是 來自以人為本位的常道。

第四節 魚類推源敘事

所謂推源敘事其實與推源神話有關,所謂推源乃是推尋事物本源的意思,而 推源神話就是用以推尋事物本源的神話,這些神話都具有解釋事物由來的意味,

通常是為了解釋身邊事物而來,諸如動物、植物等,甚至乎一些文化活動、禁忌 或者儀式,都存在著推源神話的身影。而與魚類變化有關的推原敘事有二個:「懶 婦魚」、「鮪魚」。以下將分析此兩個文本之母題:

《太平御覽・鱗介部八・鮪魚》: 鮪魚出海,三月從河上,

形似麗獰蘘色青,黑頭小而尖,如鐵兜鍪,口在頷下。

273 詳參鄭土有:〈中國螺女型故事與仙妻情結研究〉,頁 156-15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今東菜遼東人謂之尉魚,或謂仲明魚。

仲明者,樂浪尉,溺死海中,化為此魚也。274

(母題 1:變化,人變化為魚)

任昉《述異記》: 淮南有嬾婦魚。

俗云,昔楊氏家婦,為姑所怒,溺水死為魚。

(母題 1:變化,人變化為魚)

其脂膏可燃燈燭,以之照鼓琴瑟博奕,則爛然有光,若照紡績,則不復明。

275

(母題 2:此魚的功能)

總體而言,此兩則推源敘事有相似的情節結構,首先均是介紹魚的名字,其 外型、特點、出沒地點,而最為重要的是名字的由來。他們的名字與變化這一行 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為是變化促成了這些魚類的出現,首先是仲明魚,仲 明魚乃是因為身為樂浪尉的仲明因溺死在海中而化為此魚,而懶婦魚則是因為楊 氏家婦因為觸怒家姑而溺水致死。兩者化為魚跟被溺死有直接聯繫,都是由於生 命的突然中止或含恨而終,終於化為別的物種來延續生命。這樣的敘事性則與《山 海經》所保存的古神話可以比附,如夸父逐日而死杖化鄧林,蚩尤之桎梏化為楓 木,女娃溺死後化為精衛鳥等。李豐楙認為:

從《山海經》所保存的古神話中,凡與變化有關的多與死亡的非自然性有 關:生命尚未完成而猝然中止,或因違命、犯罪而被剝奪生命的生存機會,

因而導致精魂的不滅、不屈,其形體乃改變為另一種類而繼續存在。中國 人重視死亡後形軀的完整,被殛死後的形軀分解,尤其身首不具被視為不 吉利的凶死之象,這也是非自然的異常狀態。而死亡後經由喪禮的制度化 處理,使魂有所憑依,其神主被歸於祖祠,得享牲禮、香火,始能安頓,

也就是魄入土為安,魂憑木而依;而戰敗凶死者則不得正常處理,其魂只

274〔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頁 4293 下。

275〔梁〕任昉:《述異記》,卷上(龍威秘書本),(《百部叢書集成》,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 年),頁 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能憑依山河大地中,也就導致形體變化為另一形態。這就是初民對於生命 現象中非自然、非正常者加以合理化的解說方式,表現為人與物之間可以 經由變化形體而更續生命,成為一種神話式思維。276

從上述說法中可以看出這兩個故事中的主角均因為猝然而逝(溺死)因而變化為 另一種形態來延續生命,雖然在仲明的故事中只有說明溺死而不知道仲明生前之 事蹟為何,但從對仲明魚的描述或可略知一二,仲明魚其頭部如鐵兜鍪,這是一 種行軍、戰爭時所使用的一種金屬的頭部護具,而樂浪郡地處今日的平壤附近,

由漢武帝時設郡,至公元 4 世紀初失去其控制權,自古是戰亂頻繁之地,因此或 可以推測仲明身為樂浪尉,很可能是因為戰亂的關係導致溺死而亡,後化為仲明 魚以延續生命。

反之懶婦魚則是反映了古代婦女家中工作的辛勞,雖文中沒有明言楊氏家婦 因何事觸怒家姑而被溺死,但從懶婦魚的功能中可窺探之,此魚可以榨出魚油用 來照明,而用在娛樂時的照明則十分明亮,但當照明在紡織這種在古代由女性專 門負責的工作中則黯淡無光。或可以說明其實楊氏家婦可能是在偷懶或怠慢紡織 或其他在家中她應該要負責的工作時,觸怒家姑因而殞命,後變化為魚來標明己 志。其實偷懶乃人之常情,這種魚的出現或者反映出民眾,尤其是女性渴望得到 休息或休閒娛樂,減少工作的比例,從中亦反映出非常變化的背後反映出人民的 訴求,這種訴求即是這類敘事所帶有的深層結構,並趨向多元的展現。

在顓頊化為魚婦此一古代變化神話背後所包含的神話思維及其深層結構,在 後續的時代上亦有變化敘事是隨其路徑而出現的,如上述死後變化一類正是以神 話思維來營建這樣的敘事。然而,伴隨著神話思維而來的,乃是理性思維。在此 思維的驅動下,初民觀察物類的變化並思考物類變化的成因,因為這種「月令(《禮 記.月令》式的生物觀察277」乃是一種偽科學,這種偽科學式的生物觀察,就 是由莊子學派、黃老學派與陰陽五行家這三派以氣化哲學觀點來解說。因此李豐 楙認為「他們努力綜合了科學知識、巫術信仰及神話思維,將生物變態的現象從 氣變物類的觀點加以解說,使之合理化後就完成了初期的變化學說」278。而六 朝以前的氣化學說,亦是與此有密切關聯。在生時變化與魚類探源敘事中,正正 帶有著這些偽科學的痕跡,氣化學說亦從中得到彰顯,成為了這些變化敘事的內 核。

276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頁 95。

277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頁 55。

278 李豐楙:《神化與變異——一個「常與非常」的文化思維》,頁 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