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真實性的「非絕對性」特質,使之隨著時間及所處的文化語境去變化。因此,

鑲嵌在不同時代社會情境,真實性更因為人群展演方式的差異而產生多元意涵。

本研究直觀真實性在哈美恩該城市整體社會與個體互動下的成因脈絡,努力從 729 年之久的時間軸 (1284 年到 2013 年)、真實性三類型論、三類觀光主體者之複雜層 次中抽絲剝繭,提取真實性意義的建構。不過,雖然筆者在哈美恩研究場域停留 20 天並蹲點八次進行實際田調,另外也花費一個月時間走訪童話大道十座城鎮,

觀察外部官方組織觀光政策推行與內部組織會員城市的應對;但不諱言地,時間、

語言、經費和體力消耗對研究者造成不小阻力,也間接影響研究格局。因此在本 節,筆者想要澄清研究限制、檢討研究方法與理論不足。

5.2.1 研究方法

筆者採納真實性學者的新建議,將當地表演者及當地社群真實性視角揉合在規 劃者、遊客的同一框架中討論是一項突破。不過受制於個人研究能力與格局,之 於三類主體者的採訪蒐集不免有下列盲點。一,觀光規劃者的訪談,是以官方代 表訪談、官方網站和年鑑檔案報告優先作為內容分析資料。雖然文中提及當地旅 遊開發者 (涉及 1300 直接與間接相關的觀光工作機會) 參與營造引鼠人主題、氛 圍,筆者也援以城市圖誌佐證當地旅遊開發者的贊同支持。但很可惜,筆者未能 進一步解構觀光供應鏈 (如紀念品店和玻璃工廠) 在文化商品化過程為何、如何投 注創意與認同再現引鼠人主題,授權紀念品不同層次真實性。雖然受訪者基於建 構與存在真實想像而購買老鼠紀念品、不嚴格要求客觀真實。但哈美恩紀念品開 發還是有不同類別檔次,譬如 1928 年當地麵包坊 (Original Hamelner Brotratten) 是 基於何種原因開發老鼠麵包? 在後期觀光發展,該麵包店在什麼條件下得以強調

100

自身「Original」,來突顯與其他周邊紀念品的差異可以是未來研究的延伸議題。

二,觀光客訪談在本研究分配中佔大幅比重,因為筆者強調蒐集「當時當地」

遊客最直接、最大化的真實性感知。在 65 組訪談中,筆者最終篩出 42 組有效訪 談。然而,分析訪談中卻發現「真實性意義複雜」和「家庭遊客訪談困難」兩項 限制。前者主因真實性字詞 (authenticity) 艱澀,而受訪者僅兩位 (英國、澳洲) 以 英文為母語。所以當筆者詢問遊客真實性感知,多數以 real、old、history、nice 形 容和敘事性回答 (見 3.3 節)。本研究無法依循學者 Squire (1994) 研究文學觀光客 (英語人士)真實性感知的個案一樣,直接獲得許多「authenticity」、「authentic」確 切形容詞。但真實性不過就是一種感受 (Wang, 1999, p. 351),因人而異。訪談時,

筆者尊重受訪者個人感受與經驗陳述,以書面和拍照紀錄他們的重要回應和情緒 反應。分析時,也謹慎依據學者王寧的真實性理論典範和其他文本資料交叉參照,

推敲遊客的真實性感知與體驗。

而後者鑑於家庭觀光客採訪的困難度,因採訪空間過於吵雜、孩童耐心不足,

造成受訪者(家長)無法專注回答,往往回答兩三個題項就得草草結束;而基於陌生 感、語言隔閡、年齡限制,孩童無法也不會自動回答問題。筆者也僅能簡單以德、

日或英語片語詢問孩童是否喜歡哈美恩 (引鼠人、小老鼠),得到多數反應是孩童 點頭的動作。雖然根據觀察與訪談,本研究得出童話意象是家長帶孩童造訪哈美 恩的主要動機 (包括童年懷舊感知、學習更多童話資訊以便與孩子互動),但筆者 未能以完整訪談內容輔證孩童的真實感知及親子間因互動親密而產生的真實,這 都是後續研究可思考改善之處。

三,當地表演者訪談多為二手資料,來自於紀錄片 Rattenfänger Freilichtspiel 當地表演者正式採訪片段、學者 Hemme 針對童話大道表演者訪談訊息 (哈美恩為 其中之一)、DEWEZET 報導。如前文所述,實地採樣側重遊客訪談、語言障礙、

空間過於吵雜等因素,筆者在此部分僅蒐集非正式交談和表演者、居民的電子郵 件。不過後續,筆者認為上述二手資料已滿足資料飽和度,足以解釋哈美恩當地

101

表演者真實感知與整體反饋之現象;又受限於研究時間,故未再連絡當地社群細 究哈美恩居民各群體差別變項之於文化認同、真實感知影響的議題。例如哈美恩 傳統戲劇即面臨「孩童參與」問題。不少哈美恩家長願意帶領孩子一同參與,但 犧牲假期及舞台恐懼都干擾孩童參與意願。事實上,劇組中有不少新移民土耳其 裔德籍孩童來扮演小老鼠或孩童,部分因為他們的暑假活動選擇比起同齡德國孩 童更少。

