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發現與討論

本章節皆根據研究發現進行更深入之討論,主要可區分為幾個面向:首先 說明親職化表現的文化特色;第二則為探究親職化現象;第三則進一步分析可能 的親職化現象的歷程狀況;第四則討論親職化者感受內涵為何;最後,則針對親 職化者之表現進行討論,以下試分述如下:

壹、正視親職化現象

依據本研究受訪者受訪資料分析可觀察到親職化子女長期關注於父母、手 足或是其他人的需求與行為而壓抑自己,長期下來影響自己出現壓抑情感、憂鬱 以及壓力有關的身心狀況。

由於受到中國傳統以家為重的家族主義(familism)的想法與作法所影響,

家庭中子女產生明顯照顧行為或特質,協助家庭的責任是文化中普遍的現象;而 協助家庭勞務或是分擔情緒任務,對家庭而言,多數的子女都可能曾經加以承 擔,國內學者孫頌賢與修慧 蘭(2004)也曾指出我國家庭親子關係界限較為模糊、

關係糾結的不健康或不成熟狀態,所以國內普遍存在著親職化子女的情形。再 者,目前社會上傳統孝親表現,對於無怨無悔的承擔家務或頒發孝親獎章,或表 揚為孝悌楷模,因此,對於家庭中子女親職化的表現經常是受到讚揚的或是因被 視作理所當然而在無形中不斷強化甚至強迫子女的親職化表現。

根據研究多數受訪者指出,在家庭中扮演親職的角色,多數獲得來自師長、

朋友的讚揚,然而,親職化責任的承擔逐漸成為其身心負荷的來源,成為期待解 脫而不可得的壓力,研究者發現,親職化子女受到所謂「長姐如母」、「長兄如父」

的社會文化價值影響,面對家庭狀況表現出無可奈何為自己無法擺脫的宿命觀,

研究過程中發現傳統的孝道倫理,社會道德觀強化了親職化者對自我的箝制。親 職化的子女受到文化的影響下,體認自己必須扮演父母的支持者或是夥伴,承擔 父母所分配給他的角色。親職化的子女對於單親父母具有相當積極的幫助,父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能相當依賴親職化者,事實上,可能也相當很愛親職化的子女,但當父母不是 依照孩子所需要的方式照顧子女,孩子所失去的便是體驗自己情感的基礎,影響 子女對於發展上的需求,逼迫自己「體諒」、「早熟」、「順從」與「犧牲」,往往 妨礙了孩子的正常發展,他所表現的是父母所需要的,家庭所需要的以及社會所 期待的。對於家庭需求的妥協,使得親職化子女發展出表現別人所期望在她身上 看到的東西,他們經常感受到孤獨與不受重視,他們必須表現出貼心懂事,而隱 藏自己真實的情感願望和要求。並將對於家庭的犧牲認為為自己無法避免的責 任,因此,對於自我需求卻表示未曾考慮,以家為重,壓抑自我興趣與需求。甚 至要求自己必須放棄自我需求、興趣與期待,包含在休閒育樂上的需求、未來興 趣的發展,未來職業的選擇,甚至有受訪者表示未曾知悉自己的興趣為何,而是 以家庭的需求為主要的考量。或是當期待能自家庭獨立時,面臨來自父母的責備 與自我的愧疚而不可得。

此外,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與壓力,對於問題的擔憂與煩惱往往選擇獨自 承擔,儘管有受訪者表示期待能由父母的要求中解脫,但也對於拒絕父母或是無 法達到父母要求而自責,在面對人際關係中也害怕造成他人困擾,進而武裝自 己,習慣以照顧他人為表現,對於自身感到雖身處於人群之中卻孤獨與脆弱。

可以發現,親職化子女的表現符合家族的期待與社會文化的理想,卻忽視 了自己在個體上的自主的需求,在時間的累積下,逐漸超過其所能負荷程度,影 響其身心症狀的產生,在此呼籲應正視親職化議題,如同前述親職化經驗對孩子 內在負向的深遠影響使得親職化成為一個潛在的威脅,雖然親職化的經驗使得這 群孩子有機會成長獨立,但不論何種家庭型態或結構,都有機會使孩子能邁向成 長與獨立,但在不適當的年齡承擔不適宜的角色與任務,對這群的孩子所造成沉 重的心理負荷與壓力,使這群孩子遠離自己的需求與期待,使這群孩子擔負過多 的情緒,使這群孩子感受不到關心與關懷,這些看不見的傷痕與傷痛,卻由「孝 順」、「懂事」、「乖巧」這樣合理化的糖衣而被強加在這群孩子的身上,卻藉由「吃 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樣的經驗有助於孩成長獨立而合理化,而忽視這些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庭責任將危及個人成長的自主與需求。

