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農業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孕育出多樣又美味的農產品,

或供人民溫飽、或外銷至他國為我國賺取外匯,對我國經濟十分重要。政府為提 高農產品產量、優化品質、減少天災所造成之損失與提升我國農業競爭力,多年 來持續推動農業科技之研發,而多數我國農業科技,舉凡育種、栽培、採收、包 裝、儲運、保鮮等技術皆受惠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下稱農委會)旗下之農業試 驗所(下稱農試所)、農業改良場(下稱農改場)與財團法人研發單位。為保障 農民權益、國家安全與生態環境,我國政府及農委會以美國《拜杜法案》( Bayh-Dole Act of 1980)為範本,制定各項研發成果歸屬與運用法規,將受政府資助之 研發成果優先適用於國內,並且以低廉權利金授權農民優先使用。

惟大多受我國政府所資助之農業研發成果,在我國《科學技術基本法》第6 條第3項授權農委會自行訂定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 及運用辦法」限制之下,於實務運用上存在許多窒礙難行之處,研發單位與市場 開發業者對研發成果之運用自由度低,所獲取之國外專利、商標或植物品種等智 慧財產權(下稱智財權)數量亦有限,不易將研發成果進行商品化,難以發揮其 價值,十分可惜。

長久以來,我國整體農產業習慣以農作物之種植、生產及銷售為主要經濟活 動,惟我國農產品內需市場之價格波動甚鉅,年年帶給農民沈重壓力,外銷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又因供貨量不穩、品質不一及他國農產品競爭等因素,難以提高市佔率,台灣農 業面臨發展瓶頸。放眼國際,許多已開發國家之農業正朝知識經濟型農業

(agricultural knowledge economy)轉型,大量累積智慧資本以靈活運用智財策 略,超越傳統農業產銷活動,創造高附加價值。對此態勢,我國應重新盤點農產 業現有資源與能量,發掘台灣農業之發展可能性。而台灣農業最具國際競爭力與 市場潛力之處,或許便在卓越的農業科技。

為突破我國農業發展瓶頸,本研究將以提高農業研發成果利用率,與促使農 產業轉型為研究目的,以他國相關規範為鑑,全面檢視我國農業研發成果相關法 規條文,探討現行法規中對產業存在之主要限制、其衍生問題與可能修正方向,

最終做出法規修正建議與相關配套措施改善之建議。

此外,為瞭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下,我國農產業進行研發成果商品化之實際情形,本研究將以台灣香蕉產業為個 案研究對象。台灣香蕉產業相當具有研究價值,不只因為香蕉之產量與貿易額為 全球水果之最,與全球貿易市場甚至於人類糧食安全密切相關,且為台灣年產值 最高之水果種類,每年產值可達75億新台幣。然而,由於台灣地理環境之故,風 災摧毀大片蕉園與夏季「蕉賤傷農」之情形幾乎年年上演,加上外銷市場萎縮嚴 重,對比過去「香蕉王國」之榮景更顯慘澹,台灣香蕉產業面對種種困境,渴望 改變。現在全球香蕉產業正面臨一災難性病害之威脅,而我國研發單位所開發之 特有香蕉品種憑藉對該病害之抗病性,受到國際組織及多國政府之肯認,極具全 球授權佈局之潛力,或許正是台灣香蕉產業殷切期盼之轉型契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農產業轉型之成敗,不僅仰賴農業科技實力,更高度受我國農業研發成果商 品化法規之影響。是以,本研究將檢視台灣香蕉產業所面臨之法規限制與發展需 求,分析法規修正與否對產業發展之影響,最終嘗試為我國香蕉產業規劃一結合 法規、智財策略、資金與全球產銷體系之商業模式,期可作為台灣其他農產業轉 型知識經濟型農業之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