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文學史,乃至台灣的鄉土、國族論述注入怎樣的新思考?

我認為過去一直被國族論述所邊緣化的同志/跨性別書寫提供了一個情欲身分 與國族認同連結的思考面向,同志/跨性別族群長期被國家機器所摒棄,從被拒於 外乃至自絕於外,此一處境上的困境如何可能成為超越的契機?小說又是如何進 行各項翻轉、越界與反思?本文將探討情欲與家園、地方認同、國族想像間如何 進行協商?如何具有影響個人從地方到家國認同、轉變的關鍵性地位?我將試圖 釐析跨性別族群的文學再現、流動遷徙、家園鄉土等認同與台灣國族論述間的關 連性,並指出其在台灣家國想像、建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與開創性,並反思當 前相關研究的矛盾與弔詭,期能開發新的論述視角與途徑,嘗試建立同志/跨性別 書寫的本土詮釋體系與架構。

本研究將研究範疇界聚焦於 1990-2010 年,不僅是因為這段時間為台灣同志/

跨性別創作的興盛期,也認為經過二十年的發展,台灣小說的同志/跨性別書寫與 家國想像間的交錯已有若干重要的轉變,各階段或許仍存在些許表現相異之作,

但就大趨勢而言,則隱含了一個前期從台灣的家國「出走」,如今「回歸在地」的 脈絡。因而本論文將選擇其重要的代表作品,一方面針對過去的研究與論述作沈 澱與反思,另一方面更以其家國想像演變的軌跡,為同志/跨性別書寫的發展提供 另一種歷史觀照,建立起不同於目前同志/跨性別文學研究的詮釋體系,以拓展更 豐富的文學研究與家國想像的版圖。

第二節 研究回顧與評述

目前同志/跨性別書寫的研究成果以同志小說為大宗,尤其以單篇小說或單一 作家討論最多,其中除了白先勇的《孽子》成書較早,大多數的研究乃以九0年 代的作家作品為對象,幾部長篇小說尤為學界矚目的焦點。本節就相關研究領域 進行回顧與評述,在指出其開創之餘,也說明本研究可加以申論、突破之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同志/跨性別小說與離散、國族研究

過去離散課題的研究多以種族、國族為出發點,近來學者開始關注離散與性 別、性傾向間的關係,如Kakra在〈離散的性別界線〉和Martin F. Manalansan IV“Queer Interesections: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igration Studies "等文均指出跨國遷徙和性 別、情欲傾向的相關性與重要性。39國內目前相關研究較少,趙彥寧是目前對此議 題有較多深入研究的社會學者,其論文〈老T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 身分初探〉、〈往生送死、親屬倫理與同志友誼:老T搬家續探〉40指出在全球化與 異性戀家戶體制下,物質條件制約如何影響老年女同志的遷徙和「家」的想法,

並分析其親密關係中的人際網絡,提出同志倫理實踐的藍圖,其思考路徑與成果 深具開創性。文中並深刻反省國內同志研究恐有落入「同志生活」與「異性戀社 會」必然互不相屬的二元對立模式,而忽略了個人日常實踐、遂行多重社會關係 的可能性。其對同志論述的內部批判別具洞見,本論文期能從同志/跨性別書寫的 分析中論證個人情欲認同與身分認同、家國想像的多樣性,打破異/同二元對立的 批判模式,並關注其中的物質性層面,及認同的社會與文化的建構形式與流通途 徑,及其和國家權力的施展和全球資本主義發展形式之間的關係,避免落入抽象 論述與性別、象徵符碼操演的顛覆與迷思。41

同志/跨性別小說與離散的相關研究也處於起步階段,紀大偉於〈帶餓思潑辣:

《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首度以離散(diaspora)一詞探討同志在現實與隱喻層 面的漂泊離散。劉亮雅〈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

39 Virinder S. Kakra、Raminder Kaur、John Hutnyk 等著、陳以新譯《離散與混雜》台北:國立編譯 館、韋伯文化,2008;Martin F. Manalansan IV, “Queer Interesections: Sexuality and Gender in Migration Studies,"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 40.1(2006)pp.224-249

40趙彥寧〈老 T 搬家:全球化狀態下的酷兒文化公民身分初探〉《台灣社會研究》第 57 期(2005.3),

頁 41-85 和〈往生送死、親屬倫理與同志友誼:老 T 搬家續探〉,《文化研究》第 6 期(2 008 春 季號),頁 153-194。

41此研究批判與啟發,來自趙彥寧〈性/別與國界〉,《文化研究月報》第 12 期(200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和紀大偉小說中的男同性戀呈現〉是眾多文學研究中對此面向著墨較多者,該文 以小說所再現的性政治與種族、族群政治交疊,闡明男同志小說中全球化與在地 化交錯的狀態,為同志研究開啟新的研究路徑。42上述二文對於流離情境的探討具 有開創性,而其所開發的議題也還有諸多可供深入探究的空間。陳春燕〈全球情 境,荒人觀點〉一文認為《荒人手記》對當代全球化情境提供新的啟發,提問了 許多與當代主體自處與處事知道深切相關的議題,以另類共同體提供對當代倫理 的思考。43林芳玫〈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分地理學〉認為 土地與認同並未在小說中被浪漫化,流動與開放不見得都是正面現象,須察覺認 同的相對性與有限性。44此論文提出一個重要的思考:對流離移動的思考莫過於樂 觀與單一。本研究也需深自借鏡,在這些研究基礎之上重新思考情欲、離散與跨 性別族群認同間多樣化的關係。

