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祭與女魃火焚

第五章 關於女體的巫術

第二節 關於女體的禳災巫術

一、 祭與女魃火焚

「 」,甲骨文字為 、 、 、 ,47正面為人形,下面為火,似人立於火 上,是用人作為獻祭犧牲求雨之祭。陳夢家將其早期著錄〈商代的神話與巫術〉

中所記甲骨卜辭之「 」字,48合併胡厚宣〈卜辭中所見之殷代農業〉中所記之「 」 字,49重新整理分成三類:其一, 與雨,如:「 从雨─ 亾其从雨」(《前》5.33.2)、

「 雨─勿 亾其雨」(《乙》5351+5644+5918+6098)、「今日 从雨」(《續》

4.18.1)、「 雨」(《下》22.14)、「 雨─不雨」(《甲》637)等;其二, 巫,如:

「 , 雨」(《乙》1228,6319)、「 雨─ 亾其雨」(《佚》1000)、

「 ─ 亾其从雨」(《前》6.27.1)、「其 高,又雨」(《粹》657)等;其三,

于某(地),如:「其 于 」(《下》15.2)、「 」(《粹》654)、「于舟 雨─

于 雨」(《甲》637)等,透過三類整理考釋 字而後言:

45 相關奠基牲的資料,可詳參黃展岳:《古代人牲人殉通論》(北京:文物,2004),頁 14-18;詹 鄞鑫:《心智的誤區:巫術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教育,2001),頁 558-562。

46 十五種用人牲的方法分別為:俎、伐、 、 (即 )、沈、 、 、 、尞、卯、 、 、彈、

用、 。詳見姚孝遂:〈商代的俘虜〉,收錄於《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

頁 337-390。

47 多數學者認為其為「 」字,如陳夢家、胡厚宣、于省吾、姚孝遂,而裘錫圭認此字應為「 」,

讀為「焚」。見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最早版本年 1956),頁 602;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文物》(1974 年第 8 期),頁 59-60;于省吾:《甲骨 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序頁 7-8;姚孝遂:〈商代的俘虜〉,收錄於《古文字研究 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頁 337-390;裘錫圭:〈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收錄於

《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1983),頁 22-26。

48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 20 期,1936 年 12 月),頁 563-566。陳夢家在

〈商代的神話與巫術〉中本將卜辭「 」字記為「赤」,及至《殷墟卜辭綜述》才更定為「 」。

49 胡厚宣:〈卜辭中所見之殷代農業〉,《甲骨學商史論叢》二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5), 頁 111-113。

以上之 作 或 ,象人立於火上之形,《說文》:「 ,交木然也。」《玉篇》:

「 ,交木然之以尞祡天。」與此是否一字,尚不可必。 與雨顯然有直接 關係,所以卜辭之 所以求雨,是沒有問題的。50

據此可知, 祭的方式是使用交木於下以火焚燒,獻祭活人立於其上,而此儀式的 目的性在於向天祈雨。再略舉數例甲骨卜辭中 祭文例:

甲申卜,賓貞: ?(《合集》01123)

貞:今丙戌 ,有從雨?(《合集》09177)

戊辰卜, 于尊?(《合集》32289)

壬辰卜, ,雨?(《合集》32290)51

位於「 」字後作為賓語的,大概多數是被焚以求雨之人的名稱,如 、 、 , 大抵皆為女子之名, 似乎不是專名,但應亦是指某種女子的名稱。52而關於被 作為獻祭犧牲的女子身分,于省吾認為是女奴隸,53姚孝遂認為是女俘,54陳夢家 認為是女巫,55胡厚宣以及裘錫圭則認為可能是女奴,也可能是女巫,而當以女巫

50 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最早版本年 1956),頁 602。《前》係指羅 振玉:《殷墟書契前編》(1931 年重印本);《乙》係指董作賓:《殷墟文字乙編》上輯、中輯、下 輯(1943、1948、1953);《續》係指羅振玉:《殷墟書契續編》(1933);《下》係指羅振玉:《殷 墟書契後編》(1916);《甲》係指董作賓:《殷墟文字甲編》小屯第二本(1948);《佚》係指商 承祚:《殷契佚存》(1933);《粹》係指郭沫若:《殷契粹編》(1937)。

51 轉引自趙容俊:《殷商甲骨卜辭所見之巫術》(臺北:文津,2003),頁 263,該書頁 475-477 尚 有作者整理諸多甲骨刻辭所見「 」字用例,《合集》係指郭沫若主編:《甲骨文合集十一冊》(北 京:中華書局,1977-1983)。其餘「 」字諸例整理,可參胡厚宣:〈卜辭中所見之殷代農業〉,

《甲骨學商史論叢》二集(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1945),頁 111-113;陳夢家:《殷墟卜 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最早版本年 1956),頁 602;裘錫圭:〈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 土龍〉,收錄於《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1983),頁 26-30 等。

52 裘錫圭:〈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收錄於《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1983),

頁 30。

53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79),序頁 7-8、頁 380。

54 姚孝遂:〈商代的俘虜〉,收錄於《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頁 372-373。

55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 20 期,1936 年 12 月),頁 565;陳夢家:《殷

為多,56無論是女奴或女巫,作為犧牲獻祭的性別都是以女性為祭品。

祭是用以祈雨,而用以獻祭者的身分皆為女性,其中是否有著一定的關聯 性?首先,神話傳說是原始初民在探索其所身處的世界時,欲對於不瞭解之自然 現象作解釋與說明而產生。原始初民相信著世界萬物之間都有著神祕的力量在暗 地裡發揮作用,他們透過想像的方式,利用口語敘述表達,衍生出一種集體思維 的體系,因此形塑出了許多神話,企圖以一種它們所能理解的說法尋求緩和、妥 協,以及澄清人類生命之中曾經歷過的種種生存衝突。若天不雨造成旱象,食物 便可能因此短缺,生命也將遭受到威脅,當面臨食物與繁殖遭遇挫敗之時,原始 初民通常相信是受到其他的他們所未知存在物在暗地裡發揮神祕的力量的結果,

