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議論文寫作教學理論

想要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教學前需要了解學生學習歷程,才能選擇教學方 法,改變學生寫作操作知識的方式。因此本節將從認知歷程模式探討寫作認知歷 程的運作。

一、寫作理論

自 1970 年代起,寫作模式即隨心理學之發展而有不同認知;早期的「階 段模式」係主張寫作模式可分為準備階段、正式寫作以及最後修改三個階段;之 後則認為寫作的歷程其實是動態的,係上述三階段循環不斷穿梭出現,對寫作模 式認知的不同,也使得寫作「意義」(meaning)假設之形成有所不同,並對寫作 者、讀者與文章內容之間的互動有產生不同的關注焦點。

(一)寫作階段模式

國外學者早期提出寫作模式,1980 年代對寫作各階段的描述偏重外在的「寫 作活動」(activities)。此外也將整個寫作過程是為是直線循序進行,稱之為「直 線模式」(linear model)。大致可分為寫作前的準備階段包括計劃;正式進行寫作

的階段,包含打草稿;最後寫作後的修改階段,包括編輯與修改。共三個階段。

我國學者也同樣提出相似的階段模式。主要是分為許多階段,稱之為寫作階 段模式(Stage model writing)。

蔡榮昌(1978)將寫作過程分為:審題、立意、運材、佈局、修辭五大階段。

林國樑(1988)所提寫作過程包過括:確立中心思想、運思、蒐集資料、擬 定大綱、各自寫作和審閱等六個階段。

王萬清(1990)將寫作歷程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是形成期,包含創作的 動機及驅力、觀察、體驗直到融入創作的題材;第二個是創作期,包含從記憶中 索取檔案,再加以組合、修正;第三個是回饋其包含發表以及獲得肯定,增強創 作的動機。

依據前述學者們的看法,寫作的步驟不外乎是審題、立意、取材、運思構想、

擬定大綱、寫作行文、修改等歷程。雖然涵蓋的範圍不同,但是大都著重寫作前 計畫階段及寫作行為。

(二)認知歷程模式

但1980 年代起,認知心理學開始從認知的觀點探討寫作心理歷程,主張實 際寫作過程中,各階段的寫作行為實際上是交替穿梭進行的,稱之為「循環模 式」。其中以Flower 和 Hayes(1981)的模式最常為人引用。張新仁(2008)

Flower 和 Hayes(1981;1983)所提出的認知取向寫作歷程模式,主要包括下 列三個主要過程。

1. 「計畫」:

此過程主要在「設定目標」、「構思內容」、「組織內容」。「設定目標」是根據 寫作的目的和文章閱讀的對象,設定撰寫的方向和筆調,以引導寫作計畫的執行。

計畫可能發生於寫作之前,也可能持續發生於寫作過程中,甚至也可能在草稿完 成後。作者作計畫的行為,有時可見諸於紙上列出要點,或寫下一些字句, 有 時則見狀於停頓、思考等行為。

2. 「轉譯」:

是指正式下筆,將想法轉換成白紙黑字,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起草」。在 此過程,個人工作記憶能量將會擴展到極限,因為有許多的工作需要同時考慮,

如擬定的目標、擬定的計畫、內容的構思已完成的文章內容、以及用字、遣詞、

文法規則、作文規範和文體結構等等。

3. 「回顧」:

此過程在整個寫作活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目的在隨時「檢查」

(evaluation)寫出的內容是否符合原先的目標,並且「修改」(revision)不滿意

的地方。「檢查與修改」錯誤,屬於後天較晚發展而成的能力,亦即年齡愈長表 現愈好。

Flower 和 Hayes(1981 )認為:實際的作文過程並非依上述順序直線進行,

而是三種活動隨時穿梭交替進行。譬如說,有許多細節的安排,可能是在邊寫邊 想的過程中進行,而非事先佈局時就能考慮周詳。還有修改可發生於任何寫作階 段,有的是在計畫完成後立即作修正,有的是在寫作進行過程中隨時邊寫邊改,

有的則是初稿完成後才作修改。此外,有些人寫作可能逐段重覆使用「計畫」、「起 草」和「修改」等過程。也有時候在修改階段,為了增加一段內容,另行計畫、

起草和修改等。換言之,計畫、起草與修改均可能持續發生於整個寫作過程,同 時沒有必然的先後順序。

Flower 和 Hayes(1981 )所提出的寫作認知歷程模式,共分為寫作環境、

寫作過程及作者的長期記憶,從外在情境的影響、寫作過程的內在認知運以及各 替所具備的知識類型三方面互相影響。其關係如圖 2-2-1

圖 2-2-1:認知歷程模式(Flower & Hayes,1981:370)

(三)專家和生手的寫作歷程模式

Flower 和 Hayes 提出的認知歷程模式,只分析擁有熟練技巧、成人的寫作 歷程, Scardamalia 和 Bereiter (1986)則主張專家和生手的寫作心理歷程有 所不同,前者使用「知識轉換模式」,後者採用「知識陳述模式」(張新仁,1993)。

生手與專家在寫作時,無論是任務來源、寫作的目的、心理運作的方式、寫作歷 程與文本的心智表徵等各方面,都顯現出差異。

初學寫作的學生,常常展現出「知識陳述模式」的寫作歷程(向天屏,2005)。 Scardamalia 和 Bereiter(1986a)指出,兒童雖然在入學前就會使用口頭語言,

