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在一次資料搜尋的過程中,恰巧讀到 Moser(1991)表示中文難學的一篇 文章。這篇文章就像是慣用拼音文字的外籍華語學習者對長年學習華語卻未達 滿意目標的學習自白,其中共列舉出九項華語之難,充分表達學習華語者的挫 折感與無力感。而在其所列舉的九項學習難點中,有關「漢字」的問題就佔了 四項1,就作者的學習觀點而言,漢字迥異於拼音文字的諸種特性以及漢字應用 上的諸多困難正是華語難學、難精熟、難形成顯而易見的成就感之主因。其觀 點可初分為三大問題:第一、漢字形音關係隱晦,不透明性高;二、拼音文字 系統與漢字的表意文字系統相差過大,缺乏同源推知其相關知識的可能性;三、

學習漢字需要許多背景知識,不易自學。另外,再考量到:第四、漢字書寫不 易且比拼音文字較費時;第五、漢字字數多,無法於短時間內全面掌握。此五 項問題或許正是漢字學習容易令人退卻之因。

雖然這篇文章並不能代表所有華語學習者的意見與經驗,其中觀點也不全 然正確,但仍點明諸多值得深思的問題,也代表了失敗的學習者或是許多尚未 接觸過漢字的學習者對漢字所抱持著的刻板印象。尤其顯現出漢字在慣用拼音 文字的學習者身上所造成的學習困擾與障礙。

1 作者(Moser)認為華語之所以難,主要的九項難點在於:一、華語的書寫系統「荒謬」,與 拼音文字的認知概念完全不同;二、華語不能套用拼音文字的規律;三、漢字和它的讀音沒什 麼關係,語音形式與書寫形式並不對等;四、對西方學生來說,華語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並無同 源詞,故根本無法利用同源詞的概念來加速學習;五、由於漢字的形態與使用規則有別於拼音 文字,故查字典的方式非常複雜;六、文言文的語用、語法規則不同於白話文,猶如另一套系 統;七、漢字的多種羅馬化方案無助於學習;八、聲調語言對母語為非聲調語言的使用者來說 難以掌握;九、因為東西雙方在文化上仍有許多不同之處。其中,第一、二、三、五項與漢字 問題直接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課本中所採用的字型不同時,根本無所適從。這些在打字時獲得挫敗經驗的學 習者甚至表示,與其用打字的方式,打半天仍然錯字一堆,還不如直接用寫的,

多一撇少一畫,補上就好,不必一直重複同樣的失敗打字、選字經驗。

龐大的字集與變化多端的組詞規律使得漢字難記、難學,除此之外,書寫 時要注意筆順、筆畫、間架、結構等細節,致使漢字再輸出、應用上亦不容易。

以上的經驗說明了漢字的確難記、難學、難用,更進一步促使思考:在必須接 觸、必須學習的前提下,如何學、用漢字,才能收到最佳的學習成效?尤其在 科技發展快速的今天,要是可以不要寫字,首先降低「難用」的困擾,以此為 基礎,進一步建立學習自信、深化學習內涵,或許亦為一個學習漢字的好辦法。

因此,到底是否可以電腦打字代替手寫漢字達到學習、運用漢字的目的?對學 習者而言,電腦打字和手寫漢字,哪一種學習歷程較有助於鞏固記憶、加強辨 識、降低學習難度,保持學習動機,且較快達到能輸入──能讀、能輸出──

能用2的效果呢?

2 一般來說,「聽」、「說」、「讀」、「寫」被視為語言四大技能,其中與文字系統相關者為「讀」

與「寫」。「讀」是先行性技術,重在訊息的「輸入」,「寫」是創造性技能,重在訊息的「輸出」

(趙金銘,2009),但在科技昌明的今日,就算是母語人士也未必以親筆手書的方式輸出自己思 想,無論是報告、公文、企劃案……電腦打字輸出的機會越來越多,故在此以「能用」代替

「能寫」,表達比「寫」更全面、廣闊的文字輸出概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背景

文字在文明發展的進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就 有語言,在所有這些地方,語言基本上是以聽說的形式存在(Siertsema, 1955,

引自 Ong, 1982)3,但並非所有的語言都具有與其相對應的文字系統,歷史上 數以萬計的語言根本就沒有文字,Edmonson(1971)指出在現存的三千種口語 語言裡,大約只有七十八種語言有書面文獻(引自 Ong, 1982)4,一文明是否 能夠源遠流長地傳承下去,「文字」還是個重要的因素。文字和語言同為思想的 載體,但隨後出現的文字還能夠進一步打破語言的侷限,藉著有形的物體,超 越時空保存內容,藉由文字,人類可以不斷記錄、留存前人有價值的思想,藉 以延續文明、持續發展;在過去,文字書寫與解讀的規則掌握在少數有權階級 的手裡,可以說極為珍貴,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裡,文字業已成為日常的 一部分,在我們的生活中深深紮根了,人們仰賴文字互相溝通、記錄事件、獲 取知識……,脫離了文字,便可能與人群、社會、知識、文明脫節,在我們學 習、運用文字的同時,我們的思維模式與型態也大受文字的影響,如上所述,

