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合而言,自我追蹤的物質性,既有技術物的功能,亦是實體與無形、外顯與 內隱的物質性存在,既可以預設與引導使用者的行動,展開其自我追蹤實踐。反之亦 然,使用者也是使用過程的主導者,仍可以依據個人旨趣或社會因素,突破物質性的 限制,調整自我追蹤的內容。不過自我實踐過程,使用者仍可能面對阻斷、損壞、干 擾或限制,需要作出因應與對策解決問題。正如 Pink, Ruckenstein 與 Willim 等人

(2018)的經驗資料中,提出「損壞數據」(broken data)和「修復工作」(repair work)概念分析自我追蹤數據的不完整、不準確與分散的數據。循著這個觀點,下一 節我繼續討論在不同的空間或情景脈絡下,技術物的物質性帶來的阻力,使用者如何 尋找解決方案,展現技術物與使用者之間的動態關係。

第三節 、物質性的限制與損壞

(一)、藍牙與 app 限制

前述提及 app 使用腳本中,本研究的 15 名受訪對象皆依循著腳本,預設藍牙功 能的「合理狀態」,也就是好的、順暢與可連結的藍牙傳輸功能,使用者將智慧手錶 或手環的數據傳送至手機的 app 或數位平台,成為日常生活秩序的理所當然的行動。

基於技術物的物質性,使得使用者運用其「可連結性」,變成理所當然的預設狀態。

不過,當技術物的物質性出技術故障或失效等問題,使用者方會有意識到物質性的中 介,試圖調整其使用過程,改變其使用方式。就如同芝儀所說的,「課表沒辦法傳進 去手機,那時候我覺得是藍牙不夠好,你只好做一些重複的事情,賭個運氣會不會成 功」(芝儀)。芝儀在傳輸自我追蹤數據失敗時,她會多次重啟 app 或者將藍牙傳輸 功能關掉,接著重啟其傳輸功能或手機。

技 術物與藍牙的 物 質性限 制 也表現 於 數據 傳輸與儲存 過程。 就 如 Pink, 與 Ruckenstein 等 人 ( 2018, p.3 ) 引 用 Kirschenbaum 的 「 鑑 識 物 質 性 」 ( forensic materiality)概念,解釋軟體與運算機制中有物質性的中介過程。比如,電腦或行動裝 置硬碟的容量可以滿載,因為數據「填滿」其數位物質的空間 16。我認為這個「填 滿」動作,實際上就是符合前述提及Dourish 提出的「模擬」實例之一,也就是仿效人 們在實體或物理空間的經驗,在數位空間中創造物質限制的可能。不過,使用者經

16 在 Kirschenbaum (2008)討論數位數據區分出「鑑識物質性」(forensic materiality)與「形式物質性」

(formal materiality)概念。前者指涉操控銘刻於數位資訊的物質;後者則是透過軟體編寫而成物質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常視硬碟和數據為理所當然的使用過程過程,惟有在技術物或故障,方會注意到物質 性中介其實踐。正如嘉榮所述,當他手機故障時,智慧手錶的數據無法傳輸至手機,

進而導致手錶的當機狀況。

為我手機壞掉,所以手錶存了太多天的數據,然後就 Lag 當掉,我 換手機,把資料傳上去之後,就好了。(問:你後來才發現?)我將資料 傳上去才發現,原來資料沒有傳上去。存太多筆我跑步資料,傳上去就好 了,本來是要拿去修了。--嘉榮

技術物的物質性限制亦表現於app 軟體與演算法。在 Lupton, Pink 等人(2018)

經驗資料中發現,一些受訪者認為,自我追蹤技術裝置無法納入環境溫度和風向作為 量化自我的項目,直接影響數據或統計結果的精準度(ibid, p.654)。有些自我追蹤者 認為 app 顯示的數據與其身體感受有所差異,但無法判斷何謂正確的個人數據、何謂 可相信的運動記錄(Lupton, in press)。本研究受訪者,尤其對於 app 呈現的睡眠品質 數據有所質疑,因為他們認為佩戴於手腕的裝置只是偵測肢體動作與移動身體,無法 精準測量深淺睡眠狀況。有者選擇刪除「極端值」,從中觀察睡眠週期的平均變化趨 勢(芝儀);有者藉由瞭解深眠時間,監測跑步訓練效果和身體恢復程度(嘉榮,金 龍)。如同文獻所述,技術物與 app 物質性可能限制使用者的運用策略,但他/她們也 有會主動改變原有的預設腳本,或因為個人旨趣與偏好改變使用方式,形成自我追蹤 實踐的反擊行動。

(二)、空間限制

在本研究中,多數受訪對象使用最多Garmin 的智慧手錶與手環。在其官方網站 的使用說明中,清楚闡明當使用者身處於茂密的樹林或高樓林立的城市空間,Garmin 的裝置會耗費更長時間取得衛星訊號。此情況會直接影響自我追蹤的地理位置、距離 與配速等數據的準確度。此外,其他的實體空間物質性,如樹木、丘陵、山岳、建築 物或車輛皆可能會影響衛星定位訊號,導致裝置無法辨認使用者的位置。因此,穿戴 裝置的廠商一般上會建議使用者選擇平坦開放、空曠、天空無遮蔽的運動場域展開自 我追蹤,降低定位訊號偏移風險,避免數據失準現象。