他們將原先對一無所知或不確定對象的焦慮心理,幻想出一個具體化的對象,使 對未知力量的焦慮,轉化為有一個使人感到明確恐懼的指向,這些未知的存在物 也許是威力強大的「神」,也可能是其他威力較小的超自然物如妖怪、鬼魅等。這 些神/鬼其實都是原始初民透過原始思維,將未知的事物所賦予的明確形象,是 他們恐懼、焦慮或期待心理的具體化象徵。

象徵(symbol)「可能為人們日常生活所見,卻在傳統和表面的意義之外,擁 有特殊意涵,蘊涵著某種對我們來說模糊、未知、隱而不顯的東西」,57並且透過 象徵所表示出的,永遠比具體概念的表面直接意義更多的東西,它是自然、自發 的產物,「沒有任何人能夠從理性思維出發,在推得邏輯結論或深思熟慮之後,再 給予它『象徵的』形式。」58我們可以了解許多神話或傳說的人物,是因原始初民 心中的恐懼焦慮與追求安全感而表象出來具體化象徵,但是原始初民不曾反省他 們所運用的任何象徵,甚至他們不曉得甚麼是象徵,因為在他們的心中,一切是 自然、自發的產物,不具有科學理性、邏輯思維的原始初民們,只是依照著自我 生活經驗與代代相傳的原始思維去執行每次的行動,而擁有造成旱象能力的旱鬼 或旱神,便是依據了其真實生活經驗塑型而成的產物。

當時人們以為天之不雨,旱象叢生,乃是因為有旱神/旱鬼能力在暗地裡發

墟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1988,最早版本年 1956),頁 603。

56 胡厚宣:〈中國奴隸社會的人殉和人祭〉,《文物》(1974 年第 8 期),頁 59-60;裘錫圭:〈說卜辭 的焚巫尪與作土龍〉,收錄於《甲骨文與殷商史》(上海:上海古籍,1983),頁 31。

57 [瑞士]榮格(Carl G.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 緒文化,1999 初版,2007 七刷,原著最初版本年 1964),頁 2。

58 [瑞士]榮格(Carl G. Jung)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 緒文化,1999 初版,2007 七刷,原著最初版本年 1964),頁 42。

會作用的緣故,陳夢家即言:

人對于罪惡有希望可以指名斥責的需要,在急切中有不問情由任意嫁禍的 嬾性;故一旦天旱第一要想像出旱鬼的形態可以造象斥責之,第二是在人 群中尋找旱神的替身。59

在這種找尋替身的過程裡,原始初民形塑出了旱災是因為有魃滯留於當地的結果,

祭是透過逐女魃此行為來進行祈雨,而在 祭中所獻祭之人則是被視為魃的化 身,魃為女身,因此尋找的替身也就都為女性。

關於魃的神話記載,《山海經》云:

有係昆之山者,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 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 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 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60

魃為天女,在下凡間對抗蚩尤勝利後卻無法復返於天上,而其所在之處總是顆雨 皆無,叔均向黃帝訴說了此狀況,遂將魃安置在赤水以北的地方,然魃有時會離 開赤水之北到處遊蕩,其所到之處總是帶來旱象,人們於是驅逐她,在驅逐前總 會先開好水道,挖通溝渠,順利驅逐魃後天即降下甘霖。

魃為天女,本居天上,奉令下凡對抗蚩尤並且獲得勝利,如此有功之人卻在 下凡之後無法復返,這是一種奇特的現象,她回天上的聯繫被切斷,被放逐在異 世界之中,天界的壽命形同死亡,只能滯留於人間各處遊蕩,並且為人所厭棄驅 趕。而既是驅逐魃,為何變成焚燒魃的化身?此處可注意到以火焚燒這個行為的 意義,《墨子.節葬下》曰:

59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 20 期,1936 年 12 月),頁 525。

60 袁珂校注:《山海經校注.大荒北經》(臺北:里仁,2004 臺權版二刷),頁 430。

秦之西有儀秉之國者,其親戚死,聚柴薪而焚之,燻上,謂之登遐。61

此處係指儀渠之國這個地方在人死後施行火葬,而火葬的意義是為了使靈魂乘火 上天而得到永生。62火葬焚燒的是已經死亡的軀體,所求的是靈魂不死,藉由火使 靈魂抵達不死之地,但活人火焚所求的卻是肉體與靈魂並生,63此種思想觀念在凡 人升為仙人的神話傳說中經常可見其記載痕跡。64

祭所選焚燒之人為女性,是為旱魃之替身,燃木焚燒的用意並非在驅逐旱 魃,而是藉由焚燒的方式使旱魃的肉體與靈魂同時回歸天上世界,讓這個下凡後 無法復返天上的魃,可以透過火焚儀式,使其得以順利復返,當旱魃順利回歸之 後,人間旱象也就因此獲得解除。另外,《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此記載:

夏,大旱,公欲焚巫尪。65

杜預注曰:「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 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此處的欲焚之巫 無誤為旱魃的替身,而另一種被選中的聖化祭品──尪,則是由於其面目朝天,

杜預注曰:「巫尪,女巫也,主祈禱請雨者。或以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 向,俗謂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為之旱,是以公欲焚之。」此處的欲焚之巫 無誤為旱魃的替身,而另一種被選中的聖化祭品──尪,則是由於其面目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