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範疇

本論文研究時代範疇界定於先秦至兩漢時期,自上古原始社會始,歷夏朝、

商朝、周朝(含春秋、戰國時期)至西漢、東漢止,運用先秦至兩漢之文獻典籍 與出土文物進行研究分析。

一、女體釋義

於生物學觀點而言,「身體」是一可研究觀察的生物存在,並因其特定的不同 生理特徵而分別構就女體與男體,前者具有乳房、子宮、卵巢、女陰等等,後者 則有鬍鬚、睪丸、陰莖等等,是一種可觸碰可研究觀察的真實「肉體」。於不同時 代不同地區社會風俗而言,「身體」又涵蓋著氣質與身份,如中國傳統社會中,婉 轉嫵媚、生兒育女、被動而服從的是女體,勇猛剛健、強勁有力、主動而權威的 是男體,是摻雜了特定氣質涵義的身/心兼具之「性別身體」。在男性優越意識中 的身體觀點則說:「亞里士多德曾說:『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為她缺少某種特 質,我們應當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在折磨著她。』至於聖.托馬 斯,則說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屬的人』。創世紀對此有一個象徵說法,

說夏娃是用亞當『一根多餘的肋骨』做成的。……本達(Banda)在《于里矣勒的 報告》裡說得更肯定:『男性身體的重要性和女人身體的重要性完全不一樣,後者

是無關緊要的……男人沒有女人也能夠考慮自身,可女人沒有男人就不能考慮她 自己。』」1除了將「性別身體」擺放到「肉體」之前,更將女體放置在男體之下,

女體是附屬於男體,由男體脫落而出的身體,是兩具不平等的身體。

本論文所指的「女體」的內涵與概念,不僅較純粹物質性的生物學「女人肉 體」概念更加豐富,亦包含了原始初民時代社會風俗觀點的「女性身體」。原始初 民時代多以母性社會為主,女性地位較男性地位優越,雖然剔除男性優越意識中 的身體觀點,卻並不將轉換成女性優越意識的身體觀點而使男體依附女體存在,

男體與女體係為平等對立的二元身體,但因本論文研究範疇以女體為主,是以女 體將為重點論述對象。因此,本論文的「女體」非固鎖的不變的純生物性之肉身 軀體,而是包括了女人肉體/女性身體與世界進行的種種關係之匯集與交流,以 及身/心不分交互溝通作用所呈現的流變狀態與現象。

二、神話釋義

中國「神話」一詞,係由梁啟超為第一使用者,2而漢語所使用的「神話」是 由日語轉譯而來,日語中的「神話」,在英語則是「Myth」,其他歐洲語系中,如 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等等,myth此一詞彙皆源 自希臘語mythos(muthos)。公元前八世紀或更早的荷馬時代(約前 12 世紀─前 9 世紀),muthos一詞的語意是「話語」或「被說的一些故事」,直至公元前六世紀 希臘抒情詩人品達爾(Pindaros,前 522-前 488)時代,muthos一詞才有了「說 關於神性存在的話語或故事」的意思。或另有一說,乃是因荷馬史詩3的巨大影響,

希臘人將原指story或tale的muthos逐漸演變成神或英雄的故事,後被羅馬人所承繼 與接納,傳播至世界各地。4此兩種說法都是使muthos一詞由一般性的話語或故 事,演變成了專指神或英雄的故事。

1 [法]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1999,原著 最早版本年 1949),頁 3。

2 梁啟超於 1902 年 1 月在橫濱創辦《新民叢報》半月刊,並在 1902 年 2 月 8 日開始連載其系列專 題文章《新史學》,其中一篇題為〈歷史與人種之關係〉,於該文中第一次使用了「神話」此新名 詞。梁啟超:〈歷史與人種之關係〉,《梁啟超全集》第三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頁 744。

袁珂誤以蔣觀雲於 1903 年同發表於《新民叢報》〈神話、歷史養成的人物〉一文,而視其為第 一使用者,詳參袁珂:《中國神話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最早版本年 1988),頁 5。

3 「荷馬史詩」係指相傳由古希臘盲詩人荷馬(Ὅμηρος,約前 9 世紀-前 8 世紀)所創作兩篇長 史詩《伊利亞特》(Iliad)和《奧德賽》(Odyssey)之統稱。

4 [日]松村武雄:《神話學原論》(日本:培風館,昭和十五年版,1940),上卷,第一章〈序論〉。

轉引自王青:《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 28-29。

然而,倘若作為一個學術概念,前述的說法並無法滿足神話一詞的定義。關 於神話的定義,民初文學巨匠魯迅(1881-1936)言:

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 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大抵以一「神格」為中 樞,又推演為敘說……。5

神話是原始初民用以解釋周遭萬物人力所不能及的異常變化,以一個「神格」為 核心鋪陳敘說,後因人敬畏此一「神格」而有了各種言行來歌頌、崇拜、祭祀此 一「神格」之靈,因此魯迅認為神話也是宗教萌芽之始,美術的由來,也是後代 文章及小說的本源。袁珂(1916-2001)則基於如魯迅等人所定義之「狹義神話」

概念,提出「廣義神話」概念以區別:

