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文化資源」如何影響創業之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第四節 「社會文化資源」如何影響創業之分析

一、 創業動機來自創業精神之相關論述

擁有「社會文化資源」和「創業」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呢?創業者是否可以在 沒有「社會文化資源」的條件下創業?擁有或缺乏「社會文化資源」,對創業者 將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創業」行動到底是如何決定的?這些都是我們必須了解 的問題。創業學是經濟學的研究課題之一,但古典經濟學研究並不會將「創業」

與「社會文化」相連接,而這正是本研究的任務,亦是本節的內容。

「創業」一詞 (enterpreneurship) 來自「創業精神」(enterprenurial spirit),

而「創業精神」一詞則源自從法文的「entreprende」,意思是「願意承擔」

(undertake)。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認為,「創業精神」是發起與管理 經濟資源重新分配所需要的一連串行為,其目的在於創造經濟價值。77

創業研究對於「創業精神」的看法有很多種。其中一個學派包含 Danny Miller 和 Peter Friesen 等認為,「創業精神」反應了企業對於創新性(innovativeness)、

主動積極性(proactivness)及風險承擔(risk-taking)所投入的傾向。78 另一個 學派包含查爾斯‧賀佛爾(Charles Hoffer)、詹姆斯‧克里斯曼(James Chrisman)

等則將「創業精神」定義為涵蓋新組織創立、更新及創新等活動。79管理學之父 杜拉克(Drucker)認為,創業是一種行為,而「創業精神」的基礎在於賦予理 論性及推理性能力。80佐拉(Shaker Zahra)和戴斯(Gregory Dess)則認為除了 上述結構之外,「創業精神」還應包括開發商機的結果。因此,根據上述學者的 論點,創業應是一個動態過程,在這過程中包含了「尋求潛藏機會」並「重組現 有資源」為新資源,以滿足人類現有及潛在需求,並產生新的財富。81

亞太創業學界對「創業」的看法與西方學界很接近。劉常勇認為「創業精神」

可以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為精神層面,「創業精神」代表一種「以創新為基礎 的做事與思考方式」;另一則是實質面,「創業精神」可視為「發掘機會、組織 資源建立新公司,進而提供市場價值」。82 對創業者而言,「實質面」牽涉到

77 Joseph A. Schumpet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34), pp. 32-44.

78 Danny Miller and Peter Friesen, “Innovation in Conser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s: Two Models of Strategic Momentum,” Strategic Management, Vol. 3 (1982), pp. 1-25.

79 James J. Chrisman, Andrew Bauerschmidt and Charles W. Hofer, “The Determinant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An Extended Model,”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e, Vol. 23, No. 1 (1998), pp. 5-29.

80 Peter F. Drucke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 p. 34.

81 Shaker A. Zahra and Gregory Dess,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 Encouraging Dialogue and Debat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 26, No. 1 (2001), pp. 8-10.

82 劉常勇、謝如梅,「創業管理學術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理論與模式之建立」,創業管理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些個人能力,如組織建立或應用、創造附加價值等,「精神層面」則牽涉背後 動機,如創業評價、現有資源分析、冒險評估及其他屬於「思考層面」的部分。

根據伍忠賢的看法,「創業」是指個人對新事業的開創,而「創業精神」的意義 則可闡述為「創造新的滿足或新的需求」;83呂良添則將「創業」視為一種特質 與行為模式。84 陳明璋亦指出,「創業精神」是一種求新、求變、求發展的心 態,創業本身是無中生有的歷程,即便已從無到有,仍需要不斷尋找新利益與新 機會。85

創業學研究將「利益」、「創新」、「機會」及「資源」視為創業的關鍵因 素。「創業邏輯」可被歸納為:能獲得「利益」才願意尋求創業「機會」,有「機 會」才能重組現有「資源」以創業。因此,無論從精神或其他層面切入,多數有 關「創業精神」的研究都視「利益」、「創新」、「機會」及「資源」為主要的

「創業」前提。

二、建立「社會文化資源」與「創業」的分析結構

概略說明「創業」的主要前提後,接下來本研究試圖建立分析架構,以說明

「社會文化資源」對「創業」的影響。

1991 年蘇聯解體後,一些政府官員設立自己的公司開始創業。他們發覺,

有「機會」透過現有的「資源」獲取比工資更大的「利益」。但多數官員則心存 擔憂,認為在經濟結構不穩定時,繼續做官才可保持穩定收入,並在未來獲得退 休金,藉以避免巨大風險。因此,在同一個條件下,基於對「利益」、「創新」、

「機會」及「資源」的認知差異,不同的社會成員將採取不一樣的行動。

劉常勇認為,對於「利益」、「創新」、「機會」和「資源」的認知,應包 含「實質層面」及「精神層面」。86「社會文化資源」主要影響「精神層面」,

同時亦對「實質層面」有所作用。例如,若談及中小企業發展,「精神層面」可 以包含社會對成員的鼓勵,但「實質層面」則包含社會機構或組織所提供給成員 的機會。在比較富裕的社會中,成員對於某一筆錢的看法,與較貧窮社會中的成 員不一樣,此為對上述兩層面存有認知差異所造成。同樣的,「社會文化資源」

會影響社會成員對「利益」、「創新」、「機會」,以及「資源」的認知。因此,

「社會文化資源」能夠改變社會成員對創業的看法及決定,我們由圖 2-4 來解釋:

究,第 1 卷第 1 期(2006 年),頁 1-44。

83 伍忠賢,創業成真(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頁 17。

84 呂良添,「創業導向、管理實務、人際網絡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年),頁 23。

