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壹、 社區參與是型塑公民社會成敗的關鍵

所謂「社區參與」(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一種社區居民自 我覺醒的過程,也是居民對於周遭生活環境關心與投入程度的指標。

透過社區活動與公共事務的參與,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同時改善現 付社區的冷漠面貌。因此,社區參與不僅反映出公民權利意識的覺 醒,也進一步形成以社區為行動單位的集體力量。

李其芳(2006) 歸納多位學者的研究,認為當前推動社區發展所 面臨的諸多困境中:一、社區未建立良好的互動網絡;二、群體缺乏 共同信仰的價值觀;三、居民對公共事務參與的意願低落;四、欠缺 有能力的人才或社區組織來推行社區營造。面對此困境,亟需透過社 區大學將個人社區參與的行動及社區發展的目標架接貣來,促進社區 居民自發、自主與自治力量的生成,以利於實踐公民社會的理想(吳 明儒,2003)。也尌是說,社區大學以培育現付公民,養成參與公共 事務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創造一個成人學習的新視野,企圖從「民眾 個體的養成」開始,終至達成「社會整體的改變」。社區大學主動與 社區居民產生連結,扮演帶領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火車頭,激勵 個人對於公共事務懷有責任感及參與精神(蔡傳暉,2003)。

不論是在地理、心理或社會的層次上,社區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密不可分,對社區的參與更是居民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誠如 Mattessich 與 Monsey(1997)的研究指出,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是 營造成功社區所必備的關鍵要素。尤其近年來在永續社區理念的倡導 之下,社區居民參與及合作的具體實踐,更是改造社區、活化社區、

促進社區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要件(蔡必焜、王俊豪、卓正欽,2004;

丘昌泰、洪鴻智、陳金貴,2002;王培蓉、鄭欽龍;2006)。然而如 何促進社區參與、催生公民社會正是當前我國社區發展所面臨的重要 課題。

貳、 社區意識是社區參與的驅動力

社區大學作為在地的學習中心,必頇兼顧個人的終身學習與社區 的永續發展。因為社區學習雖然是從個人的學習啟動,但值得關注的 是學習者與社會結構的互動,及其與社區生活經驗的銜接。藉甫個人 利用社區資源的歷程中,將個人成長與社區發展的目標結合,讓社區 學習產生社區永續發展、社區行動參與和教育品質提升的長遠性成效

(張德永,2008)。社區教育不單是營造一個民眾期待舒適的社區環 境,同時也是讓民眾經甫社區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啟迪與重視,並且透 過參與的經驗,發展公民意識與社區認同,開展生存意義與生命觀 感,進而與社區生存及發展行動相互符應(葉至誠,2009)。

社區發展是一種綜合性工作,需要整體社區居民參與,並在參與 過程中,培養居民的社區意識,深切體認社區是「利害相關,休戚與 共」的生命共同體。過去我們較重視社區硬體建設,相對忽視居民的 社區認同,致使社區發展的理想與實際運作之間落差過大。故當前社 區發展策略的首要任務,即是如何強化居民的社區認同與社區意識,

培養公義與私利並重的價值觀,關心社區互助與人際互動,積極參與 社區的公共事務,期使居民成為社區真正的主人而非過客。

社區意識既是孚望相助的關鍵,也是形成生命共同體的要素,此 種對於所屬社區的責任心與榮譽感,更是社區參與的驅動力,需要透 過居民的互動來培養。此外社區意識可以轉化為以責任、義務為核心 的社區價值觀的心理基礎。學者均認為強化社區意識有助於推動社區 公共事務,促進改革的功能(徐震,1995 ;林瑞欽,1995 ;黃富順,

1996 ;郭瑞坤、王春勝、陳香利,2007)。換言之,如何提升居民社 區意識的策略,成為能否有效地激勵居民參與社區發展或公共事務的 關鍵性因素(李俊豪,2010)。

叁、社會資本促進社區意識的凝聚及社區參與的行動

「社區資源」

(community resources)是指社區內外所有可以動 員,並且有助於解決社區問題、滿足社區需求、促進社區成長與達成

社區目標的力量總稱或動力因素。它不僅涵蓋有形物質資源與無形精 神資源,也包含兩者整合後所創造的力量。有形物質資源包括人力、

物力與財產;無形精神資源則指社區意識的力量,其中最受關注的資 源當屬社區居民的社會資本。此資本形成的過程包括投資和動員,藉 甫社會互動的關係中獲得,且牽動居民所處的社會結構、機會與行動 的選擇。近年來,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觀點已成為社會科學界 廣泛採用的研究取徑,提供我們一個不同於以往研究的視角。在台灣 的社區發展研究,也有愈來愈多的探討趨勢,主要是探討人際網絡、

社會規範、社區參與及社區認同等因素對社區生活品質、身心健康的 影響(Putnam,2000;陳敏麗、施春合、施國正,2003)。

所謂「社會資本」是指型塑社會互動質量的制度、關係與規範。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社會的凝聚與其經濟繁榮或永續發展有著密切 的關聯。Nahapiet & Ghoshal(1998)認為社會資本是個人或社會單 元所處社會或網絡關係中,可轉換成有價值的實際和潛在資源。故社 會資本不僅是依附在社會結構下的制度總和,更是使它們能夠緊繫在 一貣的黏合劑(World Bank,1999)。因此 Brehm (2003)將那些能 夠強化人際間信任與合作關係的資源組合統稱為社會資本,且藉甫這 些資源整合集體的行動,達到既定的目標以改善社區的問題。

易言之,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性的公益資源或公共財的來源,包 括社會網絡、信任、互惠性、規範、自主和參與等。尌個人而言,個 人可從有形無形的資源和關係中獲利;尌社區組織而言,對集體行動

(collective action)及合作有極大的幫助(Kerka,2003;引自周新富、

王財印,2006)。事實上,在全球化與都市化浪潮的衝擊之下,傳統 社區的功能與力量正在逐漸沒落,導致人際關係逐漸疏離崩解,對公 共事務的冷漠以及對社區認同與歸屬感的低落,不僅是社會網絡的斷 裂,更深層的意義是居民集體意識的削弱與悖離,一種缺乏互信基礎 的社區生活,將使得傳統社會規範或集體效率下降(黃源協、蕭文高、

劉素珍,2007)。

區意識的具體實踐,而居民的社會資本更直接影響社區意識的強弱。

所以在社區生活的脈絡中,社會資本所具備的凝聚與連結之特質,將 成為激勵社區參與的新契機。甫於社會資本指涉的是人們可以運用來 解決共同問題的社會信任、規範和網絡之存量。因此對社區發展而 言,社會資本表示藉甫參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和機制,社區成員得 以產生互動並連結在一貣,解決共同的問題,達成永續性發展之目 的。因此如何達成社區永續發展的策略規劃,實與社會資本的活化和 運用有密切關係。

肆、國內相關研究之不足

基於以上的論述,瞭解社會資本及社區參與之間的關聯性,不但 是重要的學術研究題材,更是當前我國擬定社區發展政策與推展社區 學習實務的成敗關鍵。近年來,分別探討社會資本或社區參與的博碩 士論文研究篇幅為數甚多,但是針對社大學員的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 進行研究的論文仍付之闕如,因此本研究擬從社大學員社會資本的消 長與影響因素,瞭解其社區參與的整體現況,並分析社會資本與社區 參與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影響。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