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產品創新的類型、過程與策略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二節 產品創新相關理論

二、 產品創新的類型、過程與策略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合上述多位學者的討論,本研究認為,創新是一種企業執行活動的過程,而該 過程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詮釋:從供給面而言,是企業因應外在環境變化,利用資 源來改變生產的過程,不管該過程最後是以新產品或產品的新特性、新生產方法、

新市場、新供應來源以及新產業組織等方式來呈現,皆是創新;從需求面 來看,

創新必須改變資源所給予消費者的價值與滿足。因此,創新與商業利用及市場價 值密不可分,最終的效益是創造利潤。

二、產品創新的類型、過程與策略

探討產品創新前,必須先界定何謂產品,才能劃定所探討的產品創新範圍。

因此,此部分首先定義產品,其次瞭解產品創新的內涵,並綜合此兩項討論界定 出本研究指的產品創新意涵。

(一)產品與產品創新的定義及類型

要定義產品創新,首先必須先理解產品的概念。傳統對於「產品」的觀念侷 限於產品的實體形式,例如一台電視機、一輛汽車等,而現代行銷理論提出了產 品的整體概念。Kotler & Keller(2006/樓永監、方世榮譯,2006:400)認為,

被提供到市場的任何可以滿足慾望或需要的東西,即可稱為產品,包括實體商品、

服務、經驗、事物、人物、地點、所有物、組織、資訊與理念等等。因此,廣義 的產品概念可以引申出整體產品概念,此種概念將產品視為由五個層次所構成,

如圖 2-1(Kotler & Keller, 2006: 372/樓永監、方世榮譯,2006;王飛龍、陳坤 成,2008):

1. 核心利益(core benefit):消費者購買產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即依產品提供 給顧客之最主要利益。

2. 基本產品(basic product):又稱為形式產品,是核心產品的子系統/子集合,

係指核心產品可藉由特殊形式而呈現出來,而特殊的形式即為企業所提供的實體 或服務外觀,亦即產品在市場上可為顧客識別的面貌。

3. 期望產品(expect product):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對產品會有一定的期望,

亦即顧客購買基本產品時希望達到的標準。

4. 延伸產品(augmented product):產品可提供之額外服務,顧客購買時,所能 獲得的附加服務和利益,例如售後服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潛在產品(potential product):指現有產品經過設計、改良後,該產品可能創 新的形式轉變,包含在未來可能會暢銷的所有延伸產品與轉換形式。

從 Kotler & Keller 對於產品的定義出發,甘華鳴等(1997)指出,現代企業 產品創新是建立在產品整體概念基礎上,並以市場為導向的系統工程。他們認為,

從單一產品來看,可以表現為產品之質和量的突破與提高,包括新產品開發和舊 產品改進;若從整體考察,產品創新是貫穿產品構思、設計、試製、行銷的過程。

與 Kotler & Keller 同樣以行銷學的角度切入,許士軍(1986)認為,對於顧 客需要或消費系統,能提供不同滿足能力,也代表一種更有效率的手段,以解決 顧客的問題,便是產品創新。

賴士葆(1990)從一種相對的角度來詮釋產品創新,他認為,只要相對於該 企業是新的產品,無論其為世界性的新產品,或僅為現有產品的改良,皆可謂之 新產品,或稱產品創新。Rogers & Shoemaker(1971)亦指出,若從時序來定義 一個產品是否為新的是很困難的,因此只要某產品被感知為新的,它即是新的,

即可視為產品創新。

從 Rogers & Shoemaker(1971)的見解可知,從客觀與絕對的方式來定義產 品創新是很困難的。呼應此種對於產品創新的相對觀點,Rochford(1991)從消 費者、企業與市場三種角度來解釋產品創新,將產品創新的定義分為三種 不同的

期望產品 核心利益 基本產品

延伸產品 潛在產品

圖 2-1:構成產品的五個層次

資料來源:Marketing management (12th ed) (p372). by P. Kotler & K. L. Keller, 2006,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觀點來探討:(1) 企業觀點:產品創新可將公司帶入新市場、新科技或者新生產 方式;(2) 市場觀點:產品創新具備既存產品所沒有的功能,要能開創新市場;

(3) 消費者觀點:產品創新對消費者來說,提供更好的效益。

Booz, Allen & Hamilton(1982)則由企業觀點與市場觀點此兩個面向來詮釋 產品創新,依據對於企業以及市場的新穎度(newness)將產品創新呈現為下列 數種類目,如圖 2-2 所示(Booz, Allen & Hamilton, 1982;Trott, 2005;Cooper, 2005):

1. 新問世產品(New-to the-world products):此類產品是市場上全新,尚未出現 過的產品。

2. 新產品線(New-product line):雖然對於市場來說,此類產品並不是新的,但 對於特定的公司而言是新的,提供公司首次進入現有市場的機會。

3. 現有產品線的延伸(Additions to existing lines):補充公司現有產品線的產品。

4. 現有產品的增進與改良(Improvement and revisions to existing products):此類 的新產品取代某公司的現存產品,且能提供改良的性能或較大的認知價值。

5. 成本降低(Cost reductions):提供性能或功效相同,但成本較低的產品。此類

圖 2-2:新產品類型(產品創新類型)

資料來源:Product leadership: Pathway to profitable innovation (p26). by R. G. Cooper, 2005, New York: Basic Books.

