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瓦解現代主義設計絕對性的創作

在文檔中 設計語言民族化之創作研究 (頁 116-119)

第六章、 研究發現——充滿挑戰的未竟之業

第三節、 瓦解現代主義設計絕對性的創作

女性主義不會與設計無關,後殖民論述也不會與設計無關,在對抗白種男性 中產階級之現代主義霸權的立場上,女性主義與後殖民論述一直處在同一條環境 艱困的戰壕。現代主義設計不只是「有效傳達」、「垂直水平」、「乾淨簡約」這些 排版規範,它也是一種文化霸權,是一種宰制我們思考可能性的權力框架。

其實,在臺灣當代設計領域,就個人的理解,早就已經出現過為現代主義設 計唱出一曲輓歌的重要作品。早年被譽為「臺灣企業識別系統先驅者」的林磐聳,

他近年來持續進行的〈臺灣家書〉系列,不但捨棄幾何尺規而回歸傳統繪畫性,

並且形式上大力化簡為繁,不再講究「視覺有效傳達」的單一功能目的;更激進 者,他乃在平面設計中導入觀念藝術的一種方法論——量變造成質變;即平常某 些我們看似簡單的東西,如果只做一件、只做一次不足為觀,但若經年累月且成 百上千便蔚為大觀,甚至是文藝奇觀。通過為數眾多的一張張明信片,林磐聳試 圖表達的「論述」,可以解釋為具有後現代色彩的開放式論述。他沒有預設固定 答案,沒有絕對中心的主體意識,書寫在明信片上的文字每張也都天馬行空、直 心而為。實際上每位觀眾所注意到的、閱讀到的細節與資訊,在如此紛亂雜陳的 情形下也不可能相同;而是隨意的聯結、隨意的呼應,亦是「隨意化」又「片段 化」的設計家林磐聳的娓娓訴說。儘管林磐聳還是保留了臺灣島嶼之大抵輪廓作

51 參閱詹京斯(1991)《歷史的再思考》,頁八八。臺北:麥田出版,二○○六年。

為固定不變的主題,但這更像是傳統書畫裡的四君子,是高懸的偽題材。四君子 不重要,筆墨重要;臺灣不重要,林磐聳該日心情與他看到什麼有感而發才重要。

林磐聳的〈臺灣家書〉是不是「圖畫遊戲」?是不是「隨心所欲」?是不是「游 離制約調件」?而他又解決了何種了不起的具體問題呢?這樣說來,今天的林磐 聳,是否為平面設計領域「搞不清楚職業的天責任務」的一大「誤區」呢?老實 說,我很肯定〈臺灣家書〉這個迄今仍延續著的設計誤區,因為它反叛了現代主 義設計空泛的教條。特別林磐聳是從現代主義全盛時期走過來的人,其轉向藝術 化設計的激烈變法,極具終結特定歷史階段的文化意義(由於林磐聳是這本創作 論述的指導教授,故不適合討論太多,我只能寫到這裡)。

另一位以作品顛覆現代主義設計規範的臺灣設計家,是較為年輕的李根在。

二○○八年開始,李根在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陸續發表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李根在的背.上帝的設計〉(或〈李根在的肚臍.醫生的失誤〉)以及〈指鹿為 馬〉(包含〈這是虎〉、〈這是鳥〉、〈這是馬〉、〈這是人〉等)這三個非常重要的 系列創作。李根在的第一個突破點,在於他提出了「城市是座美術館」這句嶄新 的口號,並且以大型戶外廣告看板為觀念載體。大家不妨仔細思索其中巧妙辯證 之處:如果城市是美術館,廣告看板原先是設計,然而廣告看板如今成為「城市 美術館」的作品;那麼反過來說設計是什麼呢?李根在雖然沒有講明,但即「設 計就是藝術」。李根在的第二項精彩突破,則為「喧賓奪主」。在現代設計的基礎 定義上,設計師之存在價值,是為了服務業主需求,凸顯其品牌或產品,並且透 過設計搭建起客戶與消費使用者之間的溝通橋梁。然而,就李根在的創作模式而 言,業主卻是隱匿消聲的,我們實際不斷看到的是:李根在的身體,李根在的毛 髮,李根在的口號,李根在的意見,還有李根在的名字。換句話說,李根在雖然 收了設計費,但是他卻踩在出資者提供的媒體平臺上,壯大了他自己。李根在是 誰?他不單是負責發想與排版的設計師,而是在城市美術館展出的藝術家。我認 為〈指鹿為馬〉系列是李根在最好的作品。〈這是虎〉、〈這是鳥〉、〈這是馬〉,其 實就是指貓為虎、指雞為鳥,以及指鹿為馬。為何李根在可以顛倒是非、混淆黑

白,原因也很簡單,就如他自己下的小注解:「是我買的版面,我說什麼就是什 麼!」也就是,擁有媒體舞台的、控制話語權的人,說了算!至此,李根在的設 計已非設計,他的設計是角色反轉,也是權力關係互異;而這些觀念都是標準後 現代式的。李根在是否「任意玩弄形式」?又是否僅在「自我表現」呢?他應當 也是平面設計界又一「侮辱自身專業」的「誤區」吧!天佑臺灣設計,總算出現 了稀有的「誤區」。如果我哪天開始以後殖民史觀撰寫臺灣設計史,第一件事就 要把林磐聳和李根在這兩大誤區寫進去,並把他們的非典型設計,比喻為瓦解、

抗議現代主義設計之殖民化權威的第一聲驚天雷!

除了林磐聳與李根在,另一位設計名家游明龍的漢字系列海報也表現出向民 間藝術元素取經的企圖,同樣也具備瓦解現代主義設計權威性的成分。

簡單介紹林、李二位前輩的作品,是基於他們設計作品背後的文化意識形 態,已然超脫現代主義的思考格局。但是超脫現代主義,不代表他們認同「反殖 民」或「去殖民」立場(就我個人的接觸與了解,他們應該並不十分認同)。其 間的反叛性格的強悍程度,顯然是不能一概而論。總結來說,本創作論述之文獻 探討部分,實在是找不出任何已完成的、具備絲毫「反殖民」或「去殖民」知識 體系的設計作品或設計學術文章;因此,只能透過藝術史或文化研究來進行主要 的文獻探討,並輔以少部分的平面設計資料作為補充。此一現實,也造成筆者寫 作上的一定限制。

在文檔中 設計語言民族化之創作研究 (頁 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