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壹、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之現況。

二、了解高雄市國中學生公民意識之現況。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中學生其服務學習認知之差異情形。

四、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中學生其公民意識之差異情形。

五、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其公民意識之間的關係。

六、進行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對其公民意識預測力之分析。

貳、 研究問題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之現況為何?

二、高雄市國中學生公民意識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中學生其服務學習認知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中學生其公民意識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其公民意識之間的關係為何?

六、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對其公民意識預測力為何?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節針對本研究所使用相關之重要名詞與概念,加以界定與解釋,茲說明如 下:

壹、國中學生

國中學生指的是我國國民中學階段七至九年級在學學生。本研究之國中學生 以 104 學年度高雄市公立國中(以及完全中學)七至九年級在學學生,不包含補校 學生。

貳、服務學習認知

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透過有計畫安排的社會 服務活動和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 學習與發展。它能同時滿足社區的需求與學生的學習,學校與社會維持合作且互 惠的關係,有助於學生的個人成長、學術知能與社會能力的發展,重視服務者與 被服務者共同參與、共同努力與共享成果。

本研究定義「服務學習認知」為:國中學生對服務學習內涵之瞭解情形、知識 程度及看法,並以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調查 問卷」之「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量表」來做為探討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的研究 工具。本研究將服務學習認知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公民責任」、「互惠合作」、「

人際包容」、「多元尊重」等四個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者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進 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堆服務學習的認知程度愈高;得分愈低,表示受 試者對服務學習的認知程度愈低。

茲將四個層面的定義說明如下:

7

一、公民責任

培養社會責任與關懷他人的意識,促進政治功效及公民參與,了解與接觸各 種不同背景與生活情境。如服務學習時,我會試著瞭解跟我不同生活經驗的人(如 年長者、宗教不同)。

二、互惠合作

在合作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互相教導、相互學習,幫助成長。如服務學習 時,我能和他人一起合作,完成工作。

三、人際包容

人際包容是指對人際之相處與認知。包括社交技巧。如服務學習時,我遇到 新朋友,我會主動去認識他。

四、多元尊重

了解與認同自己的文化,並能尊重和欣賞他人的文化,從而帶來觀念的轉變 和自我的成長。如服務學習時,我會尊重跟我不同族群的人(如外勞、身心障礙 者)。

參、公民意識

公民意識是以權利、義務和資格為基礎,在特定時空背景下所產生的意識,

而這種意識能主導人民對於政治或公共事務的行為表現。另外,公民意識也指人 民能清楚地認知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並對所生存的社會有強烈的認同感,知 道自己的好壞與社會整體的進步是息息相關的,且願意盡力推動所屬社會之文 明。

8

本研究所指的公民意識指的是一種民眾以權利、義務和資格為基礎來為公共 利益主動參與的認知和情感,並以研究者自編的「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 與公民意識調查問卷」之「國中學生公民意識量表」來做為探討國中學生公民意識 的研究工具。本研究將公民意識之操作型定義界定為「公共事務」、「社會責任」、

「社會認同」、「公民參與」等四個層面的表現,依據受試者在量表中的得分情形進 行界定,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公民意識程度愈高;得分愈低,表示受試者公民 意識程度愈低。

茲將四個層面的定義說明如下:

一、公共事務

學生認同民主,尊重公民權,願意參與。如我認為有投票權的公民應了解候 選人及公共議題的資訊。

二、社會責任

學生對守法、納稅、維護社會正義的認知。如我認為每位公民應善盡個人義 務(如守法)。

三、社會認同

學生意識到身為團體成員而會凸顯情感和價值感。如我認為每位公民要加入 社區團體(如守望相助、資源回收),為社區盡一份力。

四、公民參與

學生以行動來體現其身為公民的本質。如我經常參與社區或鄰里環境清潔整 理活動。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現況,並分析其 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關係。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本節主要在說明本研究之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在研究範圍方面,主要針對研究對象、研究變項和研究方 法進行說明;而在研究限制方面,則針對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方法加以探 討。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三個方面,茲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以 104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市立國民中學及完全中學國中部學生為 研究對象。為使樣本具有代表性,研究主採取分層叢集抽樣的方式,依據各國民 中學及完全中學所佔的比例進行抽樣,其他學習階段的學生則不在本研究範圍之 內。

