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大學員背景變項對社區參與的差異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第四節 社大學員背景變項對社區參與的差異分析

為了解不同性別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與 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將調 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獨立樣本 t 考驗來 分析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1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同性別之 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1 所示。

表 4-4-1 不同性別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之 t 檢定分析表(N=520)

構面名稱 性別 個數 帄均數 標準差 t值 差異比較 訊息交流 男性 138 22.53 5.21 0.04 無差異

女性 382 22.40 4.78

意見表達 男性 138 14.46 4.38 0.94 無差異 女性 382 13.92 3.75

參與活動 男性 138 16.54 5.20 0.32 無差異 女性 382 16.18 4.33

出席會議 男性 138 9.82 3.32 2.76 無差異 女性 382 9.13 2.83

參加組織 男性 138 7.12 2.31 1.93 無差異 女性 382 6.71 2.05

總體社區參與

男性 138 70.47 19.24 0.80 無差異 女性 382 68.33 16.11

總計 520 68.90 17.00 註:*P<.05 **P<.01 ***P<.001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成人在社區參與各層面上並無顯著差異,與 張榮輝(2005)、林玉燈(2007)、張政勳(2009)的研究結果相符;

但與陳怡如(2000)、Itzhaky & York(2000)、林暉月(2001)、吳 珮雯(2003)、邱威程(2003)、林信廷(2009)、顏雅華(2010)、陳 天馨(2011)等研究發現性別對於其社區參與的類型和程度會產生影 響並不相符。

探究其原因,男女在兩性帄權的現付社會中,以及教育機會開 放之後,對於公共領域的認知與態度頗有成長與突破,藉甫社區大學 相關的培力課程,亦有助於將社區參與的認知轉為實踐的行動,因此 男性與女性在社區參與上並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假設 2-1:不同性別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差 異,未獲得支持。

貳、不同「年齡」對「社區參與」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年齡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與 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將調 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2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同年齡之社大 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2 所示。

甫表 4-4-2 顯示,不同年齡層的社大學員依照其生活的重心、時 間分配與體能狀況,選擇不同類型的社區參與。以 19-29 歲的學員來 說在意見表達及參與活動兩部份最為熱絡;30-39 歲的學員則以出席 會議為多數;40-49 歲的學員在參加組織方面較積極;60 歲以上的學 員在訊息交流面向較突出。

新北市不同年齡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差異分析如表 4-4-2 所示,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與活 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等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經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以深入了解不同年齡之間的差異情形。

中高齡(50 歲以上)的社區居民較青壯年齡層(39 歲以下)的 社會成熟度較高、子女年齡較大、居住此社區的時間亦可能較長,因 此關注於社區發生的大小事、各方面的變化,與鄰里間彼此的關懷程 度亦較高,自然而然對社區存有較深的情感,故在社區參與各面向的 表現較為積極,此部份與邱威程(2003)、巫宗威(2004)、黃素慧

(2004)、游欣儀(2004)、盧禹聰(2005)、彭連煥(2006)、林玉燈

(2007)、張政勳(2009)等研究結果相符;然而與張榮輝(2005)

的研究發現並不相符。

本研究假設 2-2:不同年齡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差 異,獲得支持。

表 4-4-2 不同年齡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統計分析摘要表 (N=520)

叁、不同「教育程度」對「社區參與」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教育程度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 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將 調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3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同教育程 度之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3 所示。

新北市不同教育程度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差異分析如表 4-4-3 所 示,研究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

「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等構面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經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深入了解不同教育程度間的差異情形。

根據表 4-4-3,尌各教育程度對於社區參與的影響深入剖析,發 現不同教育程度之間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與 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表現,均未達顯著差異 的水準。

探究其原因,研究者認為目前社大已成為成人終身學習的重要途 徑,藉甫選讀社區大學的課程,對於公共議題的關心、社區認同的提 升以及社區參與的培力,實有助於轉為實際的參與行動。再者透過社 區參與有助於學員社區意識的深化,減少個人的疏離感,透過參與公 共事務的過程,使個人積極涉入社區生活的脈絡中,顯然此増能的效 應已超越學員原先教育程度的影響。

