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無法獨立產出論點

從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如果沒有步驟及教學協助要學生自行提出論點,對 學生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在議論性文章中,論點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抽象 概括的方法可能來自生活的暗示或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昇華,對初次學習議論文 寫作的學生而言,「提出論點」這個部份需要老師的協助,因為提出自己獨特的 見解是深奧的難題。

(二)沒有線索蒐集寫作內容

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寫作過程產生的困難包含內容的「蒐集」和「選擇」。

寫作需要從背景知識中提取想法,同時回憶相關訊息的記憶區塊。學生在議論文 寫作是新手,他們依賴「聯想」和「嘗試錯誤」的搜索方式搜尋資料,而且使用

「述說知識」策略,闡述任何他們腦中想到的訊息,所以他們非常容易就陷入「不 知接下來有什麼內容可以寫」的窘境。當教學後寫作品質的差異明顯出現,以指 導「概念構圖」的教學結果發現,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很快的就依文體要素和線 索有系統性的方式回憶與主題有關的知識,免除了文章內容貧乏、缺乏連貫性的 窘境,而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在鷹架協助下,可以排除困難,一旦撤除協助鷹架 就覺得困難。

(三)思考力不足邏輯推理困難

論點的確定為議論文寫作的第一步,接下來的「論據的選擇」及「推理細節

的呈現」對學生來說是另一個困難點。而學生的思考力不足造成邏輯推理困難,

所以無法選擇「有力、具體的論據」支持論點,且不知如何將「論點與論據扣合」, 學生很難自己的推理寫出論點與論據之中的聯繫,使整篇文章具有合理性。

(四)基本能力不佳影響議論文寫作的學習及整體表現

基本能力包含標點符號、用字遣詞、修辭,還有高層次的主旨、文章結構、

段落、開頭結尾的寫法。寫作能力越高的學生學得越好,因為他們的寫作相關知 識比較穩固,因此運用較高層次的語文基本知識為他的起點行為,去接受新知並 運用之;而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反之。所以教學結果分析寫作能力較弱學生的作 品,他們的成品雖然比預研究作品的品質進步不少,但進步的幅度沒有寫作能力 較高的學生那麼大。而基本能力不佳的學生也因文句表意、文章結構知識的不足 影響了寫作品質。

(五)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無法修改成品

由於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對文章基本認識不足,找不到需要修改的地方;找 到需要修改處卻不知如何修改。修改的面向也較偏重表面形式,修改的方法大多 表現在訂正錯字、刪除字或增加字等方面。所以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同儕修改 的活動中,很難給同學修改建議,甚至準確地掌握同學所給予的回饋。

二、在寫作過程中能力高低不同學生思考歷程中的差異

依寫作階段來看,研究中「計畫階段」做計劃策略已成為寫作能力較高的學 生寫作前的習慣,他們表層在寫作前會做詳細的思考,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普遍 沒有計畫的習慣,雖然他們也會搜尋與題目相關的回憶,但是是一個大概的想 法,如果寫作前沒有教學引導他們寫作的習慣就是邊寫邊計劃。

構思「概念構圖」時,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依文章結構思考,概念詞及概念 階層明確,把概念之間邏輯推理關係考慮清楚,待轉譯階段就可以專心思考句的 表達方式。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概念詞較為籠統、概念之間的聯結模糊不清,很 難成為轉譯的媒介,所以產出文字時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提取訊息。

「轉譯階段」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常常要思索「下一句話要寫什麼」,如果 能一直寫就是沒有問題,這與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不同,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會 把心力放在「句子產出的品質」、「段落銜接」及「讀者想法」轉譯中會思考如何 寫讀者可以看懂。

「修改階段」時寫作能力較高的學生後設能力較高,會以「語文能力及文體

知識」修改成品,重視「表層」及「內容與題意相符程度」的修改,常會在「寫 作中下筆時根據前文修改想法」、「每寫一小段回顧檢核」或是「全文寫完」,寫 作能力較弱的學生有的一口氣寫完再閱讀修改,有的是寫一句讀一句,但修改僅 是文章表層修改,或是找不到需要修改的地方。

三、教師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應強化的知能

(一)釐清議論文文體知識

透過對教師同儕訪談,發現老師不願意指導議論文寫作,主要原因是自認 對議論文的認識不足,而不知從何指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議論文的 了解一樣也是不清楚,透過文獻蒐集還有教學發現,才釐清議論文的文體知識是 教學者要做的首要工作,如此才能帶領學生學習議論文寫作。

