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摘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瞭解童年及青少年時期經歷親職化者的經驗與任務責任,以及 親職化者面對相關角色經驗的感受,由親職化經驗者自身出發,探討親職化經驗 對自己身心發展的影響。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取向,藉由深度訪談訪問單親家庭親 職化子女,由其回溯過往承擔親職的經驗,藉以瞭解親職化形成歷程與影響因 素。本研究在機構推薦、大學 BBS 張貼訊息徵得有意願受訪對象,共取得七位受 訪者,以下將根據研究結果加以整理摘要,第一節為本研究結果與摘要,第二節 將就研究主要結果進行討論,第三節對於本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以提供相關 領域社會工作者以及機構做為參考,第四節為本研究之限制。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摘要

本研究是在探討具親職化經驗的子女在承擔親職化的角色經驗,其個人與 其他家庭系統成員的互動關係,以及承擔親職化角色經驗的子女的主觀的看法與 感受。 將依據研究結果區分為以下幾點進行說明,包含親職化的背景、親職化 表現、親職化子女的家庭角色以及親職化的影響與感受五大面向進行簡要說明:

壹、親職化的背景

就親職化的形成而言,可發現結構性、功能性之單親家庭以及衝突的家庭 中較容易出面親職化現象。以結構性單親家庭而言包含離婚家庭以及喪親家庭;

功能性單親家庭則指當家庭出現派外工作家庭、父母一方患病失功能以及父母一 方有酒癮現象因而無法履行子女養育、教育等親職角色的家庭型態;最後衝突的 婚姻關係也會出現親職化子女成為父母情緒的出口或是安慰者。

需注意的是不論是因為結構性單親或功能性單親所形成的家庭缺位情形,

並不必然為形成親職化的現象。主要在於形成單親家庭後家庭資本的變化,由於 經濟條件不佳,單親家長可能因為經濟上的需求增加其工作量,或是因為家庭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構的改變影響身心適應,而造成在照顧、陪伴的改變,並由於社會支持的不足使 得父母親的情緒受影響,而為因應家庭中的改變,家庭中會出現新的懸缺賦予某 位成員改善這些狀況的職責。

而受到中國傳統孝道觀念的影響下,社會及父母會期許由家庭中某位子女 出來分擔父母親的職責,多數依據「出生序」為主要考量,家庭中的長子女較易 成為親職化的對象,但若長子女表現不符合父母期許或是無法回應父母的要求,

父母會由較具功能的手足出面承擔。值得注意的是,比較起來,獨生子女所承擔 的親職責任要比具有手足的家庭更加沉重,原因在於無其他人可以協助分擔不論 是工具性或是情感性的親職任務,獨生子女感受更為孤單。

貳、親職化表現 一、親職化任務:

在親職化的表現上,依據學者分類為「工具性親職化任務」和「情感性親 職化任務」兩大類型。

工具性親職化任務上是包含「經濟支持與補充」、「家庭勞務協助」、「管 教照顧手足」,據受訪者表示感受到父母在經濟上的沉重壓力,故親職化者會主 動的出面希望可以協助紓緩家庭壓力,主動外出工讀以提供家庭經濟協助,而在 家務處理,照顧管教手足方面,親職化者為減緩單親父母管教壓力會主動的出面 協助,也可能是被動被要求而成為父母的協同管教者。

而在情感性親職化任務方面則包括「衝突協調」與「情緒安撫」兩大面向,

親職化子女能敏銳的覺察父母之間抑或是親子之間的衝突以及家庭成員的情緒 反應,親職化子女會主動出面協調解決父母間或是父母與其他手足間的衝突。並 會出面安撫父母以及其他手足的情緒困擾,給與陪伴或安慰。

二、角色位置:

研究的受訪者逐漸遠離親子位置以及手足位置,以親子系統為例,親職化 子女犧牲了他們自己成長所需的照顧與指導的需求,而去回應父母的需求成為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親父母的照顧者。而在手足關係中,被父母提升至教養的夥伴。

值得注意的在於在親職化的任務承擔和角色表現上,不論是工具性或情感 性的親職化任務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的加重,在任務表現的「質量」上產生 改變,以家庭經濟為例,親職化者可能由經濟的協助者逐漸轉變為家庭經濟的提 供者;而在手足照顧為例,親職化者在手足照顧責任上由協助者轉變為主要的照 顧者。

叁、親職化的感受與影響

回首親職化的經歷與感受,受訪者將自我在家庭中的定位形容為「不被重 視的隱形人」,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是受到忽略、不被重視的,雖感到自己對於家 庭的付出,但卻也表示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出,自己的犧牲奉獻對家庭來說似無意 義;形容自己為「隱藏自己的面具人」會維繫家庭的和諧,必須壓抑自己的感受;

也有受訪者表示自己是「被利用的工具人」,認為自己僅為協助家庭的工具。不 難發現親職化子女背後期待父母關注的心情。然而,也有受訪者形容自己為「協 助家庭的貢獻者」,推論出現兩類較為極端的感受,可能在於受到單親家長的肯 定,且親職化者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懷,因此對於家庭的付出感到驕傲與自信。

而在影響方面,可以區分為負向與正向兩大面向,而依其表現又可再細分為 外在表現以及內在心理感受部分。在負向的面向上,在外在表現上包含「活動時 間受限制」以及「抱持懷疑不信任」;而內在心理感受部分包括「辛苦疲累」、「協 助有限,擔心愧疚」、「自貶自卑,缺乏自信」、「故作堅強,內心脆弱」、「獨自承 擔,負荷沉重」、「責任加重,壓力龐大」,「悲觀絕望,期待解脫」;而在正向感 受的面向上,在外在行為表現部分則為「成熟獨立」、「社會歷練,處事圓融」、「面 對困境,勇於承擔」、「將心比心,鼓勵協助他人」、「自我要求,表現突出」,而 在內在心理表現部分則包含「協助家庭,肯定自我」。

肆、親職化者的展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中親職化者回顧過去經歷,親職化者表示在親職化的經驗過程中,

自己與家庭的需求包含物質上的經濟協助以及精神上的關懷。而在展望未來之 際,親職化者之期待主要以家庭為重,以弟妹表現、家庭運作為自己主要所考量,

期待弟妹順利平安並以穩定家庭為主要目標,然而,也有親職化者表示希望開始 展開自己的生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