在諸多研究者當中,朱偉誠是對同志與國族論述投注最多關注的學者,不僅 以〈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性異議政體的烏托邦想像〉、〈同志.臺灣:

性公民、國族建構或公民社會〉兩篇論文探討同志公民身分與國族建構的可能性,

其〈國族寓言霸權下的同志國:當代臺灣文學中的同性戀與國家〉更以李昂、白 先勇、朱天文、朱天心的同志小說為例,探討國族敘事如何吸納同志成為國族打 造的主體,並批判既有研究常把小說中的性別與同志人物關係解讀為一種國族寓 言,其背後所隱含的還是以國族為優位的思維。45朱文已極具洞見的指出此種解讀

42參見紀大偉〈帶餓思潑辣:《荒人手記》的酷兒閱讀〉第 279 期(1995.8),頁 153-160;;劉亮 雅〈在全球化與地化的交錯之中:白先勇、李昂、朱天文和紀大偉小說中的男同性戀呈現〉,收於 劉亮雅《後現代與後殖民:解嚴以來臺灣小說專論》(台北:麥田,2005)。

43 陳春燕〈全球情境,荒人觀點〉,《中外文學》第 37 卷第 1 期(2008.3),頁 117-150。

44林芳玫〈地表的圖紋與身體的圖紋:《行過洛津》的身分地理學〉,《台灣文學研究學報》,2007 年 10 月,第 5 期,頁 259-288。

45朱偉誠〈建立同志「國」?──朝向一個性異議政體的烏托邦想像〉,《臺灣社會研究》(2000.12)

頁 103-152,〈同志.臺灣:性公民、國族建構或公民社會〉《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003.5),

頁 115-151,〈國族寓言霸權下的同志國:當代臺灣文學中的同性戀與國家〉,收於邱貴芬、柳書 琴主編《台灣文學與跨文化流動:東亞現代中文文學國際學報(第 3 期,台灣號)》,台北:文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方式的弔詭,但文中依然運用類似的詮釋模式進行小說詮釋,足以看出跳脫此一 論述框架的不易。我認為性別與國族在文學詮釋中應是對等關係,而非從屬關係,

以國族為優位的詮釋模式與僵化的對應關係需要更多反思與批評實踐。

邱貴芬〈女性的「鄉土想像」:台灣當代鄉土女性小說初探〉探討《失聲畫眉》

所蘊含的另類鄉土想像空間,並以女性觀點對當代的國族、鄉土論述提出批判,46 其論述策略與反省均值得本研究繼續深化。以女性觀點批判家國論述的相關研究 開展較早,已獲得可觀的成果與系統性的詮釋架構,而同志/跨性別書寫的系統性 論述相對較少,尚有許多值得開發的空間。

柯慶明〈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一文則討論從《謫仙記》、

《遊園驚夢》等早期小說集的命名與篇章,討論「情慾」在現代世界中弔詭的處 境,一方面由於國際空間的廣闊,使得「離散」也具有吸引力、誘惑性,另一方 面則是現代都市的高度流動性,所具有的短暫性特質,讓每個人面臨情慾關卡,

都有戲劇性的轉折,注定成為「謫仙」。因而「遊園」之後,勢必「驚夢」,「居家」

與「遊園」、情與慾、傳統與現代都形成相互辯證的關係。47此文把情欲流離與現 代都會的離散情境並置討論,且留意當代與古典文學間的關係,兩項觀點皆頗為 獨到。而九0年代開始,台灣的都市化與全球化情境無疑是更為顯著,本研究將 從描寫都市變遷中的鄉土小說《失聲畫眉》為起點,延伸到都會色彩強烈乃至跨 國的同志、跨性別書寫,試圖爬梳其於國內外的流離情境與發展脈絡,重新檢視 其中的迷思,另一方面也展望可能的願景。

會,2007,頁 235-257。

46邱貴芬〈女性的「鄉土想像」:台灣當代鄉土女性小說初探〉,收於邱貴芬《仲介台灣‧女人》

(台北:遠流,1997),頁 74-103。

47柯慶明〈情慾與流離──論白先勇小說的戲劇張力〉,《中外文學》第 350 期(200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同志/跨性別論述與中國文學、文化

目前的跨性別研究仍多取徑於西方理論,而丁乃非、劉人鵬、白瑞梅合著的

《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政略》48系列論文則以莊子寓言「罔兩問景」中「罔兩」的 提問模式,質疑、拆解儒家文化、傳統詩學下「含蓄美學」的恐同力道與迷思,

試圖結合現代理論與中國古典傳統,建立新的美學論述,並以此評論策略分析各 種跨性別文本,開拓當代研究的新路徑,亦可修正當前同志小說批評偏重西方理 論的不足。

此外,李奭學〈人妖之間──從張鷟的看白先勇的《孽子》〉與王德威〈從《品

此外,李奭學〈人妖之間──從張鷟的看白先勇的《孽子》〉與王德威〈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