低 高 對市場的新穎度

高 低對公司的新穎度

新產品線

現有產品的 增進與改良

成本降低 重新定位 現有產品線

的延伸

新問世產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別的新產品與前項之現有產品的增進改良不同之處在於,成本的降低並不一定會 導致產品的增進或改良。

6. 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產品並未有任何改變,而是將現有的產品導入至 新市場或新市場區隔。

依循前述對於產品概念、新產品以及產品創新定義的討論,本研究探討的有 線電視系統之產品創新,以構成整體產品的五個層次來界定產品範圍,並以多面 向的產品概念定義與分類新產品。

由於就有線電視系統產業的產品概念來說,凡是能滿足消費者某種需要的服 務也是產品,而非具有物質實體的才是產品。基於此種思考,本研究認為若從前 述構成整體產品的概念來界定產品,較能符合本論文所欲探討的產品範圍,因此 諸如傳輸與提供高畫質節目內容、高速寬頻網路服務,甚至是方便用戶架設網站、

便利民眾繳費或者申辦各式服務的系統、提供用戶使用手機遠端遙控家用電器設 備等無形的服務,以及有形的實體產品,例如機上盒或者寬頻數據機等的創新皆 涵納在本研究探討的範圍內。

從整體產品概念出發,本論文從企業觀點與消費者觀點綜合考察,只要相對 於該企業是新的產品,在產品相關市場、技術及製造方式上具新穎性(newness),

便可視為產品創新。因此,除了技術突破的產品創新外,將既存的產品導入新市 場或新的市場區隔,或改善既存產品而產生的產品等,若以多面向產品概念的觀 點來思考,亦皆屬產品創新,只是分屬不同創新程度與類型的產品創新。除了從 企業觀點來檢視之外,產品創新同時也需對於顧客需要或消費系統,提供不同的 滿足,以解決顧客的問題,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效益。

無論從何角度來詮釋產品創新,產品創新對一家公司而言,必有其目的,亦 即從事產品創新並非無的放矢,而是必須有給定的策略性目標與角色,且符合公 司整體的目標與願景。由此可知,一家公司需要將產品創新建立為公司整體策略 中的重要環節,必須有產品創新策略來引導產品創新的進行,顯見產品創新策略 的重要性。因此,接下來將探討何謂產品創新策略及其重要性。

(二)產品創新策略的定義與重要性

依據 Porter(1985/蕭富蜂、李田樹譯,2005)對於策略的詮釋:首先,策 略是在創造企業獨特且有價值的定位;其次,策略是選擇什麼不做;第三,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結合外部機會與內部能力的獨特流程與活動。因此,策略是一種選擇,也是一 種配適。例如,產業有些機會不見得適合所有企業,也就是說,外部雖有某種機 會,如果企業內部沒有成功所需的能力,公司就不應該選擇這樣的策略;即使公 司具備成功需要的能力,外部也提供了機會,但若公司沒有將兩者做理想的配適,

一樣不是好的策略。據此,選擇跟配適,亦即策略,突顯企業的管理決策(朱博 湧,2007)。

吳思華認為(2000),在企業的營運循環過程中(如圖 2-3 所示),策略界定 生存利基、建立競爭優勢、達成企業目標與形成內部資源分配的指導原則,是企 業面對未來發展所勾勒出的整體藍圖,以協助組織在環境或市場中找到容身之處

(Mintzberg, 1978;Ansoff, 1990;Hax & Majluf, 1991;吳思華,2000)。於此,

策略可以視為企業與其外在環境之間形成的一個連結,界定如何與其他企業競爭 的方式(Grant,2007/劉恆逸譯,2010)。任何一個企業衡量內外部各個影響從 事創新活動的因素之後,企業必須有完整的策略,做為評估並界定企業的生存利 基、建構並維持競爭優勢、達成企業目標的系列重大活動以及形成內部資源分配 的指導原則(吳思華,2000)。

就企業的經營策略來說,Hofer & Schendel(1978: 27)將策略分為三個層級,

分別是企業總體策略(corporate strategy)、事業策略(business strategy)與功能 性策略(functional strategy)。企業總體策略必須說明企業要進入何種產業,以及 如何取得及分配企業重要資源到各事業單位;事業策略則界定事業單位的經營範 疇,亦即特定的產品或市場區隔,用以連結企業的總體策略,並涉及各種企業功 能活動的整合,因此,此策 略層級強調的是滿足顧客的方式、生存空間的選擇、

圖 2-3:企業營運循環 資料來源:《策略九說》(頁 36),吳思華,2000,台北:臉譜。

策略 競爭優勢

經營活動

資源投入

生存利基

建立 指導

推動界定

執行 強化

形成 吸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事業競爭優勢的建立等;功能性策略則是企業依照各種功能性來區分為研發、生 產、行銷、財務和人事,重點是極大化資源的生產力以支援事業策略。

事業競爭優勢的建立等;功能性策略則是企業依照各種功能性來區分為研發、生 產、行銷、財務和人事,重點是極大化資源的生產力以支援事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