議論文與其他文體最大的不同是說理說服別人的文章,它以議論為主,作 者需提出自己的看法,利用論據推理來表明自己的主張是可信的,看法是抽象概 括的結果。而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中以「論點」是議論的核心,「論 據」及「論證」是議論的枝葉,分析課文時,並不是找出本文的論點、論據、論 證,而是帶領學生了解作者的主張及作者蒐集、運用哪些論據,最後如何安排論 點與論據的呈現其思維。

(二)充實教學專業知識

進行議論文寫作教學,教學者除了能尋找素材,分析素材的能力,強化「寫 作認知策略」知識,還需要了解如何將素材轉化適合國小學生學習的教材。如此 才能在寫作過程提供適合的寫作策略協助寫作,且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提供解決 辦法。例如:如何提供暫時性的學習鷹架輔助學生學習、如何誘發學生內在的表 達動機、如何以遊戲或活動營造學習趣味、如何讓學生做有效概念學習等等,都 是老師需要教學專業知識才能勝任。

(三)具備當下判斷和自我省思的能力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教學的確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歷程,教師瞬間就需要做出 許多決定需要教學信念、累積的教學經驗還有學科知識、教學知識作為基礎。不 當的決定,影響的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反思的能力,反思才能重組新的價值與 信念體系,重組後想法和行動就會跟者改變,進而達到解決問題、增進知識、提 升能力或使理論與實際結合的目的。

四、議論文寫作學生應學習的文體知識或技能

依研究結果來看,全班約半數的學生,都認為議論文寫作教學提供最大的幫 助是文體知識,其次就是寫作策略,還有寫作主題知識。

(一)建立議論文文體知識

了解議論文的要素包含論點、論據以及基本的論證方法。論點是作者針對這 議題提出自己的主張,需要合理及明確性,敘寫時需要有條理。論據是用來支持 論點,使讀者相信作者所提出的主張是正確的,所以須達到具體的、合邏輯的要 求。而論點與論據的安排呈現的方式就是論證,國小學生以演繹法做基本論證,

基本的論證方法首先提出「論點」、接著以「論據」證明最後以「結論」作歸結。

(二)發展寫作認知策略

研究結果顯示,教學過程中提供「寫作認知策略」是改善寫作成效的主要原 因之一。寫作過程中有哪些策略可以提供協助,讓寫作順利,包含:「寫作前擬 定目標」、「確定立場」、「組織想法概念構圖」、「轉譯策略」、「修改策略」等等,

都可以使寫作變成更簡單的事。還有「為何使用」及「何時使用」該策略且知道

「如何使用」該策略,也是寫作認知策略中重要的一環。

(三)充實主題知識

從研究結果發現,如果主題知識不夠充足,學生是無法選定立場、提出自己 的主張。遑論選擇支持論點的「論據」。他只能憑貧乏的內容自說自話,寫出品 質低落的作品。所以當學生寫作時需要提供「方法與線索」讓他回憶與主題有關 的相關知識,並利用教學策略讓他可以針對主題做周延的思考,有材料才可以組 織思考寫出言之有物的成品。

五、議論文寫作教學方案學生學習成效

本研究是採取認知歷程寫作模式,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了議論文寫作教學方 案,要建立學生「長期記憶庫」中的主題知識、讀者知識、議論文文體知識、還 有最基本的一般寫作知識;寫作時以計劃、轉譯和回顧各階段建立「寫作認知策 略」;並發展後設認知「監控」各知識與策略的使用;更需要製造寫作的「環境」

提高寫作的「興趣」,是為可行的方案。

鉅觀教學歷程,可以分為四個歷程:第一:首先建立大量的議論文文體知識 和提升學生批判思考力著手。第二:在學生寫作歷程中指導寫作認知策略並發展

後設認知監控。第三:以文字或圖解的方式呈現策略為提供學生使用策略的線 索。第四:最後讓學生能獨立寫作。有些學生仍無法達到獨立寫作,老師將適時 提出協助指導。

依這樣的實驗方案與歷程學生的學習成效表現如下:

(一)學生議論文文體認知增進

以「寫作知識調查表」第一題「什麼是好的議論文」的前、後測對照,學生 對「好的議論文標準」的具體認識增進了,還有學生進行修改活動時曾表示因對

「議論文知識」有更進一步認識,才知道修改方向及如何修改。

(二)寫作認知策略使用能力提高

每一輪教學都可發現學生寫作認知策略的使用越來越熟練;當實驗中獨立寫

每一輪教學都可發現學生寫作認知策略的使用越來越熟練;當實驗中獨立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