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因此,研究者兼具教師及研究者之角色。在本節中,將詳述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同時,對於研究諍友也一併予以介紹。

一、 教師即研究者

行動研究基本理念之一:「經歷真實情境的人,是最好的研究與探索人員」,

(McKernan, 1988)教師是站在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最能了解學生的需要與教學上所 面臨的困難。因此,教師對實際教育問題的現場判斷是無法取代的(黃政傑,1999)。

換言之,教師才是最了解教學的困難和需求,能立刻覺知問題之所在,應是其專業問題 的最好探究者。行動研究主要在於解決特定問題,不論研究場所是否在一間教室或多所 教室內,行動研究歷程中,教師成為主要的研究者(吳明隆,2002)。教師從行動研究 中,結合「理論」與「實務」,扮演教育研究者的角色,教師是研究的主體,而不是傳 統的被觀察者、被研究者的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針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的程度與需求設計教學活動並實施教學。

因此,研究者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也是完全參與、介入程度最高的觀察者。

二、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研究者於 2003 年畢業於國立嘉義大學國小師資班,實習結束後隨即任教於台中市 某國小,至今已有六年多,一直皆擔任級任導師之職務。其中,帶高年級也累積有四年 多的經歷。由於是級任導師,勢必需負起寫作教學之重任。研究者本身雖非語文本科系 畢業,但自求學時期即非常熱愛文學,喜歡徜徉於閱讀的樂趣中。而在寫作方面也很幸 運地受到師長們的青睞,在國中和高中時曾多次代表班級參加作文比賽,也偶有不錯的 表現。可惜,在大學因主修商學院科系,遂未能繼續往寫作與語文方面深究。在商學院 繞了一圈後,才驀然發現,馳騁於商場,終日與冷冰冰的數字為伍,並非我所愛!而在 大學參與服務性社團活動的過程中,與孩子相處,成為大學時期最快樂與最有成就感的 回憶,萌發了當老師的想法。因此,才又回頭參加師資班的考試。抱持著對教學的熱情,

毅然決然地踏進了教育的職場,才有機會再次接觸到寫作。但真正站在寫作教學的現場 才發現,儘管對寫作充滿了喜愛與抱負,但真正要「教」學生寫作,還真不容易。於是,

為了充實自我寫作教學之知識,也利用課餘時間參加一系列寫作教學之研習。只不過「師 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其中雖汲取了不少的寫作教學理論與技巧,但要實際去執 行,卻也是困難重重、心有餘而力不足。研究者有幸於 2009 年考取台中教育大學之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在進修的過程中便決定以寫作教學作為研究之主題,以解決長久以來

對寫作教學的困惑。

本研究採參與觀察,研究者本身為教師即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在教學的歷程中,

秉持客觀的研究態度,進行行動研究,從設計教學活動、進行教學、蒐集資料、訪談、

觀察、撰寫省思札記、整理及分析,做為主要研究工具。

故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扮演的角色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寫作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實 踐者,一方面又是參與觀察者、資料的蒐集者及資料分析者。也因此,研究者隨時自我 省思、澄清觀念,來維持研究的真實與客觀。

三、 研究諍友

為充實本研究的內容,提高本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研究者商請校內兩位高年級教師

擔任本研究之研究諍友,提供課程方案設計之建議以及參與學生作文表現之評定。

其中一位是五年級的呂老師,呂老師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雖屬 年輕教師,資歷只有五年多,但因本身為國語文本科系畢業,對寫作教學涉獵頗深。在 本校任職期間,曾多次擔任校內語文競賽中「演講」及「作文」項目之評審,也常指導 學生參加作文比賽。平日,呂老師除了積極參加寫作教學的研習之外,在自己班上也相 當重視孩子的寫作能力,常會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孩子之寫作技巧,經常在教學中 使用創意作文教學,激發學生作文的創造力。

另一位是六年級的朱老師,朱老師具有國語文教學十八年之經驗,而大部分的教學 資歷都是擔任高年級之導師,因此對高年級學生之寫作學習情況及寫作困難與問題相當 了解。朱老師教學態度認真且極受學校、學生與家長肯定,且經常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 之作文比賽,常獲佳績。

在本研究體驗活動的設計過程中,研究者和兩位教師經常保持聯繫,請她們針對課 程設計提供意見,溝通教學活動內容,由於兩位研究諍友的參與,使教學設計更為豐富 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