二、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以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為探討範圍,綜合相關文 獻研究歸納出七項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居住區域」、「學校規模」、

「學校地區」、「家庭社經地位」、「參與服務學習的次數」;在服務學習認知方面,

綜合相關文獻研究歸納出四個層面:「公民責任」、「互惠合作」、「人際包容」、「

多元尊重」;在公民意識方面,綜合相關文獻研究歸納出「公共事務」、「社會責任

」、「社會認同」、「公民參與」四個層面。

10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 民意識之調查問卷」蒐集所需的資料,旨在瞭解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 公民意識之現況與差異,並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間的 關係和相關情形,再進行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對其公民意識之預測力分析,最 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貳、 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力求嚴謹,但受限於下列因素,能有其研究限制,茲就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三方面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104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市立國民中學及完全中學國 中部學生,在現有研究資源無法兼顧所有研究對象下,本研究採分層叢集抽樣的 方式進行調查,在對象選取上,盡量兼顧公立國民中學及公立完全中學等兩種學 校類型的學生,將抽樣之樣本更具母群之代表性,使研究對象的限制減到最低。

二、研究內容的限制

影響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個人背景因素相當多元,在 無法涵蓋所有變項之情形下,研究者於歸納相關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後,擬從國 中學生之「性別」、「年級」、「居住區域」、「學校類型」、「學校規模」、「家庭社經 地位」、「參與服務學習的次數」等七項背景變項,來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 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情形,使研究內容的限制減到最低。

11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為採問卷調查法之量化研究。研究工具是以研究者自編之「高雄市國 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調查問卷」,以國中學生自陳方式蒐集資料,

受試者在填問卷當下,可能會因個人認知與主觀情緒等因素,對問卷內容的詮釋 有所差異,或因社會的期許、內在的防衛心理因素等,在作答時無法呈現真實的 反應,而使問卷測量結果產生誤差,影響施測結果之正確性。因此,研究者在設 計問卷時,除了在說明語中加註「・・・您所填答資料供學術參考使用,不做個別資 料的分析・・・」,以排除受試者的心理防衛;對於問卷提議的表達方式盡量簡單明 確,另外在問卷的第四部份加入複選題,希望能獲得更多國中學生在服務學習認 知與公民意識的想法;並贈送受試者小禮物,藉以增加其填答動機;之後進行各 項統計分析,讓研究工具更具信效度,使得研究結果更具客觀性,使研究方法的 限制減到最低。

12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高雄市國中學生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關係之研究,為 釐清研究主題、建立研究架構。本章共分為三節來進行相關文獻與實證研究的分 析、歸納與整理。以下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服務學習之理論分 析;第二節探討公民意識之理論分析;第三節分析服務學習認知與公民意識之相 關研究。

第一節 服務學習之理論分析

本節在歸納整理有關服務學習的文獻資料,首先說明服務學習的起源,其次 說明服務學習的相關理論基礎的影響,接著說明服務學習認知的意涵,最後說明 服務學習的類型。

壹、服務學習的起源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最早是由美國南區教育委員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定義為多元發展學生的學習機會,讓學校成為有活力有社會參與 的地方。它是一種「服務」與「學習」並重的經驗教育方式(程心瑩,2015)。「服務學 習」一詞的出現最早可追朔到 1964 年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木大學聯盟所推廣的社 區服務方案,但至 1990 年代初期才於美國蓬勃發展與茁壯(洪維佳,2010)。服務

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最早是由美國南區教育委員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 Board)定義為多元發展學生的學習機會,讓學校成為有活力有社會參與 的地方。它是一種「服務」與「學習」並重的經驗教育方式(程心瑩,2015)。「服務學 習」一詞的出現最早可追朔到 1964 年美國田納西州的橡木大學聯盟所推廣的社 區服務方案,但至 1990 年代初期才於美國蓬勃發展與茁壯(洪維佳,2010)。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