對於空間與實體物質性阻礙衛定位訊號,一些受訪者表明經常遇到此狀況,並 且在特定的地理空間會特別注意衛星接收訊號,以免無法記錄跑步表現:「四周環境 有很多遮避物,高壓電壓,或天氣會影響 GPS 準確度。」(柏彥)、「植物園不知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什麼,有一段路段GPS 會失效,還有在隧道裡面 GPS 經常會超不準。」(芝儀)、

「很多高樓遮蔽的地方影響你的 GPS 訊號,配速和訊號接收不準,已經跑一公里,結 果你才跑了半公里。」(金龍)。在此情況下,芝儀表明會依賴體感經驗,因為當時 的智慧手錶呈現的數據不可信,並且下次會改選衛星訊號穩定的地點,例如空曠的河 濱,或中正紀念堂附近跑步。

據受訪者使用的自我追蹤技術物,多數配置的衛星定位系統是,由美國研發 及運行的 GPS 系統,其英文全稱為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其音譯為全球定位系 統。為了克服天氣狀況、空間與技術物的物質性限制,目前市面上的智慧手錶搭載其 他衛星定位系統,包括俄羅斯的 Glonass、歐洲的 Galileo 以及中國的北斗衛星,藉由 定位功能追蹤使用者的移動軌跡與估算跑步累積里程。柏彥佩戴的 Garmin Fenix 3HR 智慧手錶,搭載著 GPS 和 Glonass 的「雙星」定位系統,在同一個時刻於同一個地理 位置,取得更多的衛星定位訊息,從而提高坐標精準度。此外,「雙星」定位系統有 助於自我追蹤的技術物,在衛星定位訊號不良的空間中維持接收訊號。儘管這個技術 功能導致智慧手錶更加耗電,影響裝置的續航能力,但是柏彥著重於其效率與效果,

也就是更加快速和精準蒐集移動身體的位置。

你想象就是三點定位到四點定位,天上衛星數目越多,你所計算下 來的真實位置就越準確,而且也越快速。而不是你打開手錶還要搜尋衛 星,搜尋一段時間以後,才告訴你定位已完成。很快就定位成功。--柏彥 當使用者與技術物相逢時,Lupton, Pink 等人(2018)的經驗資料中指出,空 間、地方或天氣因素,除了影響著技術物的物質性,這些因素也改變著自我追蹤者對 數據的詮釋方式。在探討自行車騎士實踐過程中,Lupton 等人發現自我追蹤者會藉由 交通、路段或天氣狀況等空間脈絡,判斷其訓練成效、身體反應和數據成果,建構身 體知識和詮釋數據之基礎。在本研究也有相關的發現,就如金龍認為,陰天或雨天時 候,厚雲層會阻斷定位的訊號:「GPS 訊號不好就誤差比較大。(問:除了遮蔽物還 有什麼會影響 GPS?)天氣啊,烏雲比較多也會影響,雲層太厚也會影響 GPS 訊 號。」(金龍)。

跑者佩戴自我追蹤裝置,除了可以使用 GPS 功能蒐集室外的運動里程、距離 與移動軌跡,技術物也提供使用者於室內運動的數據記錄。不過金龍與雅竹認為,因 為室內空間影響衛星定位訊號,所以數據不夠精確或誤差值較大。由於高雄空氣污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鐘至一小時。一般上,跑步機配有顯示螢幕,即時提供配速和時間等數據。就像雅竹 會以跑步機的數據為依據「手握著柄的話,跑步機裱板就會顯示,所以我不需要特別 去看手錶,我直接看裱板上面的數據。」(雅竹)。

對於金龍而言,在室內跑步時候,穿戴裝置呈現的里程或距離,與跑步機介 面顯示的數據落差很大:「里程多太多了,太快樂錶。以六公里來講會差一公里,差 很多可以差十幾分鐘,那個數據太快樂錶,整個縮短十幾分鐘」(嘉榮)。因此他會 啟動室內跑步機模式,手動調整錶上的數據,以免影響里程記錄。從雅竹和嘉榮的論 述之中,可以看到使用者同時接收來自智慧手錶和跑步機呈現的數據。基於智慧手錶 內置衛星導航的物質性限制,無法於室內獲取定位訊息,因此他/她們選擇信任於跑步 機螢幕呈現的數據,坦然接受室內的自我追蹤數據不準確的事實。從這些描述可以看 到,使用者依賴於自我追蹤實踐,不論是主動或被動改變身體活動範圍、詮釋數據的 方式,旨在配合自我追蹤實踐,持續蒐集身體與自我數據,人與物建立更緊密關係。

(三)、損壞的數據與技術物

自我追蹤實踐,並非單純、理所當然與順暢的技術使用過程,跑者使用技術 物與數據時,可能會面對損壞、破壞與中斷等情況。在 Pink, Ruckenstein, Willim 等人

(2018)提出「損壞數據」(broken data)概念,分析自我追蹤數與大數據分析中,

數位物質性出現破壞、衰變與修復數據等情況。例如有些受訪者透露,智慧手錶忘記 充電或者在軟體更新以後,技術狀態無法連結至手機與 app。Pink 等人認為,數據、

軟體與硬體是無法預期的數位物質,隨時可能出現損壞或修復情況,因此數位物質性 不可以視為完美,完整或完結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數位數據是持續生產、損壞與

軟體與硬體是無法預期的數位物質,隨時可能出現損壞或修復情況,因此數位物質性 不可以視為完美,完整或完結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數位數據是持續生產、損壞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