85 陳明璋,「企業家與創業精神」,策略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1987 年),

頁 66。

86 劉常勇、謝如梅,「創業管理學術研究之回顧與展望:理論與模式之建立」,創業管理研究

(臺北),第 1 卷第 1 期(2006 年),頁 1-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圖 2-4 「社會文化資源」與「創業」之分析架構

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創業決策具有「文化層面」,對「利益」、「機會」、「資源」的認知,都 受到文化的重大影響,包括社會資本、社會網路、民族網路、家庭教育、國家文 化傳統等,且和歷史價值及新文化趨勢有關,並反應國內外的環境變化。

筆者認為,對「利益、創新、機會及資源」的「認知」將決定創業或放棄創 業之行為。根據學者 Light 的「社會文化論」及其所描述的各種社會文化因素之 結構分析,筆者認為,「社會文化資源」中所包含的各種因素影響了成員對「利 益、創新、機會及資源」的「認知」。

以「共同傳統及經驗」(tradition and experience)為例,俄羅斯自蘇聯共產主 義的社會經濟體系轉往市場經濟發展,以及臺灣自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迅速轉變 等,這些經驗影響著全國社會成員對「利益、創新、機會以及資源」的「認知」。

另外,在社會文化資源中「族群及創業遺產」(middleman and entrepreneurial heritage)方面,臺灣中小企業的悠久歷史,以及加工體系間的密切合作,都是特 殊的民族性經驗,與中國、韓國及其他亞太區域國家有所不同,亦與前蘇聯體系 不同,讓社會成員對「利益、創新、機會以及資源」有不同程度之「認知」。臺 灣所享有之密切合作傳統,讓新觀念從出現到履行費時較短,與此不同,在俄羅 斯,創業被視為相當新穎的行為,在缺乏歷史經驗和創業遺產的情況下,俄羅斯 的創業者無法快速結合資源,並獲得合作方信任,因此許多創業概念皆遭遇實踐 之困難。

本研究提及之各種社會文化層面,皆可讓社會成員對「利益、創新、機會以 及資源」等因素,產生不同程度的「認知」。例如,創業價值及態度(entrepreneurial values and attitudes)對社會成員如何認知「利益」及引用「資源」的影響特別大。

「社會資本與社會網絡」(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對於「機會」及「資源」

的「認知」程度較高,但對「利益」及「創新」方面則影響較低。「人力資本」

(human capital)對「創新及資源」的「認知」影響較大,但亦會提高「利益及 機會」的「認知」程度。同樣的,「資金資本」(financial capital)、「信任關係」

(relationship of trust)或「家庭與教育」(family and education )等社會文化資 創業

社會文化資源

對 利益、創新、機 會及 資源的「認知」

放棄創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源可能也會對某一項因素的「認知」產生影響,進而改變成員行為,促進他們採 取或拒絕創業行為。

有鑒於此,社會文化讓社會成員形成一種思考模式,對「創業精神」所包含 的「利益、創新、機會及資源」有獨特的認知程度,並以此決定是否創業。俄羅 斯及臺灣之社會成員具有不同的社會文化資源,因此對「利益、創新、機會以及 資源」的「認知」程度應當有其差別,影響其成員採取創業與否的決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民族文化 (National culture)不僅影響專業價值觀和態度,更確立了某些被納 入商業慣例和形式中,全球適用的普遍性原則。諾斯(Douglass North)曾如此 形容社會文化對經濟的約束:「他是非正式的,但儘管如此,仍非常普遍」。1作 為一種固有的社會制度,文化影響了部分的「規則」運作,且引導著社會中的共 同互動。

在制度尚未建構完全的年代,俄羅斯面臨著緩慢的市場化過程,硬體設備之 不足對於社會文化建構帶來衝擊,同時,俄羅斯文化傳統和蘇聯時代價值觀也大 幅影響了新文化的發展過程。在這一章中,筆者將重點放在蘇聯解體前後,俄羅 斯的社會環境變化,以及其傳統價值觀和新社會文化價值之發展、形成背景和原 因。

本章從俄羅斯自古以來的歷史文化特殊性開始,進行一連串的文獻回顧,最 後歸納出在共產主義瓦解後,俄羅斯社會的文化特殊行為和價值觀念之形成。

第一節 俄羅斯在不同歷史階段中的主要社會文化因素分析

由於俄羅斯是歷史悠久的國家,當我們欲談及其「舊」文化模式,必須先了 解俄羅斯最傳統的價值觀。本研究將沙皇時代至今的俄羅斯歷史分成四個階段,

並列出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中所出現的新詞彙。每一個新詞彙的出現都代表著社會 文化的新概念和新現象,藉此觀察社會變遷的進程。2

本章歸納從沙皇時代至今出現的八個新詞彙,其代表了每一個歷史階段中作 為主導的社會文化因素,以下將加以說明及解釋(請見圖 3-1)。

1 Douglass C. North,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p. 43.

2 Жером Багана, Тарасова Е.Н, “Функционировани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в языке науки и техники,”

Научная мысль Кавказа, № 3(2009), стр. 118-1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 沙皇時代

--- 蘇聯時代

--- 1990 年代

--- 現代俄羅斯社會

圖 3-1 俄羅斯在不同時代主要社會文化概念

資料來源:筆者自製

「連坐制」

(круговая порука)

「官僚體系個人化」

(персонализация

бюрократической власти)

「採購行賄」

(откат)

「關係」

(связи)

「行賄」

(взятка)

「罩」

(крыша)

「自己人」

(свой человек)

「特殊機會」(бла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 俄羅斯自古以來的社會文化特色

一、 俄羅斯自古以來的社會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