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當代美國社會與教育環境的影響

第二章 Bowers 生態教育理論形成背景及對當代教育的批判

第一節 當代美國社會與教育環境的影響

壹、七〇年代以來美國教育發展趨勢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由於越戰、民權運動等事件瀰漫著對立與衝突之氣氛,

並在邁入1970 年代之後逐漸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經濟上的衰退以及生活方式 的改變。在這段時期之中,美國社會出現各類激進之社會運動,傳統道德、倫理 規範受到強烈挑戰。

在增強國力之理念下,R. Reagan 以新保守主義之立場推行其政策,諸如減 少社會福利支出,縮小政府對企業的管束,恢復美國傳統之價值觀,如自由、平 等、道德、宗教等,以重振美國之國力(劉思良,2004)。在教育上,同樣以此 為訴求,也造成了影響持續至今的重大教育改革。在1960 到 1970 年代,教育改 革此一概念所浮現出的圖像是與正規教育不同的。 1920 到 1950 年代之間的教 育改革具有進步主義理念,較為開放,且具有人文氣息(Gutek, 2000)。 隨著國

內外政治、經濟情勢的改變,教育改革的意義在1970 到 1980 年代也有所變化,

從原先的自由特性漸漸趨於保守。代表的是使學校更有架構、管理更有效率、注 重基本能力和學科(Gutek, 2000)。此一方向也顯現在 198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改 革報告書,即《國家在危機中》(The Nation at Risk)。由於 1980 年前後,世界 其他強權如日本在製造業生產力上超越美國,而在對於教育事實的揭露下,如美

綜觀上述教育改革之發展,Gutek(1986)指出從 1960 到 1980 年代,教育改 革的鐘擺從自由-進步主義擺盪至新保守以及菁粹主義。新保守主義在經濟上的 之一(Gutek, 2000),對於國家力量以及個人卓越的追求也持續到今日。

貳、六〇年代生態運動的興起

除了國家經濟力量以及教育對於卓越的追求外,六零年代晚期到七零年代在 美國社會中最受注目並促使政府有所回應的是生態運動。生態運動的興起有其複 雜的原因,以下歸類出三個面向。第一是科學界對於生態危機的相關論述,此一 時期環境問題日趨嚴重,科學界於是開始發出警告,在一連串相關的著作中,

R. Carson 的作品是最有力的導火線之一,提出了殺蟲劑對於生態的破壞。其後 羅馬俱樂部(Club of Rome)出版的《成長極限》(The Limits to Growth),則 關心人類經濟活動所造成的資源消耗。這些著作促使著美國人開始注意到生態環 境的脆弱以及資源保存的重要性(鐘丁茂、徐雪麗,2007)。第二個面向是六零 年代時社會的動盪環境,此一環境孕育了之後生態運動中重要的生態主義者。在 此一時期,許多年輕人崇尚著反文化(counter-cultural),他們留著長髮,穿著 紮染的嬉皮服飾,聽著搖滾樂團如Pink Floyd,反叛著傳統價值並高呼回到自然,

同時此一時期許多美國人投身於社會運動,其中民主黨參議員G. Nelson 便在往 後促成了地球日(Earth Day)的誕生(Stefoff, 1995)。除了上述兩個面向外,P.

Shabecoff(1993/1997)指出環境問題開始受到關注事實上是因為二戰之後富裕的 美國人有著更多的閒暇時光,且對於死亡有著更大的恐懼,熱愛運動的中產階級 白人支持生態運動,且為了有毒物質對生活的威脅而憤怒。綜上可知,生態運動 興起之原因並非起源一單一事件,而1970 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地球日則開啟了往 後相關環境保育法規和相關聯盟的推動。

鐘丁茂和徐雪麗(2007)指出,地球日是生態主義的分水嶺,而 1972 年聯 合國召開的「人類環境會議」,進而促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之成立,則是生 態主義重要的里程碑。這使得往後的哲學家、生態學家、科學家和政治家投身生 態運動,並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運動的方向。隨後聯合國、OECD、歐盟、和許

多國家的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便開始推動全球化的環境改革。美國政府對於生態 運動的態度以保存主義(Conservationalism)為主,此一思想主張可以利用自然 資源,但必須是合理的,以供永續的利用(楊冠政,1997),但在國家經濟成長 必須建立於生產、消費的增加的前提下,保存主義中自然資源的利用也多出了些 許曖昧的空間。也因此,此一時期之生態運動主要的成就在於環境法規體系的建 立、且喚起了大眾對於生態危機的關注,但是仍無法脫離生態危機最根本的問題,

即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的斡旋,以及人類舒適生活的滿足與減少資源消耗間 的掙扎,以致於雖然人們肯定環境價值,卻仍難以徹底達成生態運動之理念。

Bowers 在上述之時代背景下發展其生態教育理論,他認為在六零年代興起 之生態運動中,保存一詞是此一政治運動中主要的隱喻,雖然生態運動喚醒了美 國人對於無止盡生長的迷思,但是卻缺乏對於文化深層問題之激進反思所需要的 精細概念(Bowers, 1987)。在環境問題受到重視以及生態運動的蓬勃發展之下,

Bowers 對於美國教育進行探究,指出美國教育蘊含之文化內涵在根本上難以解 決生態危機,甚至是助長生態危機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