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owers 對當代教育語言的反思

第四章 Bowers 生態教育理論的語言觀

第二節 Bowers 對當代教育語言的反思

當代教育語言對於Bowers 來說隱含了諸多與生態永續相違背之特質,透過 先前分析之語言隱喻觀點,便能夠凸顯出當代教育語言中所隱含之不利永續的過 往預設。

由於語言的複雜性以及隱匿性特質,當代教育語言往往無法,也不適合從整 體學校體制、教材內容、教師教學等面向做一全面的歸納與整理,因此以下將從 Bowers 對建構主義學習、數位化教育所做出之當代教育語言內涵的探究,理解 當代教育語言對受教者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之形塑,及其不利永續的因素。

壹、Bowers 對建構主義以及數位教育語言的分析

在Bowers 對於教育語言的探究中,建構主義學習以及數位化教育由於作為 當前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主流並產生不可磨滅之影響,且均與Bowers 早期批判 之自由技術論有所銜接,因此以下接續其對於自由技術論之批判,分析建構主義 學習理論與數位化教育語言所蘊含之特質,並歸納出當代教育語言所形塑之理想 的有教養者。

一、Bowers 對建構主義教育語言的分析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於台灣並不陌生,自1990 年代開始的一連串台灣的教 育改革策略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便是其中課程與教學的主要方向,最明顯的可 見諸建構式數學,事實上不只是台灣,Bowers(2005)指出建構主義導向之教師和 課程的改革發生在全球的諸多地區,包括土耳其、巴基斯坦、俄羅斯、南非,建 構主義成為至少29 個國家教育改革的基礎。

之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如此廣泛推廣的原因可以從 Reading and Writing for Critical Thinking Project(RWCT)3此一計畫中的相關主張看出端倪,

在此一計畫的網站中,列出以下建構主義學習之規準,同樣也是建構主義學習中 主流的語言:第一,主動學習;第二,集體研討;第三,建構主義;第四,批判 







3
 現已改成 RWCTIC


思維;第五,合作學習(Bowers, 2005)。Bowers(2005)點出在上述規準中可以看到 Dewey、Piaget 以及 Freire 相關理論的影子,此外,在網站中也解釋建構主義學 習之本質著重於使學生具備有效生活在持續變動之世界的能力,且能幫助國家在 世界經濟體系中競爭,簡單來說,其核心在於協助非西方文化進入西方思維和價 值觀為基礎的世界經濟體系。

在簡單了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張後,必須從思想淵源的層面探尋其教育 語言之內涵,Bowers(2005)認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初見於盧梭對於教育的浪漫觀 點,對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更為直接的支持則是被視為兒童中心主義的相關學者,

這些學者所持有的理念來自於J. Dewey、J. Piaget、P. Freire。在 Dewey 的教育 理論中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大的影響在於其描述教育為經驗的重組與改造,其 中受教者智識的增長來自於科學的探究方式;Piaget 認知發展學習理論的核心理 念提供了建構主義在教學與課程上的基礎,如知識無法被傳達至他人,需要由學 生自己建構、課程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批判探究以及實驗應為過程導 向學習經驗之中心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與學生認知發展階段一致的課程將可引領 自主個人之達成,這也成為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最終目標;至於Freire 雖然一 般較少將他與建構主義學習一併討論,但是Bowers 指出其批判反思以及解放的 論點確立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學生發展的方向。

從Bowers 對於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以上學者思想之觀察中可歸類出建構 主義學習理論所運用之語言包含了批判反思、自由、自主、發現、個人主義、進 步等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從隱喻的角度來看,便是過往之隱喻對於事物進行類 比後所選擇並賦予的意涵。這些價值觀以改變作為進步此一根隱喻為主幹,並從 個人中心的角度發展其教育理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鼓勵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

其對於知識的判準有一定的範圍,且以科學探究、批判反思等方式作為標準將知 識分級,而學習者雖然運用合作學習等方式,但由於建構主義學習的預設上知識 無法被傳遞,因此最終仍是以自主個人為目標,學習建構自身知識的目的在於適

應變遷的世界,隨著對於固有情境的調整與改變,進步將隨之發生,此外,這在 非西方國家中則被看做是一種從原始進步到現代的歷程。

二、Bowers 對數位化教育語言的分析

數位化教育的相關革新可以被視為時代的印記,同時也呈現出了外在環境的 變遷對於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影響力,最初將電腦引進教育實踐的理想在於使得學 生有更多私人的活動,脫離學校科層的掌控,雖然到了今天其成效不完全與理想 相符,然而還是深刻影響了教學與學習過程的細節。在Bowers 的觀察中,數位 化教育主要包含作為教學媒介以及課程內容等形式,事實上在電腦引進教室的初 期,有許多教師對此感到恐懼,因此引進者以鉛筆為喻,說明使用電腦如同使用 鉛筆,僅僅是一中性之工具,端看使用者如何讓電腦產生作用。然而Bowers 對 此說法並不認同,他指出,縱然只是鉛筆,也對於人類文化產生極大影響,即書 寫世界取代了口述的世界,而書寫世界的背後所隱含的則是一種認識論的形式,

