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研究者省思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改善實際遇到的教學問題,行動研究本身即為 計劃、行動、反省與修正的循環歷程,因此教學者同時身為研究者,必須不斷地 進行思考、反省與批判,以提升教學與研究的品質。行動研究的目的除了改善教 學現況外,同時也使教學工作者能經由反思獲得自我的專業成長。以下研究者分 為「學生態度與能力轉變」、「與研究諍友的關係」、「課程設計」、「教學方式」、「閱 讀理解測驗工具」、「教師自我覺知」六項來說明。

136

壹、 學生態度與能力轉變

本研究教學歷程中,研究者雖然歷經學生態度與能力的挫折和困難,但秉持 如意班導師七次原理信念,可以感受到學生們有所轉變。從一開始迷茫、習得無 助,過渡到可以自己運用心智繪圖於國語文領域課文,甚至在研究後學生學習回 饋單稱讚心智繪圖的好處與功用,這些對研究者而言,比研究進行前一心期盼學 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前後表現務必達顯著更令人感動,體會到給學生魚吃,不如教 學生如何釣魚的道理。

貳、 與研究諍友的關係

研究者在如意班並非擔任導師一職,而是以閱讀教師身份進入班上,一開始 相當感謝研究諍友,也就是如意班導師,能夠給予研究者進行讀報教育的教學機 會,總擔心影響、打擾研究諍友的帶班氛圍,因此不太敢一直請教研究諍友相關 事宜,反而是研究諍友主動協助、提供回饋與建議,漸漸打破研究者自己建起來 的心牆。十週的研究過程,研究者在與研究諍友的討論歷程中,學到許多教學技 巧與班級經營的祕訣,而研究諍友也透過對研究者教學的觀察,提供非常寶貴的 專業意見,讓研究者得以更周延來審視自己的教學,例如注意到課堂上仍是由學 習能力較佳的孩子在發言;抑或需多留時間讓孩子進行作品分享,提醒研究者不 可忽略,促使研究者對日後教學有更敏銳的觀察力,以協助每位學生的學習。

參、 課程設計

研究者結合五年級各課程領域,選用相關新聞議題作為閱讀篇章,不過第一 周因過於主觀認定,挑選一篇屬於健康知識性的新聞篇章,立刻感受到學生認為 議題太無聊的態度。因此在接下來的課程議題與引起動機活動,開始會考量學生 的需求與興趣,此外,新聞篇章議題的難易程度與新聞內容的長短,也須循序漸 進的安排,以期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自發性地對運用心智繪圖於讀報教育 課程產生興趣。

137

肆、 教學方式

本研究一開始秉持著「不設限」的精神,在研究初期留給學生許多空白的時 間,但此一美意卻未有效發生在如意班學生身上,空白時間卻變成不知道怎麼做 的求救時間,乃因研究者忽略了學生是剛升上五年級的學生,而且是第一次接觸 心智繪圖,沒有教學者的引導,當然不知如何下手,故教學方式並非是先開放後 引導,而應採用先引導後開放,以學生最佳的學習模式為優先考量。

伍、 閱讀理解測驗工具

本教學研究讓學生運用心智繪圖於讀報教育,即過程中學生將閱讀之新聞篇 章整理、組織於心智繪圖上,並在每一次讀報課程結束後,進行研究者自編三選 一之選擇題測驗,此類閱讀測驗領域屬於有範圍、單一獨立題型、題目難易度不 同,不同於研究中前後測所使用國民小學五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的標準化測驗。

故學生在研究者自編測驗的理解表現並無法直接反應於整體閱讀理解能力的表 現,若能編製一更具信效度之報紙內容題目測驗,將能提升研究嚴謹度。

六、 教師自我覺知

研究者課程進行前,原以為做好萬全規劃,等到真正進入教學現場,卻往往 出現一些非預期的教學事件,為了解決問題,除了尋求專業的意見,就是查詢、

蒐集更完整的資料。很欣慰可以在進入教學職場前,習得如何在解決問題中長智 慧,透過反思、檢討每堂課程,不斷改進、提升自己的教學品質與專業能力,以 期學生學習更快樂、更有成效。

138

13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曼娜、劉貞宜、范成芳、呂芳慈、顏靖芳、張硯凱(2007)。創造思考教學法-心智繪圖法。載於吳武典(主編),資優中心簡訊。臺北市:臺北市資優教育 資源中心。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臺(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市:心理。

行政院(2013 年 3 月 22 日)。江院長聽取「臺灣出版產業發展策略」報告。行政 院。取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aspx?n=F8BAEBE9491FC830&s=4 EC5DB716B126E35

何琦瑜(2007)。中小學現況大調查。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寫作力(頁 172-190)。臺北市:天下雜誌。

