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從官方觀光規劃者、當地觀光表演者和觀光客三類關係 人層次探究歷史城市中三類型真實性之構築現象。事實上,真實性議題在過去激 起不少備受學術界爭辯的疑問火花,如當遺產景點被凍結在特定時代,在極盡保 護、完全排除文化進化過程,以確保它初始狀態時,這是否才是真實性? 又一個 歷經文化商品化的景點是否就失去其真實性,淪於學者 MacCannell (1973) 所謂的

5

舞台真實性,抑或是如學者 Getz (1994) 主張某人的虛假體驗卻是另一人的真實體 驗? 遊客是否真能在觀光體驗空間中追尋到自我存在的真實性呢? 當歷史城市成 為一個知名觀光景點,是否就注定失真、步入迪士尼化呢? 究竟文化商品化的特 性和發展基準為何,要如何才不會干擾遊客和當地社群的真實性感知? 真實性又 如何在觀光發展中獲得建構和維持?

筆者把上述疑問打散納入文獻探討之中,劃分三類觀光關係人作為三種主體者,

以探求主客體的互動關係之於真實性的影響情況。由於不同主體者的認知視角會 產生不一致的真實性價值訴求,真實性研究也因此分化出更多複雜的相關議題 (董 培海,2011)。該學者解釋同樣以促進城市發展和提高觀光經濟效益為訴求的官方 規劃者及當地社群,他們對真實性的關注就有顯著差異。前者往往面臨資源開發 及維護、觀光產品設計和真實性建構的兩難;而後者則是面臨社區參與、文化價 值傳承與變遷和真實性維持的挑戰。而最常扮演觀光真實性研究中的主體者-觀光 客依舊關心的是旅遊體驗的品質,譬如如何藉由旅遊客體的凝視或自身主體的投 入獲取真實性感知,進而增加體驗品質。

筆者進一步系統化三類主體者的真實性視角與旅遊客體的交互關係。參考國內 外諸多真實性文獻之後,筆者決定以每類主體者為單位,將上述相關議題專屬化 為可適性再利用 (adaptive re-use) 和文化商品化 (tourism commoditization) 、客體 真實性 (object authenticity) 和存在真實性 (existential authenticity)、展演真實化 (performative authenticity)。最後再以德國哈美恩城市作為命題來驗證這五個真實性 子議題,剖析真實性如何在歷史城市觀光發展歷程中獲得建構和維持,使城市免 於迪士尼化失真的現象。

因此,綜上所述,本研究套用德國哈美恩案例,提出以下三項問題意識:

(1) 哈美恩的文化遺產真實性在觀光發展中產生形變、重構的歷程。(可適性再利 用、文化商品化)

(2) 觀光客和當地觀光表演者在哈美恩觀光場域中如何獲取自我滿足的真實性感

6

知。(客體真實性、存在真實性)

(3) 文化價值的變遷與傳承在哈美恩文化商品化策略中如何達到落實。(展演真實 化)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目的

文獻探討

可適性使用 文化商品化

客體真實性 存在真實性

展示真實化

個案研究法

直接觀察法 訪談法

Email & Facebook 內容分析法 文件蒐集

結果與建議

圖 1-1 論文研究流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