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希臘神話中,有座島名為Cyprus,其王喚作 Pygmalion。

王善雕刻,雕成一象牙少女像Galatea,至善至美。Pygmalion 因思慕其美、坐立不安,遂禱求愛神Aphrodite 賦予雕像生命,

使兩人結為夫婦(改寫自林語堂,1976)。

此一期望歷久而成真的神話,後被教育界與社會心理吸 納,以Pygmalion effect 指涉自己與他人對己的期望,終將會影 響自己的行為。筆者在實習過程對於「期望」感受尤深,對於 實習的內容曾有期待成真的感動,亦有過期望難圓滿的失落。

圖:Pygmalion et Galatée, Anne-Louis Girodet-Trioson,1813-1819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實習制度常見於專業教育,如醫師、教師、心理師、律師、會計師、記者等,

對於專門職業的人才培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儘管低薪甚至無薪的青年 實習在林柏儀(2010)眼中看來是「以實習訓練之名,行剝削之實」的行為。社會 工作實習生不但付出無酬勞力,有些機構還向實習生收費;於此同時,各校實習 規定並未一統,且包括實習次數、時數、學分、年級、專業教育品質都是有待商 議之問題(莫藜藜,2007);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實習教育在社會工作專業訓練中 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Stein 於 1961 年曾就實習教育對於社工專業人員培養過 程中的貢獻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實習經驗遠較其他專業教育課程來的重要,更是 專業人員自我覺察的來源(引自曾華源,1995a)。許祖維(2007)透過質性訪談,發 現有些受訪者藉由社工實習以確認投身社會工作就業職場的意願與適合性,及作 為畢業後是否以社會工作為就業考量的判準依據。且相較於大學部的學生基於利 他主義,研究生由於研究所的實習教育,將有利發展對於專業的承諾(Csikai &

Rozensky, 1997)。由此我們可以肯定社會工作實習影響學生專業承諾與職涯發展 甚鉅;尤其對研究所的學生來說,社會工作實習更是在專業課程中與實務接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並肯定未來方向的一個重要試煉。

早在1950 年代「台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中設立的「社會行政科」,便已開 設社會工作實習課程(鄭怡世,2006),而社會工作實習教育更在 1971 年由內政 部與教育部所召開的「社會工作教學做研討會」決議為必修專業課程之一,此後 成為社會工作系(組)的共同經驗(內政部、教育部,1971;曾華源,1995a;劉可 屏、王永慈,2002;莫藜藜,2007;林萬億,2010)。台灣社會工作實習的實施 已長達六十年,被列為必修科目的時間也已近四十年,其目的何在?

社會工作實習能將課堂的學習經驗帶到生活之中,提供學生機會以應用和整 合在其他課程所學習的內容,以及提供學生整合理論與實務的機會(Bogo &

Vayda, 1998;Gelman & Lloyd, 2008)。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進一步說明:社會 工作實習是社會工作專業提供指引與學習,將學生社會化為實務工作者、提供連 結和整合理論和實務的教學方式,實習教育在實務場域中連結課堂所學的概念和 理論,在此課程中教室與實地(field)是相同重要的,提供發展專業實務不可或缺 能力之基礎。實習教育提供方針、實習教學訓練、並與實習教育場域、實習督導 持續的對話辯證(Council on Social Work Education [CSWE],2008)。

社會工作實習將課程知識立體化,是社會工作最重要之機制(陳麗欣,

2004),但實證研究卻指出學生反應無法在實習過程中覺知專業有效性(曾華源,

1993),甚至兩者之間呈現負相關,當實習教育與督導成效越佳時,正向專業認 知度越低,此情形肇因於實習生者眾,實習機構的學習品質難以掌控,而無法獲 得完善的教育訓練(白倩如、丁慈柔、李仰慈,2010)。實習中的學習目標是由專 業的實習督導、機構所關注的焦點、學校的期待與學生表達出的學習需求所形成 (Bogo& Vayda, 1998),而期待經由經驗學習而來,且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所持的期 待是甚麼,當人們的期待與實際狀況愈相符合,其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則會愈高 (王淑貞,1999);然而,當研究生期待進入實習場域得以實作助人技巧,並與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論相連結時,在一項跨國研究調查中,實習督導卻皆反映出協助學生整合理論與 實務是最主要的挑戰(Sholnik, Wayne, &Raskin,1999),周虹君(2002)的研究中,學 生反映無論學校督導或機構教學者多著重在支持的功能發揮,但培育學生結合社 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能力較少,無怪乎學生也認為專業知識的運用是困難的(曾 華源,1995b);其次,以國內實習狀況而言,歷來仍有實習的標準不明確、碩士 班的實習目標欠缺整體規劃(劉可屏、王永慈,2002)、課程設計或教學內容與實 務脫節、實習課程不足以滿足實務需求、社工教育界對於實務認知不足、教育界 與實務界之間互動缺乏平等、信任與互相尊重(曾華源 2004;引自陳麗欣,2009) 等問題。簡言之,教育界、實務界與研究生三者對於彼此之期待、研究生能力實 際具備的程度、以及缺乏一個完整規劃的實習模式,這些都可能是造成期望落差 的原因。