原始神話產生於原始社會,並不是到了階級社會它就會消亡了。到了階級 社會,它仍然通過群眾的口耳相傳,在流傳,在發展,在演變。並且在階 級社會尤其在我國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又隨時產生了許多新的神話。……

這類神話,非古典派學者狹義的界說所能概括,我們只好稱之為「廣義的 神話」。「廣義」者,自然是相對「狹義」而言,主要的意思有如下兩端。

一是經歷的時間長,從原始社會貫穿到整個階級社會,直到不久以前,還 有新的神話產生。二是涉及的方面廣,從天文、地理、歷史、醫藥、民俗、

宗教、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文學、藝術……裡,

都可見到有神話的蹤跡。6

其認為「廣義神話」應含有七項要素:第一,物我混同、萬物有靈的主導思想;

第二,以變化、神力和法術為表現形式;第三,不僅只以神格為中樞,或用以表 現神的行事,人神同臺演出的記載亦是神話;第四,具有意義深遠的解釋作用;

第五,對現實採取革命的態度;第六,時間與空間的視野廣闊;第七,流傳廣,

5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2006 增訂一版三刷),頁 13。

6 袁珂:〈再議廣義神話〉,收錄於馬昌儀編:《中國神話學文論選粹》下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

1995,原載於《民間文學論壇》1983 年第 2 期),頁 318-319。

影響大。7袁珂並非否定了狹義神話的定義,而是將神話的範圍擴大,並延長了神 話的時間。

再如英國劍橋大學希臘古典文學教授柯克(G.S. Kirk)大致整理了各種不同西 方學者對神話的觀點與定義:

諸如十九世紀的自然神話學派(全部神話都是自然演進的寓言),或安德 魯.朗的理論(神話主要是因果論的),或馬林諾夫斯基的學說(神話非病 原學的,而是社會現實及信仰的認可或「特許狀」[charters〕),還有簡.

哈里森對羅伯森.史密斯和J.G.弗雷澤的發展(所有神話產生於對宗教儀 式的誤解),弗洛伊德(神話與夢一樣,是潛意識的恐懼與欲望的反映),

克魯克洪則發展了弗洛伊德和迪爾凱姆的理論(神話與宗教儀式同樣是憂 慮的「調節反應」[adjustive responses〕),或榮格的理論(神話是集體 無意識的表現,它取決於思想和符號的原型形態(archetypal patterns〕), 或厄恩斯特.卡瑟爾(神話是世界的特殊方面刺激的反應),或拉德克利夫

-布朗對馬林諾夫斯基的發展(神話是社會秩序的心理構建),或列維-施 特勞斯(全部神話都是共同的心理和社會的結構的複製),或伊利亞德對馬 林諾夫斯基的發展(神話的功能是暫時恢復到富於創造力的過去之中),或 V.W.特納對迪爾凱姆和馮.根納普的發展(神話是普通生活中自由權的重 建)。8

由此段文字看見了不同學者對神話有不同的觀點與定義,大致來說,在人類學、

社會學、神話儀典學範疇裡,神話被原始初民認為是真實、神聖而敬畏的存在,

是一種社會現實,因此神話是具有解釋周遭世界自然萬物起源變化,或原始初民 社會現實、信仰文化與道德典範等人類活動的重要功能性質,如J.G.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1854-1941)、馬林諾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1884-1942)、

迪爾凱姆(Émile Durkheim,1858-1917)、克魯克洪(Clyde Kluckhohm,1905-

1960)、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1907-1986)等人即持此論點。於心理學領域,

7 袁珂:《中國神話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最早版本年 1988),頁 5-6。

8 G.S.柯克:〈論神話的界說〉,收錄於[美]阿蘭.鄧迪斯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論文集》

(上海:上海文藝,1994,原著最早版本年 1984),頁 72-73。

神話則具有跨文化、無意識共同乘載人類永恆象徵(symbol)9與原型(archetypes)10 的性質,透過故事的形式,具有將這些象徵與原型持續傳遞下去的功能,如弗洛 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等人 即持此論點。符號學派中,神話則被視為符號活動的產物之一,是世界的特殊方

如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évi-Strauss,1908-2009)等人持此論點。11

於神話學領域,關於神話的定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看法,倘若想要為神話定

10 「原型」(archetypes)係由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基於弗洛伊德所提出「原始殘餘」(archaic remnants)

進一步建立的學說。弗洛伊德發現許多夢所呈現的形象和聯想並非屬於作夢者的個人經驗,卻跟 原始的想法、神話和儀式非常類似,這類夢的形象弗洛伊德稱為「原始殘餘」。榮格則說:「對於

『原初殘餘』──我稱之為『原型』(archetypes),或『原初形象』(primordial images),……『原 型』這個用語也常常被誤解為意指某些固定的神話形象或母題。但是,這些神話形象與母題只不

神話主要想表達的當是人與自然、文化、世界間的種種聯繫關係,正如楊利慧對 神話下的定義:

神 話 是 有 關 神 祇 、 始 祖 、 文 化 英 雄 或 神 聖 動 物 及 其 活 動 的 敘 事

(narrative),它解釋宇宙、人類(包括神祈與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 起源,以及現時世間秩序的最初奠定。13

(narrative),它解釋宇宙、人類(包括神祈與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 起源,以及現時世間秩序的最初奠定。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