但是寫作筆交談更為複雜,除了語文造詣的問題以外,由於寫作的時候沒有具體

學寫作的學生並不容易,因此初學寫作的學生,常常展現出「知識陳述模式」的 寫作歷程。他們藉助「寫作主題」、「文體知識基模」及「文章已完成的部份」作 為搜尋記憶的線索,然後從記憶提取相關內容,下筆為文。(張新仁,1993:12)

圖2-2-2:知識陳述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向天屏(2005:15)出自 Scardamalia 和 Bereiter(1986a:

62)

而研究生及專業作家的寫作歷程卻大不相同,專家使用的「知識轉換模式」

是將寫作當作是問題解決的歷程,為了寫出作品,以知識陳述模式為基礎,先設 定寫作目標,讓內容方面、修辭方面與內容知識、文體結構知識相互動,運用自 我調整策略不斷反覆思考管理自己的認知行為,檢核寫作目標是否已經達成了。

針對任務產生心智表

陳述知識歷

找出體裁識別 找出主題識別

建構記憶探測系

從記憶檢索內 容使用探測系

測試合適性

失敗

寫摘記、草稿

更新文本的心智表 通過

語 段 知 識 內

容 知 識

圖2-2-3:知識轉化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向天屏(2005:16)出自 Scardamalia 和 Bereiter(1986a:67)

從Scardamalia 和 Bereiter 的理論發現寫作者必須要有效的針對內容、目標 與讀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反省性的思考,交互檢核與自我辯證,促使寫作的歷程不 只將內在既有的知識傾倒出來而已,而是不斷的進行自我對話,將最佳的思考結 果修訂文字上,這過程也是逐步形成知識轉換模式的重要歷程。因此,如何想提 升學生寫作能力,使學生在寫作歷程中能進行主動的反思。

(四)寫作發展歷程模式

1990 年代原有寫作認知歷程模式受到修正。Berninger 和 Swanson(1994)

覺得 Flower 和 Hayes 較適合用於描述有技巧的寫作者,Berninger 從學生的寫作 歷程與各階段兒童寫作作品的特徵。結果發現「寫作歷程模式」中的寫作認知能 力,學生是逐漸發展出來的,所以修正 Flower 和 Hayes 的「寫作歷程模式」提 出「初始與發展中的寫作模式」,探討剛開始寫作與寫作能力與寫作能力發展中 學生寫作的歷程。

針對任務產生心智表徵

問題分析目標設定

問題轉譯

問題轉譯

知識陳述歷程

語段 知識

修辭 問題 空間 內容

問題 空間 內容 知識

1.寫作各認知歷程中存在著認知次歷程,從 Berninger 等人「初始與發展中 的寫作模式」中的「產出」,在細分為計畫階段的「構念產出」(idea generating)

與「轉譯階段」(text generating)、「些出草稿」(transcription)

Berninger 等人發現四到六年級雖然能夠以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缺乏足夠 的知識,無法將口語轉化成文字符號書寫出來,可見對學生來說「產出想法」、「內 容產出」與「寫出草稿」三者各有其難度。轉譯階段內容產出細分為字、句、語 段三個層級。

2.寫作歷程模式中所有的寫作認知能力是各自以其速度逐漸發展。Berninge 也提到兒童並非在初學寫作時,就具備「寫作歷程模式」中所有的寫作認知能力,

這些能力是各自以其速度,逐漸發展。像「轉譯」能力的出現先於「計畫」;「寫 出草稿」能力的出現先於「內容產出」;先會寫字才會寫出完整的句子,最後才 會寫一整篇文章。「當下計畫」的能力先於「當下修改」,當轉譯過程自動化時,

學生才能針對不同文體的特性寫作,此時「後----轉譯」與「事前計劃」才會展 現出來。

3.作者口語表達能力、書寫文字能力的個別差異會影響轉譯的歷程,有的人 拼字測驗良好,可是寫作時卻不知道要寫些什麼,表示書寫能力優於內容產出能 力。

4.寫作能力發展中的學生,缺乏系統的寫作歷程後設認知知識。儘管有關寫 作歷程的陳述性後設認知知識(declarative metacognitive knowledge),對寫作能 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但是多數中小學生的寫作歷程後設認知知識,並非 根據計劃、轉譯、檢視等項目加以組織的(Berninger et al..1996)。

圖2-2-4:寫作發展歷程模式(初始與發展中的寫作模式)

註:標楷體自為「寫作訊息處理模式」中原有的寫作歷程 資料來源Berninger 等人(1995:294),出自向天屏(2005:17)

有關主題,讀者 和寫作計畫的 知識

寫作者的運作 記憶

記憶,轉譯、修 改時,從長期記 憶檢索出來保 留的知識

(事前的)

計畫

(構念產出)

轉譯 (後—轉譯)

回顧

出 目標 設定 組織

當下的 計畫

當下的 修改

1. 內容產出 a.字 層級 b.句子層級 c.語段層級 2. 謄寫

評估

修改 a.字 層級 b.句子層級 c.語段層級

後設認知----陳述性的與程序性的 寫作歷程

情感 動機 社會環境

利用這樣的理論可以提供詳細診斷出學生所出的問題,設計適當的補救教 學。此模式詳細的描繪出計劃、轉譯、回顧等各歷程的寫作認知行為,在寫作教 學時提供學生明確的認知示範,充實學生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小學生感到

利用這樣的理論可以提供詳細診斷出學生所出的問題,設計適當的補救教 學。此模式詳細的描繪出計劃、轉譯、回顧等各歷程的寫作認知行為,在寫作教 學時提供學生明確的認知示範,充實學生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小學生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