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發現問題

本章共分三個部份,首先敘述研究者在教學現場發現問題、循序加以釐清的 歷程,接著針對問題作較詳盡的分析、嘗試與討論,最後確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與待探討問題。

第一節 發現問題

平日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上,研究者常覺得學生對於清楚的表達自己想法有困 難,在本學年度接任新班級後感觸尤深。且觀察學生在記敘文寫作的表現通常比 說明文好,而在各類文體中又以議論文的寫作能力最弱。對此乃產生困惑:這究 竟是源於我教學方法或風格所造成的個別現象?還是一般高年級普遍面臨的問 題?回顧自己任教多年高年級學生的經驗,議論文寫作的成效不佳似乎是常見的 現象,過去總是習以為常,但是若長期因循這樣的想法,是不是便無法為學生找 到突破困境的方法,也使自己失去一個自我反省、批判教學的成長機會呢?因 此,研究者決定勇於面對問題,加以釐清。

一、回顧本身的教學經驗

「高年級學生是不是都不太會寫議論文?」研究者在十幾年來的教學經驗中 一直是這樣反覆疑惑著,因為每次教學生寫議論文的過程都是十分困難的,且要 讓學生寫出好品質的作品更是不容易。例如:以「勤學的重要」為題:什麼是勤 學?就是努力讀書,把握每個學習機會,而勤學的好處就是能增廣見聞,集眾人 意見而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在「什麼是勤學?就是努力讀書,把握每個學習機會,」

這句話解釋什麼是勤學,可是接下來的內容並不足以說明勤學的好處,其實一看 就知道學生只是抄一段。作品中當然也有好一點的,他對勤學的看法是:我認為,

人生在世,是與學習脫離不了關係的,大家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我覺得 很有道理。這樣寫看法明確清楚,可惜文章論據除引了顏真卿的話:「黑髮不知 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來說明勤學的重要,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證據來 支持他的看法是對的,文章中只是不斷重複「一定要養成勤讀書的習慣才有光明 的未來」這重點。

回顧中歸納了多年任教高年級的經驗,發現學生寫作議論文最常見的問題,

就是沒辦法寫出明確的想法,文章中並沒有證據支持他的看法,使得議論文毫無 中心思想,或難以說服讀者,所以如何教學生寫議論文這問題一直留在心中,無 法解決。

二、檢視現有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議論文體的學習大約出現在國小高年級,此階段的學童剛進入皮亞傑(Jean Piaget)認知發展論中的形式運思階段,議論文體著重於論述事理、提出主張、批 判剖析、說服別人,邏輯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習,對於國小學生的認知發展極具重 要性(林俊賢,2004)。儘管對高年級學童進行議論文之指導有其重要性,然而,

綜合寫作研究的結果,卻顯示出議論文是較難指導的。國小教師作文教學的調查 結果指出:82%的學生對論說文最感困難,因此教師最常給學生習作的文體是記 敘文;在進行議論文教學時,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是時間不足、缺乏妥善有效可依 循的教學方法、無固定教材及教師手冊、批改寫作作品費時。(鄭博真,1995;

童丹萍,2003;王嘉燕,2006)

對老師學生寫作文體表現調查發現,學生在記敘文的習作表現最好、議論文 最差比例高達88.1%(童丹萍,2003);甚至有的老師認為學生不會寫議論文。

至於抒情文、應用文與說明文表現,則居其中(張新仁,1992)。

學生在整個寫作中面臨的問題是不知如何從記憶中尋找寫作題材、不會用適 當的文字表達意思、不會修改文章(鄭世杰,2005)。最常見的缺點是論說欠條 理、主旨欠明確。(張新仁,1992)教師認為學生最大問題是寫作能力不足及寫 作內容貧乏。(王嘉燕,2006)

從以上的研究發現,對學生議論文寫作是困難、陌生的,難在寫作材料的提 取及如何表達清楚,加上學生在發展上剛起步,學習又不夠,表現較差是可以預 知的。議論文的指導對老師而言,不知道如何指導議論文寫作,所以就成了較少 指導的文體,老師需要有效且可依循的教學方法及充裕的教學時間。那有沒有辦 法改變呢,使我想知道的。

三、徵詢教育同儕的反應

研究者曾嘗試與教育專業同儕討論議論文寫作指導的問題:A 校學校甲老師 對發現學生害怕寫作文,也缺乏寫作興趣;而議論文,學生更不容易寫好,因為 我們的養成教育過程中,並沒有人教我們一種妥善、有效、可依循的寫作教學法。