我國受傳統孝道觀點影響,面對親職化的孩子,甚至頒發孝悌楷模將以鼓 勵推崇,對其表現的讚賞與鼓勵,強化親職化者為家庭犧牲奉獻的表現,忽視對 個體的不利影響,以研究受訪對象而言,多數為學習成就表現良好,行為倍受肯 定,但受訪者反映出受忽略與內在負荷沉重之壓力,更凸顯對於這群表現優秀孩 子的忽視,未能倡議其需求與提供良好合適的照顧,致使其身心遭受不當對待,

與對於兒少虐待觀點一致,因此在此特別呼籲不論是家庭、學校或是社會都應正 視親職化可能對於個體的不利影響。應開始體認對家庭的付出不應是被無限上綱 的,對家庭成員的犧牲與付出也不應被視為完全地理所當然。對於過度承擔家庭 責任超齡負擔家庭任務的孩子,不應僅為提供表揚或讚賞,而應重視其年齡發展 上之需求,適時給予協助與資源,提供關懷與之支持。

貳、不足的家庭資本影響親職化現象

本研究採用家庭資本(family capital)的理論觀點,過去多數研究表示親 職化現象是由於家庭缺位所影響,由於家庭缺位可能使家庭產生失衡因而導致親 職化現象產生,依據研究受訪資料也發現親職化現象的確受到家庭結構現象所影 響,家庭缺位固然影響家庭角色的變動與任務的重新分配,顯示在家庭的衝突或 運作不良的狀況下,可能會促使家庭中子女出面協助。但據研究訪談過程中也觀 察到,除家庭缺位現象外,家庭的資源對於親職化現象的形成也具有影響。

此外,學者曾指出兒童或是青少年在某些時間點上親職的經驗是相當普遍 的(Boszormenyi-Nagy 和 Spark,1973),但若親職化的經驗為一長期的過程,承 擔的時間愈長,孩子的發展愈容易受到影響。而研究結果也顯示家庭資本將影響 親職化現象的延續,這樣的責任將隨家庭資本匱乏的運作下不斷的延續與加重。

可發現家庭資源對為親職化現象亦為考量的要素之一。

有許多的研究也發現家庭資源對於兒童的福祉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比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物質資源,在父母投入的時間和照顧,父母的心理健康於促進兒童福祉可能是更 為重要的 (Bali Ram 和 Feng Hou,2003)。而本研究也顯示家庭的父母資本,即 父母個人的資源以及時間、生理健康以及親職技巧;以及情緒上和物質上資源的 社會資本,將會影響家庭中子女所擔負的家庭任務。

尤其研究發現家庭資本受到單親父母的家庭的社會支持系統所影響。過去 針對低收入的相關研究中,曾有學者指出,儘管貧窮的壓力會將父母和兒童置於 風險中,但在親職行為的表現上,貧窮產生之影響僅有在社會支持不足的狀況下 才顯而易見(Keller and McDade,2002)。本研究針對親職責任的角色轉移也發 現類似情形,家庭缺位或是父母支一方功能無法發揮固然影響家庭角色的重新調 整與任務的重新分配。但長時間的親職承擔受到家庭的社會支持不足而不斷削弱 家庭資本所影響。

Lin(1986)曾將支持的概念區分為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以及 表達性支持(expressive support),都以個人的人際關係為手段,前者指提供引 導、協助問題的解決與行動;而後者則指分享感受,發洩情緒,情緒的支持與認 可,情感的交流與自尊支持(引自宋麗玉等,2007)。工具性支持對於單親的父母 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朋友和親戚會對其提供特有的貢獻,如受訪者表示若有其他 親戚的協助,則將能減輕其部份家庭責任,顯見工具性支持的協助能避免孩子過 早承擔相關工具性責任,將使親職化子女在家庭如工具性的家庭勞務工作上得以 減輕。且由於單親父母可能受限於工作或家庭結構改變而影響原有社交網絡,可 能減少或降低單親父母在表達性支持上所能獲得的協助,當單親父母沒有疏解的 空間時,則其照顧子女的能力也會減弱,家庭中子女會傾向於表現對於單親父母 的關心與擔心,因而無法建立他們自己與社會的接觸,而陷入了保護與功能的障 礙(Kissman & Allen 著,黃鈴翔、張意真譯,1999),促使親職化子女的情緒性 親職化責任,而若無法擴展父母之支持網絡,將使得子女角色產生逐漸產生質 變,成為父母主要的依賴對象,加深情緒性親職化的現象。

由研究中發現家庭的資本會受到父母親的社會支持網絡所影響,因而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親職化子女所承擔的任務與責任,並可能在無法擴充社會支持的情形下,不斷的 加深子女的親職化現象。

叁、親職化的歷程─角色位置、責任任務以及分擔程度三面向

本研究採取家庭系統理論觀點討論親職化現象,受到家庭系統中恆定作用 的影響,當家庭面臨缺口,將進而帶動家庭中角色以及系統上任務的變動,如圖

本研究採取家庭系統理論觀點討論親職化現象,受到家庭系統中恆定作用 的影響,當家庭面臨缺口,將進而帶動家庭中角色以及系統上任務的變動,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