檢閱我國社會工作的相關文獻,總括來說實習相關的文章並不多見。從碩博 士論文來看,許展耀(2005)分析 1990-2003 年社會工作碩博士論文,其將社工發 展體制與社工教育歸為一類,命作「專業體制」,其中僅占總體碩博士論文的 3.81%;其次,在期刊論文部分,林萬億、沈詩涵(2008)針對社會政策與社會工 作學刊、台大社會工作學刊、台灣社會工作學刊、東吳社會工作學報、台灣社會 福利學刊與社區發展季刊,自創刊至2006 年止之 2,934 篇期刊論文進行整理,

其中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實習、督導相關被歸類為「教育」一類,亦僅佔整體論 文之1.9%,由兩者之歸納可知,社會工作教育在社工研究中並非主流,而實習 教育更是其中的次領域。

在我國碩士論文部分,直至2001 年,方有以社會工作碩士為研究題材者,

計有五篇碩士論文(劉光第,2001;周虹君,2003;黃慧娟,2004;郭世豐,2006;

莊凱翔,2009),分別從女性主義、實習滿意度、社工專業教育分階、行銷認知,

以及專業教育中的師生關係,討論社會工作教育,並提供己見。雖然以不同角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反映出各自的研究生觀點,然而從整體論文規模來看,以碩士生為主體的研究仍 有不足。而社會工作實習之研究則有四篇(陳圭如,1989;孫燕美,1991;胡慧 嫈,1993;周虹君,2003)分別就實習課程滿意度;實習學生之學習動機、自我 概念;課程教學與學習情形;以及碩士班學生實習安置的學習滿意程度進行評估 研究。四者皆是由學生的觀點作評估,以提出社工實習課程的建議。上述論文出 發點雖與筆者精神相近,然而前兩篇論文以大學部學生進行施測,而周虹君(2003) 的研究雖針對碩班學生,然有效樣本只有94 份,因此要對整體研究生之實習狀 況做瞭解仍有外在效度的疑慮。

再就期刊與研討會論文的文章來看,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透過資料整理我 國實習的課程規劃實施、問題與現況(林桂碧,1988;劉可屏、王永慈,2002;

陳麗欣,2004)。第二類則是以實習機構與實習教學者為探詢對象:如探討實習 機構安置條件(胡慧嫈,1992)、瞭解機構實習教學者之教學需求及對學校教學配 合期望(曾華源,1993)。第三類是對於學校實習教學者:如教學效能影響因素(曾 華源,1989)、教學者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之調查(曾華源,1994)。

第四類則將焦點放在實習學生身上。包括影響實習成就感因素(呂民璿,

1985;引自劉可屏、王永慈,2002)、學生實習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曾華源,1987)、

東海大學學生選擇實習安置機構考慮因素及需求(曾華源,1992)、對實習機構教 學內容認知(曾華源,1995b)、專業勝任能力完備性與機構實習成效(陳麗欣,

2009),皆透過自我填答的問卷施測,從實習學生的動機、認知、能力與表現,

以了解學生的實習狀況,並提供具體的因應策略。而沈慶盈(2010)對於良好實習 經驗之探究,也僅透過質性訪談聚焦在學生與機構督導關係上。

經由國內文獻的探討,筆者發現過去研究雖有對實習學生的內在驅力與表現 行為之探討,可作為本文實習生自我期待相關因素的參考文獻。然而,針對社會 工作碩士班學生實習課程的相關研究則幾乎付之闕如。同時,近年國外許多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致力從不同面向進行討論,欲提升實習之成效,如有學者意欲找出一套可以衡量 學生表現的評估標準(Reid, Bailey-Dempsey, &Viggiana, 1996;Bogo, Regehr, Hughes, Power, & Globerman,2002;Regehr, Bogo, Regehr, & Powe, 2007),探討實 習準備與督導品質對實習滿意度之影響(Kanno, Koeske,2010)、改善督導關係 (Knight,2001)、探討社會工作實習標準是否合宜(Raskin, Wayne, & Bogo, 2008)……等;但過往研究卻少有以研究生為研究對象(GlenMaye & Oakes, 2002);而在討論實習議題時,瞭解學生的觀點是相當重要的(Wehbi, 2009)。筆者 在大學與碩班的實習中,因為實習期待而增強了投入實習場域的能量,但同時也 有受阻之經驗,期待本篇論文可藉由自身為研究生之身分,作為在教育界與實務 界之間的中介者,探討社會工作碩士班學生之實習期待,以及瞭解實際實習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