而乙老師則認為學生寫議論文常常不知所云,他們在記敘文的表現上會比較 好,因為寫作題材就在身邊週遭,隨處可得可見,加上記敘文通常可以按時間順 序開展,所以會比議論文的表現好多了。議論文要寫得好,需要有非常豐富的內 容,一件事需要從多角度來看,不能只在題目上,或是一、兩點繞來繞去,不然 會讓人覺得說服性比較薄弱。

此外,同事丙老師認為一般小朋友寫議論文最常見就是不知所云,很容易不 斷重複同一句話;要不然就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一看就知道並不是他的本意。

他認為班上學生的父母,非常希望孩子藉著讀書改善未來的生活環境,冀望他們 有美好的未來,所以非常重視成績,將小孩送到補習班、安親班,只可惜他們似 乎用錯方法,學生做多練習題雖然會提高眼前的課業上的成績,但是到了高年級 或國中,課業困難度增加,學生因為背景知識不足,往往無法應付,且對寫作能 力根本沒有實質的幫助。其實,這些父母並不知道應該多陪陪小孩,多讓孩子閱 讀,才能擴大視野增加知識以應付課業所需也提高寫作能力。

綜合老師們的談話結果:整體而言,他們對目前高年級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表 現是不滿意的,對議論文寫作教學同樣感到挫折且無助。老師認為指導學生寫出 明確的看法是困難的;而指導學生如何蒐集、運用資料來支持自己的看法,並將 內容安排得條理分明,也是困難所在。從上述兩位老師的談話中不難發現,他們 所遇到的教學困境與我相同-學生記敘文寫得比較好、議論文則不容易寫好,但 我要如何讓學生有多角度的觀點去看論題呢?

參酌其他教育同儕也感覺品質低落的意見後,研究者試著解釋此困境形成的 原因或許可由二方面探討:

第一是與學生的閱讀習慣、寫作表現與級任老師推動有著極大的相關。有的 老師對語文教學的信念是多看多寫就會進步,也有老師以有系統的引導學生寫 作,也有老師著重課外補充,開拓學生的視野。但幾個長期教高年級的同事認為 寫作指導中,議論文的寫作最難引導,因為孩子沒有辦法對事物產生自己的看 法,也不了解該如何呈現以讓讀者贊同他的看法。老師覺得寫作教學的困難包 括:上課節數不足,寫作無法在課堂上充份教學;老師專業素養不足,不知如何 指導寫作;不知道要如何指導學生蒐集資料、組織大綱。因為這樣我更覺得議論 文寫作教學的必要性。所以不論是大環境、學生的作品,或是來自我本身的現場 覺知,議論文寫作能力的低落是大家都體認到的事實,而老師(包括研究者本身)

對於寫作教學都需要再加省思與成長。

第二,則可能是九年一貫授課時數減少的影響。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本國 語授課時數大幅縮減,老師投注在寫作教學的時間也相對減少(李玉貴,2006),

加上高年級課文中議論文課數少,更難以建立完整議論文之文體知識,這樣對寫 作成效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從研究中可以發現:現行國語科各版本中,翰林及 南一版在四年級出現一篇議論文,而高年級每年級出現的次數也僅只有二至三 課;同樣的,康軒版從五年級開始,議論文出現的次數也僅只有二至三課。篇法 上,多以「引論、討論、結論」結構為主。(梁崇輝,2005)如此要建立學生完

整的議論文文體知識,在量的部份恐怕是不足的。

然而,學生離開學校回到現實環境中,需要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其實不少,

舉凡選舉政見、報紙社論、時事分析,處處需要以理服人;在多元的社會中,議 論文已成為熱門文體:不論是學校演講比賽、作文比賽、抑或學校作業需要專題 報告;乃至大眾傳播中的報紙社論、方塊專欄、電視的新聞評論、各類民調以及 時事分析,隨手拈來皆是議論性文章。所以,做一個現代人,除了「手」寫議論 文、還要隨時「眼」看,「耳」聽,「心」想議論文。議論文的目的在於提出證據 說服別人,言之成理,一切需要合乎邏輯方能使人信服。如此看來,寫議論文牽 涉邏輯思考能力,因此教學時如何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培養學生邏輯思考能 力,讓學生掌握議論的特質,是教師需要深入探討。

綜觀以上的初步的思考,研究者確定如何指導高年級學生議論文寫作應是 值得進行深入探討的問題。為了要改進教學與學習的困境,研究者實在有必要深 入了解學生議論文寫作的困境,找出可以著力之點,進而發展出有效的議論文寫 作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