文字不僅在文明發展史上地位顯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同樣不可或缺。

就連母語使用者也相當重視的識字能力,對外籍華語學習者而言自是語言 學習是不可割裂的重要能力,尤其掌握目標語的文字系統,便等於開啟獨立學 習的大門,透過文字這項媒介,學習時便可掌握更多以目標語寫成的相關資訊,

尤其是更為深刻的文化材料,這對語言學習,甚至深入目標語所屬文化皆極為 有利;此外,也可透過文字與更多使用目標語的母語人士溝通,這麼一來,不 但能繼續提昇語言的學習,更可達到語言最終的目標──交際。因此,對外籍 華語學習者來說,「漢字」是不可不學、不可不熟的重要能力。葉素玲(2009)

3 Siertsema, B.(1955). A Study of Glossematics: Critical Survey of itsFundamental Concepts.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4 Edmonson, Munro E. (1971) Lor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Folklore and Literatur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5,各州可以不必再教兒童寫字,僅須教基本的鍵 盤打字輸入技巧,教育官員表示,學生學會鍵盤打字輸入技巧,更能適應職場6

http://www.corestandards.org/the-standards/english-language-arts-standards

6 網路資料:Indiana latest US state to drop handwriting requirement. 2011 年 11 月 17 日,取自:

http://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141215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興的教學潮流,各有支持者與擁護者。就實用性的觀點而言,硬筆手寫的電 腦識打在日常生活中有著不同的應用時機。故本文打算以傳統的硬筆手寫教學 與新式的電腦識打教學相比較,探討傳統與科技在對外漢字教學上的作用與有 效性,藉以提出合理的教學參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本節將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研究目的,並提出具體的研究問題,以為 後續研究撰寫之基礎。

壹、 研究範圍與名詞釋義

本研究以文獻與資料的蒐集為研究方式,故研究範圍除了受到研究本身欲 探討問題之影響外,也受到文獻與資料的限制。本研究分別討論電腦識打與硬 筆手寫的學習策略對學習者會產生哪些影響,因此在文獻與資料的蒐集上,也 涵蓋這兩個部分。在電腦識打的案例以及硬筆手寫的相關教材分析上,主要以 筆者目前所能蒐集、接觸到的資料為主,此亦即本研究在範圍上的限制。在資 料的選用上,盡量選擇對教學內容之介紹完整充分,對所分享之經驗具體實用 者為研究、分析對象。

本研究將透過名詞釋義的方式來界定本研究所欲探討之項目內涵與其範圍:

一、 電腦識打:

本研究中的電腦運用範圍僅限於「識打」,即運用鍵盤打字、識字、選字之 過程。「電腦識打」這個名稱中雖然有「電腦」二字,但並非所有以電腦進行漢 字教學的方法都能涵括進這個概念之中,網頁設計教學、電腦圖示教學、電腦 動畫教學、平板電子設備手寫輸入、寫字板輸入等雖然亦皆為電腦輔助教學的 一支,但與本研究中所言之「電腦識打」概念並不一致,非本研究所欲探討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電腦識打」即為此種識打方式。不過,媒介不限於「電腦」而已,凡採上述 輸入過程,並利用數位產品完成輸入漢字者,皆屬於本研究所定義之「電腦識 打」。

二、 硬筆手寫:

「硬筆」指的是所有硬性書寫工具的總稱,硬筆手寫則是強調以硬筆這類工 具(常見的如:原子筆、鋼筆、鉛筆、粉筆等),透過人手直接操作,產出書 面文字的過程,其重點在於學習寫字者實際上執筆操作、一筆一畫練習書寫。

在對外漢字教學上,為求完整的文化傳承,或為製造特殊的文化特色,教師偶 爾還是會帶入「毛筆書法」這類的課程,但這類的課程以表演、趣味活動或文 化體驗的形式居多,若純以實際效能與應用之便利而言,硬筆手寫還是教學的 主體,也是學生可於課後自行操作、演練的項目。事實上,要進一步表現出漢 字優美的書法特色,也不一定只能憑藉軟筆書法來達成,硬筆書法在中華文化 的脈絡中亦行之有年,並非現代新興的概念,早在遠古時期,先民以硬質器物 為書寫工具,便開啟了硬筆書法之門,硬筆書法是中國書法的源頭和母體,硬 筆更是中國筆的源頭和始祖,從文字產生起至秦代,大約有三千年之久,中國 書法是硬筆書法的天下,古代硬筆的製作材料,皆取自竹、木、骨、角、土、

石之類的天然質料(李正宇,2005),故硬筆手寫不但可應用在實際生活的手 寫需求上,若須進一步培養、訓練以表現漢字的書法美感與特質,也是可行的。

由此,本文探討的「手寫」是以實際效能與便利性皆強的「硬筆」為主,不去 探討高度藝術化、在現今社會中文化價值重於應用價值的軟筆書法。

由此,本文探討的「手寫」是以實際效能與便利性皆強的「硬筆」為主,不去 探討高度藝術化、在現今社會中文化價值重於應用價值的軟筆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