何金典(2012)。讀報教育提升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畫線 與摘要策略」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宜瞳(2011)。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人芳、趙瑜婷(2013 年 03 月 22 日)。國人每年讀 2 本書,遠低於韓 10.8 本。

國語日報, 1 版。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林美琴(2008)。兒童閱讀新識力─兒童讀書會與班級共讀。臺北市:天衛文化。

林彥佑(2013 年 4 月 23 日)。閱讀理解。國語日報,13 版。

林芳儀(2011)。國小三年級讀報教育之行動研究-以閱讀國語日報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璟芳(2012)。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讀報教育對閱讀理解效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清基(2010)。推動臺灣的閱讀教育─全民來運動。研考雙月刊,34(1),62-66。

吳清山、林天祐(2008)。讀報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75,157。

吳翠珍、陳世敏(2007)。媒體素養教育。臺北市:巨流。

洪月女(2010)。以古德曼的閱讀理論探討中英文閱讀之異同。新竹教育大學人文 社會學報,3(1),87-114。

140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詠吟(主編),學習輔導(頁 307-350)。

臺北市:心理。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小學閱讀理解篩選測驗。臺北市:教育部。

柯華葳(2007)。臺灣需要更多「閱讀策略」教學。載於何琦瑜、吳毓珍主編教出 寫作力(頁 191-200)。臺北市:天下雜誌。

柯智敏(2010 年 8 月 26 日)。讀報教育的蝴蝶效應。大紀元時報。2013 年 4 月 27 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8/26/n3006113.htm 孫易新(2002)。心智繪圖法 Mind Mapping 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1。臺北

縣:耶魯國際文化。

孫易新、陳資璧(2005)。心智繪圖學習法:筆記高手 3。臺北市:浩域企業顧問。

秦麗花、邱上真(2004)。數學文本閱讀理解相關因素探討及其模式建立之研究∼

以角度單元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

99-121。

陳怡華(2001)。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讀動機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陳資璧、盧慈偉(2010)。你的第一本心智繪圖操作書。臺北縣:耶魯國際文化。

陳虹彣(1999)。從日本看臺灣:NIE 教學法的內涵及啟示。高市文教,66,88-91。

陳世敏(2006)。把報紙當課本。北縣教育,58,37-40。

陳雅靜等國小教師群(2009)。讀報輕鬆教──28 個創意教學實例。臺北市:國 語日報。

陳志達(2011 年 7 月 21 日)。品德閱讀源源不斷提升,南投看好報得好報。大紀 元時報。2013 年 4 月 28 日,取自

http://edu.epochtimes.com.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 ticle&id=510&Itemid=39

陳入綾(2010)。以心智繪圖教學策略提昇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陳秀枝(2010)。運用讀報教育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以寶石國小六 年甲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靜如(2011)。摘要策略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以國語日 報為教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康淑華(2013)。國小二年級學童運用分享式閱讀教學於讀報教育對提升識字能力 與閱讀理解能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市。

141

教育部(2010)。「悅讀 101」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提升閱讀計畫。2013 年 2 月 19 日,取自 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436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臺北市:心理 出版社。

莊景益(2007)。心智繪圖結合摘要教學法與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四年級學生閱讀理 解與寫作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市。

國語日報讀報教育小組(2007)。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臺北市:國語日報。

馮季眉(2004)。讀報教育:推廣閱讀的另一種選擇。教師天地,129,42-44。

馮季眉(2006)。活用報紙豐富教學與生活。2013 年 2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nie/

馮季眉(2007)。讀報教育指南:語文篇。臺北市:國語日報。

彭淑娟(2011)。心智繪圖結合繪本電子書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及 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佳琳(2010)。美國閱讀教育政策發展之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3,

183-216。

黃文瑾(2009)。心智繪圖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效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嶸生(2002)。整合式閱讀理解策略輔助系統對國小學童閱讀能力和策略運用的 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莉貞(2007)。心智繪圖教學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傅瑩鈞、郭美滿、姜聰味、顏福南、禇乃瑛、許展榮、張淑貞(2009)。讀報學寫 作‧兒童版。臺北市:國語日報社。

楊惠芳(2004 年 4 月 9 日)。兒童讀報教育起跑扎根閱讀。國語日報。2013 年 4 月 27 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info/news/adv_listdetail.asp?serial=31264

楊雅斯(2012)。運用讀報實施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詹慧玲(2008)。結合相互教學法之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國中學生閱讀科學文章的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偉雄(2008)。心智繪圖與創造力。國小特殊教育,45,48-54。

142

廖久怡(2011)。心智繪圖筆記訓練方案影響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以嘉 義縣朴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趙容萱(2013 年 5 月 20 日)。黏 3C 傷眼,半小時就該休息。聯合報。2013 年 4

趙容萱(2013 年 5 月 20 日)。黏 3C 傷眼,半小時就該休息。聯合報。2013 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