而如此現象可能產生一項質疑,土耳其孩童擔任德國哈美恩傳統戲劇演員是否 影響真實性? 其實學者 Wall 與 Xie (2005) 在民俗觀光表演研究中就提出種族雖說 是真實性的客觀鑑定之一,但絕非必要。哈美恩傳統戲劇仍然著重經典劇碼重現、

正統德語戲劇表演手法、當地居民的自願與熱忱,可是卻又不失彈性和應變來解 決實際問題。在考量真實性是相對、而非絕對的概念下,文化更是不同階段的組 合 (Xie, 2010),關鍵在於如何維持其流動性、而非凝滯型。受時代因素影響,德 國鑑於戰後勞動力不足,於 1961 年到 1973 年間與土耳其簽定<土耳其勞工招聘 協定>,期間輸送了 70 萬土耳其的外來移民連同家人分散在德國各城市。如今,

已有 300 萬土裔德籍居民及其後代在德國生活,不同的民族性也衝擊德國文化新 階段融合。當中土裔哈美恩居民又如何激盪這座僅六萬人口的歷史城市? 特別他 們對於引鼠人傳說的集體記憶和文化認同形塑又是如何反應? 由於本研究首重歷 史城市整體真實化軌跡,故無法顧全學者 Coles 與 Timothy 在 2004 年觀光論述中,

族群散居 (diasporas) 與地域空間 (space) 所交雜之更深層文化意涵。但筆者相信 這將會是另一項有趣的研究議題。

最後,本研究理論架構列舉三類觀光主體者的真實性視角,進而設計與三類觀 光主體者的個別訪談。不過文本分析顯示三觀光主體者其實互相影響彼此的真實 性視角與訴求。故此筆者認為若是有足夠研究經費與時間,不妨考慮可以使用焦 點集體訪談法 (focus group interview) 來採集資料,以利了解三方主體者對彼此在 觀光真實化歷程的接受度和衝突激盪。

102

5.2.2 研究理論

針對研究理論的檢討,首先筆者想要回應王寧 (2007) 遊客與居民的互動真實 性理論。學者表示現代觀光客早已習慣立足在商業化基礎之上,參與目的地觀光 活動。然而,商業化恰巧又是破壞此種傳統好客 (hospitality) 情感的載體,真實好 客可能變成商業化的偽好客。他繼而認為通常是在觀光目的地生命周期初期,遊 客相較容易體驗互動真實性。隨著商業化逐步介入破壞主客互動模式的平衡,將 分化出三種階段,一是早期,主客因為真情交流而感到互動真實;二是中期,客 人真實互動但主人表演 (不真實),不過客人沒有意識虛假、依然感知真實;三是 晚期,主客都懷疑對方態度的真實。基本上,互動真實的鑑定決定在主客彼此互 動過程的感覺、雙方各自經歷的社會背景之影響 (2007, p.23)。學者也坦言東道主 在招待過程,因為金錢動機、情感麻痺會逐漸脫離傳統的好客情感,致使互動成 為表演,這都讓內在和情感真實的可持續性更加困難。

不過本研究以實證解釋另一種可能性,即互動真實情境不完全限定在觀光初期。

如哈美恩即使邁入成熟階段,它仍以熱式真實化去維續主客內在和情感真實的可 能性。筆者以引鼠人導覽、傳統戲劇和音樂劇作為遊客與當地社群交流的分析基 礎。觀光客扮演小老鼠、不自覺投入遊行隊伍、與當地表演者交談等主動參與,

確實有助他們體驗互動真實性。尤其當地發展戲劇與音樂劇「免費」特性排除赤 裸裸利潤關係、官方著以激勵引導,都促使當地觀光表演者的好客流露出更自然 的情感與文化認同。這種免除金錢交易、感受居民自發熱忱、增加遊客自主成分 的互動過程,觀光客的感激與尊敬也更為真誠。但很可惜,筆者沒能細究當地旅 遊開發者(餐廳、旅社和玻璃文創工廠)與觀光客的互動真實構面,這是未來研究應 該深入的議題。

其次,本研究預設測試和擴充 Zhu (2012) 展演真實化理論,而研究結果也呼 應當地表演者憑藉自身回憶、戲劇練習和表演過程中產生展演真實化、激化個人

103

文化認同,皆有助於當地避開過度商業化模式。該理論套用在歷史城市上同等重 要,積累城市的歷史價值和集體回憶,造就學者郭紅解、鄒偉農 (2012) 所說的城 市的差異性。本研究顯示這種傳說-童話-文化並非主題架空,而是慢慢積累而成,

在個人、表演群體、遊客群體、當地市民都如漣漪效應產生特殊內在情感,形成 熱式真實化。

然而,本研究因將焦點置於歷史城市整體性、三類觀光主體者視角廣度作為真 實性研究的經緯,且受限於研究篇幅。所以無法如 Zhu (2012) 研究深入訪談具代 表性的觀光表演者個體,此乃本研究未能處理之憾。所以筆者特別建議未來研究 可以考慮結合學者 Kelley (2009) 人物鏈、Hemme (2005) Activists 概念 、Zhu (2012) 展演真實化等等,進一步理解主題人物的形象化對於歷史城市觀光發展的正面或 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