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節分研究流程與研究架構進行說明。

一、研究流程

在概念上,整理資料和分析資料這兩個活動似乎可以分開進行,但是陳向明

(2002)認為,質的研究中資料整理和分析實際上是一個整體,不可能截然劃分 為兩個相互獨立的部分,它們之間相互來回循環,同時也受到研究中其他部分的 制約,如圖3-1 所示。

圖 3-1 資料整理和分析關係圖。取自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

五南。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清楚的研究步驟可使研究者有一個依循的方針,也可讓 進入研究情境

資料蒐集 界定研究問題

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61

讀者更明白整個研究的程序,故先以文字說明本研究的流程,之後再以圖佐之。

本研究動機的萌發乃肇始於研究者所觀察到的教育現象,發現有關綜合活動學習 領域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並不多見,而因為該學習領域並非考科,因此相較 於授課考科的教師們在授課進度壓力、專業成長方式與專業成長困擾等方面應該 有所差異,加上每位教師各方面背景條件的不同,也可能影響專業成長,因此,

研究者開始想瞭解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專業成長歷程,而在決定研究主題之 後,接著便思考如何進行研究。

正如Patton(1990/1995)所說的,一般來說質的研究集中深入研究精心選 擇、數量較少的樣本,有時甚至是一個個案,目的就是選擇資訊豐富的個案,以 說明研究所關注之問題。因此,研究者決定採取個案研究法,選擇快樂國中的小 菁老師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希望藉由瞭解她豐富的專業成長歷程,激發教師 專業發展的能量,並分析其對教育的認知、情感和價值。

承上所述,茲將本研究的步驟與流程以圖3-2 示之:

圖 3-2 研究流程

文獻探討與分析

三角檢證

研究動機的萌發 確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方法 確定研究對象擬定研究計畫 前導性研究 正式蒐集資料 資料整理與轉譯 省思、再建構 撰寫研究報告、完成論文

資料分析與詮釋

62

在研究中首先是動機的萌發,研究者在觀察教育現象之後選擇所感興趣的主 題,接著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確定研究主題、決定研究方法與確定研究對象。研 究者針對此研究主題事先進行文獻探討,而在進行正式研究之前,為了評估自己 本身訪談技巧的純熟度以及之後編輯訪談大綱的有效性,因而在2013 年 5 月 13 日事先進行了一場前導性研究,也就是經由本個案研究教師小菁老師同意之後與 她進行訪談,並進行逐字稿的謄寫,同時也向她索取相關學經歷、獲獎與研習進 修的紀錄(如附錄二、三),據以進行初步資料分析。此前導性研究的研究結果 與反思以附錄九示之。

接下來於2013 年 11 月進行研究計畫提交與修正之後,自 2013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 月正式進入研究場域,透過半結構性訪談、參與觀察與相關文件正式 蒐集資料。自正式蒐集資料開始後便進行三角檢證直到研究報告撰寫完畢為止。

資料的蒐集與轉譯如前所述是一起進行,而且要求及時,亦即資料一蒐集即轉譯 成文本,然後再進行分析、歸納與比較;這是一個省思、再建構的過程,如此可 以對已經蒐集到的資料獲得一個比較系統的把握,也可以為下一步的資料蒐集提 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據,若不然,堆積如山的資料不僅會使研究者感到無從下手,

也會使研究失去方向(陳向明,2002)。最後,完成資料的整理、分析與詮釋並 著手撰寫研究報告,於2014 年 5 月完成研究報告。

二、研究架構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本個案研究教師其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而在與本個案研 究教師初步接觸之後,考量其開始師資培育、正式成為教師的時間點,與綜合活 動領域課程綱要歷經三期的變革或實施時間大致有著相符之處;另外,參考饒見 維(2003)所提「理想教師專業發展進程」中述及各時期所展現之主要發展特性 與目標(表2-8),因而擬定本研究架構,如圖 3-3 所示。

63

圖 3-3 研究架構

本研究將專業成長歷程劃分三期,每一期各有研究重點。而各時期之專業成 長方式、影響因素、困擾及因應策略,俟研究進行後,由研究者予以歸納與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