在提昇書寫位階的同時,也創造了去脈絡化的文本供人批判,限縮了對事物感受 性意義的理解,同樣的,電腦與人類文化發展也有著類似的歷程(Bowers, 1988)。

由上述例子可見數位化教育並非中立,而是具有對於文化經驗放大與限縮的力量,

同時數位化教育也內涵著自身的語言。

對於數位化教育語言的探究可以從對其運作形式之觀察著手,在上述對於數 位化教育形式的介紹中,可以看到微電腦引進教育中主要以教學軟體、教學媒材 之方式出現,就教學軟體而言,Bowers 認為在軟體中使用的語言是設計者的思 維導向,其中知識透過篩選,且以作為事實之方式呈現,教育軟體所強化之知識 的本質及合法性所依據的是實證性思維,最終使受教者習慣且具備進入科學社群 的能力,科學方法也提供受教者思考社會、世界的模型,將社會經驗限縮為可觀 察、測量之客觀知識(Bowers, 1988)。此一客觀知識透過作為教學媒材之電腦傳 遞,個人可以藉由電腦蒐集、儲存並擷取知識,在對、錯之二元邏輯的基礎上運

用客觀資料建構自身的世界觀,而教師角色則漸趨模糊,產生了如教師與教學機 器之間差異的爭議。

在Bowers 的研究中,數位化教育所傳遞的知識乃是一特定之知識觀,同時 也成為了理解世界的一種特定方式,在客觀事實一詞的描述下,認知者與知識分 離,對於世界的理解途徑採取的是觀察而非參與,這表現在數位化教育中蒐集、

儲存、擷取資料之過程,而受教者透過數位教學媒材獲得所謂客觀知識的同時,

也表現出一自主個人之形象,此一自主個人在蒐集、反思資訊的過程中展現理性 能力,上述內涵在數位化教育之中轉換為輸入、輸出、搜尋、擷取等語言,成為 生活於現代資訊社會者所需具備的科技能力。

以上兩個例子從教育實踐的內容來看似乎沒有太大的關聯,但是從語言與個 人思維之建構的關聯性來看,兩者所使用的語言卻呈現出其價值觀與思維模式的 相似性。首先,兩者均重視獨立自主之個人的培養;第二,兩者的知識觀均以理 性思維對於客觀事實的探究為途徑,尤其是數位化教育更是將此知識觀具體化;

最後,兩者均有著進步的信念,此一進步的信念與個人中心、理性思維有著緊密 的關係。以上三個核心概念與自由、發現等詞彙結合,包含在課堂中教師、教材 所運用的語言之中,形塑當前多數受教者的思維模式與價值觀。

在Bowers 對於教育語言以及個人意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主流教育改革所 運用語言的內涵源自於西方傳統思維模式、價值觀所形塑之隱喻,在教育的過程 中影響了對於事物的類比與解釋,以致於學生以此做為其思維模式與價值觀,所 培育出的自然為西方理想形象之理性、自主的個體。

貳、當代教育語言與生態危機的關係

當代教育語言內涵在前述分析中得出自主個人、理性、進步為其主要隱含之 根隱喻,在現代西方文化的脈絡下,這些語言均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是在消費

社會中出人頭地的關鍵,意即教育過程中上述語言內化的越深,受教者便越能怡 然自得的融入當前主流文化。然而在Bowers 的研究中,這些原先帶有優勢的語 言在生態危機的脈絡下卻成為了人類之所以難以與周遭環境永續共存的關鍵,以 下將分析其原因。

一、當代教育語言中的人類中心論

首先就當代教育語言內涵之思維模式與價值觀來說,可分為自主個人、理性 算計、進步信念三個部分,而這三個部分也彼此互有關連,構成人類中心論述的 支柱。自主個人,在現代性意義下其為人類最高目標,但是達成自主個人的過程 中,卻是持續對周遭環境漠視的歷程。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先前已描述過 Descartes 認識論中認知者是外於被認知者,自主個人理念也由此生成,並以根 隱喻的形式作用於現今文化成員思維與價值觀的塑造。但也因為這個原因,自主

首先就當代教育語言內涵之思維模式與價值觀來說,可分為自主個人、理性 算計、進步信念三個部分,而這三個部分也彼此互有關連,構成人類中心論述的 支柱。自主個人,在現代性意義下其為人類最高目標,但是達成自主個人的過程 中,卻是持續對周遭環境漠視的歷程。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先前已描述過 Descartes 認識論中認知者是外於被認知者,自主個人理念也由此生成,並以根 隱喻的形式作用於現今文化成員思維與價值觀的塑造。但也因為這個原因,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