此研究結果與林暉月(2001)、邱威程(2003)、巫宗威(2004)、

黃素慧(2004)、游欣儀(2004)、盧禹聰(2005)、彭連煥(2006)、

林玉燈(2007)、張政勳(2009)、顏雅華(2010)等研究發現大學程 度以上的參與態度高於其他教育程度者並不一致。

本研究假設 2-3:不同教育程度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 差異,未獲得支持。

表 4-4-3 不同教育程度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統計分析摘要表 (N=520)

肆、不同「婚姻狀況」對「社區參與」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教育程度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 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將 調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4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同婚姻狀況 之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4 所示。

如表 4-4-4 所示,已婚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

「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表現皆高於其他 二者,且與未婚者之間具有顯著差異。究其原因,或許因為婚姻使社 大學員的固著性提高,與地方建立較為深厚的情感互動與關係網絡,

對於公共事務的投入亦較積極。此研究結果與陳怡如(2000)、林暉 月(2001)、吳佩雯(2003)發現一致。

本研究假設 2-4:不同婚姻狀況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 差異,獲得支持。

表 4-4-4 不同婚姻狀況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之 t 檢定分析表(N=520)

構面名稱 性別 個數 帄均數 標準差 t值 差異比較 訊息交流 未婚 192 20.98 4.86 -5.295*** >

已婚 328 23.28 4.72

意見表達 未婚 192 12.92 3.82 -5.196*** >

已婚 328 14.73 3.84

參與活動 未婚 192 35.88 4.39 -50498*** >

已婚 328 17.10 4.48

出席會議 未婚 192 6.33 2.14 -5.227*** >

已婚 328 7.37 2.21

參加組織 未婚 192 8.15 2.50 -6.015*** >

已婚 328 9.65 2.88

總體社區參與

未婚 192 63.33 16.27 -5.904*** >

已婚 328 72.16 16.59 總計 520 67.73 16.43 註:*P<.05 ** P<.01 *** P<.001

伍、不同「職業類別」對「社區參與」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職業類別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參 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本研究將 調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5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同職業類別 之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5 所示。

根據表 4-4-5 的統計結果,發現家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

「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帄均數皆高於其 他各職業類別。其原因為家管的社大學員,生活的時間與空間場域乃 以社區為主,故對於社區較易產生認同,對於社區活動的參與較積 極,可以說是將社大所學的公共關懷具體實踐於社區之中。

如表 4-4-5 所示,研究發現不同職業類別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 流」、「意見表達」、「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等構面 上有顯著差異存在,經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以深入了解不同職 業間的差異情形。

在社大學員的職業方面,對於其社區參與的影響大多達到顯著水 準,各類別之間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出席會議」、「參加組 織」等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且得知家管的社區參與行為高於退休 與待業者。此結果與侯錦雄、宋念謙(1998)、陳怡如(2000)相符;

但與林瑞欽(1994)、吳佩雯(2003)的研究發現社區參與活動不會 因職業而有所差異並不相符。

本研究假設 2-5:不同職業類別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 差異,部份獲得支持。

表 4-4-5 不同職業類別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統計分析摘要表 (N=520)

陸、不同「學習年資」對「社區參與行為」的差異性分析

為了解不同社大學習年資之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 達」、「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各構面的差異情形,

本研究將調查所得資料經統計分析其帄均數、標準差,並採用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其差異情形,以驗證假設 2-6 是否得到支持。。新北市不 同學習年資之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各構面的帄均數、標準差如表 4-4-6 所示。

新北市不同學習年資社大學員的社區參與差異分析如表 4-4-6 所 示,研究發現不同學習年資的社大學員在「訊息交流」、「意見表達」、

「參與活動」、「出席會議」與「參加組織」等構面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經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以深入了解不同學習年資之間的差異情 形。

社大學員隨著學習年資的增加在社區參與上有顯著差異,因為社 大學員能從修讀課程中,學習啟發自我的公民意識,積極對入社區的 信任與網絡中,進而將在社區大學所學知能運用在公共事務的參與,

此發現與巫宗威(2004)、黃素慧(2004)、游欣儀(2004)、顏雅華

(2010),其中修讀課程時間為 3-4 年者有較高的社區參與;然而張 榮輝(2005)的研究結果卻發現兩者無關。

本研究假設 2-6:不同學習年資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具有顯著 差異,獲得大部份支持。

表 4-4-6 不同學習年資的社大學員在社區參與統計分析摘要表 (N=520)

第五節 社大學員社會資本與社區參與之相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