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分別為直角坐標平面系、二元一次方程式的代數概念、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幾何概 念、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綜合應用。研究者先利用平時學生上課吸收情形與形成性 評量,了解學生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時所產生的迷思概念,從中篩選出此 單元學習困難的六位學生進行補救教學,根據此六位接受補救學生的迷思概念來 設計課程活動並進行教學,期盼透過這樣的教學歷程,能釐清學生的迷思觀念,

並以實際教學後的省思提出有效教學上的建議。

本研究雖以行動研究方式進行,但考量研究者的能力與時間,其教學歷程只 針對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單元相關概念進行了解學習迷思概念,與進行補救教學 後的改變情況,因此無法對未能改善的部份做反覆的修正和澄清,研究目的主要 透過研究者了解學生學習此單元產生的迷思概念後的澄清教學,改變自我教學方 法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以及在實施期間研究者所遭遇的困難與解決 辦法。

圖 7 研究架構圖 發現問題

文獻探討 與分析

確定研究工具

(前、後測試卷)

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歸納錯誤類型 與迷思概念

成效評估與省思 學習講義

與安排

篩選研究 對象

教學日誌 與評量 硬體設備

與運用

觀察記錄 與訪談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以下針對架構中的主軸三大元素加以說明:

一、發現問題

藉由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的發現,學生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式圖形單元時,

常會產生迷思概念,以至於接續的能力指標難以達成,推斷可能是源於先備知識 的不足或錯誤觀念,例如代數或直角坐標系的基礎。也就是說,從數的計算橫跨 到以符號表示數,再以幾何的方式呈現,如同具體數字轉銜到抽象符號,學生會 經過一個過渡期。然而,窺探國中的教材,皆以代數的部分居多,若基礎未建構 好,對學生日後的學習必有相對的影響,導致學生對學習數學沒信心和產生自卑 感,甚至討厭數學和放棄理解數學。基於如此,研究者挑選此單元作為研究主題,

透過自我教學的改變與創新,帶領學生體會不一樣的教學方式,針對其迷思概念 來增加學生學習數學抽象代數的具體化,藉由,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因此研 究者參考國中各版本之數學教材資料蒐集試題,並針對學習目標設計相關概念進 行施測(前測),了解學生在此單元所產生之迷思概念,並從中找出接受補救教學 之學生。

二、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

藉由前測試題了解學生的迷思概念與教學者盲點後,彙編成一個研究藍圖,

並依其學生的錯誤觀念來設計教材內容,編寫學習單與講義提供學生練習與重新 建構正確概念的機會,並尋找可應用的多媒體作為輔助,增加學生電腦視覺化,

安排融入其科技軟體於教學活動流程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增加資訊使用的 基本素養。最後利用評量與觀察學生學習過程的紀錄,來討論是否達到所設定之 教學目標。

三、成效評估與省思

當教學活動結束後,對補救教學的學生進行總結性評量(後測),比較學生學 習前後之改變,並記錄下來,做為未來教學改進之參考。此外,透過與學生實際 訪談,自我省思整個教學流程與活動設計,了解學生的心路歷程以及解題模式的 改變,做為日後教學時應當注意之重點。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