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探討學校層級閩南語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全章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 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茲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過去臺灣各層級學校教育,長期因教育政策變動因素,導致我國國 小學童對於本土語言的情感與認知不足,因此,逐漸形成一種頻臨「失 根」的狀況,加上臺灣各層級學校在早期極力推動國語文教育,進而全 面壓抑閩南語在生活中所使用的任何機會。

我國自民國七十六年政府宣布解嚴之後,此時正值臺灣社會的轉型 期,在多元文化意識的抬頭下,隨著各種尋根活動的興起,更是激發 臺 灣本土語言的復甦。其次,隨著回歸本土語言及順應社會潮流發展,種 種的轉變都不禁讓我們開始關心起臺灣本土語言在未來發展的趨勢,同 時,也需讓國小學童去認識臺灣,進而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對臺灣這塊土 地產生認同感。

研究者憶起童年就讀經驗,印象中,學校教師都會規定學生在學校 要講國語,不能講閩南語,只要稍不留意說出口就會被懲罰,因而造成 學生總是害怕被懲罰的情況之下,寧願選擇少開口來回應面對,等到研 究者日後成長才逐漸明暸,原來這就是當時臺灣教育政策所造成的傷害 及影響。話雖如此,我們不難發現,現今臺灣明顯存在著語言失調的現 象,例如:祖父母和兒孫間語言溝通問題,造成袓孫親情之間不和睦的 情況產生,面對如此嚴重問題,當務之急,我們勢必要利用本土語文教 育來改善現況,唯有從中喚醒本土意識,才不會使得臺灣本土教育本質

2

3

近年來,隨著教育政策推動,各校因應課程發展皆己開始實施閩南 語教學,對於教材需求日增,坊間出版商也有與各縣市政府所聯合編輯 的教材以提供教師教學上選擇使用,此外,教師為了教學所需也開始著 手進行自編教材的編纂工作,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多元的學習,也 減少教師在教學上的壓力。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將著重於學校層級閩南語課程發展,研究者 經考量後,決定採用個案研究方式進行研究,並針對個案學校對閩南語 自編教材作深入探討,同時再透過已出版的閩南語自編教材,試圖從中 瞭解教師在整個編製教材歷程有何重大影響因素?希冀藉由本研究作為 小學現場教師在日後編纂閩南語教材上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依據。

本研究在探討學校層級閩南語課程發展,研究者自相關文獻中探究 教材發展之相關理論基礎,並以高雄市左營區福山國小為研究對象,以 個案方式實際進行自編閩南語課程發展的探究,經與指導教授、閩南語 教師討論及審閱相關資料等做反省回饋,最後再針對學校層級閩南語課 程發展,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以作為各校未來在自編閩南語課程 發展 之參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