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圍界定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析出何種特殊意義,這亦是本文意欲探討的方向。

第二節 研究範圍界定

本文研究範圍的說明可分為二:(一)研究取材的來源與類型;(二)研究材 料的侷限。

一、研究取材的來源與類型

本文的取材範圍將以六朝以前之文獻為主,選取與「人/魚變化」有關的敍 事,探討此類敍事當中,人與魚的形象演變與變化敍事內涵的演化,以及兩者結 合後又會如何呈現。因此,本文按歷史時間順序,爬梳先秦至六朝之相關材料,

並以傳世文獻為核心進行研究,並將搜集到的文獻分為兩類:「人(形)化魚(形)」、

「魚(形)化人(形)」,兩者的變化敍事存在共相及殊相,取「人(形)」、「魚

(形)」此一概念,為的是表現在魚類變化敍事當中有着部份變化的情形,如人 形化為半人半魚或某部份化作具有魚的形態等。

古代文獻記載魚類變化有兩個主要組成部份,其一是以神話為主的文獻記述,

諸如《山海經》、《莊子》、《淮南子》等,收錄了人/魚變化敍事,尤其是與上古 神話有關的文本,可視為一種對於人/魚變化敍事的源頭考察。其次是六朝以前 以志怪小說為主的文本,這類文本當中具有大量的人/魚類變化敍事並散見於各 處,因此亦借助唐宋類書諸如《太平廣記》等,進一步整合此一時期的魚類變化 敍事文本。以上述概念出發並進行收集,嘗試較完整地以歷時性的角度,觀照此 類敍事的承襲與演變。

在搜集六朝以前關於魚類變化敍事相關文獻時,有以下判定準則:第一,文 獻敍事內容當中有「變」、「變為」、「化」、「化為」等字眼,展現出變化的過程,

又或具有明顯變化內容12。其次,因為以六朝以前為研究時期,所以採錄的文獻 以此時期為主。為了補足可能缺漏的部份,又採集了若干唐宋類書當中的記載。

因為類書龐雜繁多,因此若敍事內容在時間上沒有言及六朝以前,則不採錄,另 外,若類書當中所採集的書目成書年代不在六朝以前,亦不採用,若於前述條件 有所重疊,則以前述條件為主。運用以上條件是為了確保變化敍事能夠穩定地在

12 所謂「具有明顯變化內容」,所指的是后稷「其半魚在其間」明確地顯示了其是由死後變化為 半人半魚的情節,傳承了來自先秦變化神話的內蘊,又或如《搜神記》「由拳縣」中變化情節以

「忽作」表達,而「懶婦魚」亦有「死為魚」此一變化情節,以上這些敘事會在第三章討論。然 而在六朝以前志怪小說文本中當中的確具有涉及人/魚變化的情節,但這些情節缺乏了「變」或

「化」等等這些字眼所影射關於本體上的變化,因此雖收錄了這些文本,但不會列入本文之討論,

在正文後會設附錄將這些文本收入以作參考及比對。

20〔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頁 3863-3864。

21〔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 年),頁 3881。

22〔宋〕李昉等編:《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頁 4293 下。

23〔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學津討原本),頁 4。

24〔南朝宋〕祖沖之:《述異記》(古小說鈎沉本),頁 163。

25〔梁〕任昉:《述異記》卷上(龍威秘書本),頁 1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曰:「望異姓同。」一人曰:「汝雖族異,

恐禍來及。」萬年曰:「吾有何過?」答曰:

「去位,禍即不及。」萬年見二人所言,益 異之。萬年謂二人:「深謝預聞,何用見酬。」

萬年欲請歸鎮,二人曰:「吾非世人,不食 世物。」萬年與語之次,化為魚,飛入江去。

萬年翌日托疾,遂罷其位,後果如魚所言。

26

唐 《晉書》 (五部單于左賢王劉豹)妻呼延氏,魏嘉平 中祈子於龍門。俄而有一大魚,頂有二角,

軒鰭躍鱗而至祭所,久之乃去。巫覡皆異 之,曰:「此嘉祥也。」其夜夢旦所見魚變 為人,左手把一物,大如半雞子,光景非常,

授呼延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貴子。」寤 而告豹,豹曰:「吉徵也。吾昔從邯鄲張冏 母司徒氏相,云吾當有貴子孫,三世必大 昌,仿像相符矣」自是十三月而生元海,左 手文有其名,遂以名焉。27

本文使用之六朝志怪文獻版本,以目前學術界較為人推重之學者所做考釋後的版 本為主,版本項目如下:

《列異傳》舊題〔魏〕文帝曹丕,古小說鉤沉本。

《拾遺記》〔晉〕王嘉,古今逸史本。

《搜神記》〔晉〕干寶,學津討原本,汪紹楹校注。

《異苑》〔宋〕劉敬叔,學津討原本。

《述異記》〔宋〕祖沖之,古小說鉤沉本。

《述異記》舊題〔梁〕任昉,龍威秘書本。

二、研究材料的侷限

經過收集六朝以前人/魚變化敍事的傳世文獻後,可以發現敍事的主題集中 在某幾種類型上,反映了這類敍事有其傾向性以及特定的展現模式。同時,兩漢

26〔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頁 3863。

27〔唐〕房玄齡等編:《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頁 26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關於人/魚變化敍事的文獻相較六朝時期少,必須要以其他資料輔助,以便有助 呈現更為準確的意涵,不論是文本本身或是當時文化語境對這類敍事的看法。同 時,在前人研究成果上亦不見集中探討關於魚類變化敍事的文獻,相關研究散見 於各類型的研究上,必須仔細查察以求更精準地貼近於前人的研究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