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內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包括時數、與機構的連繫合作方式、在職實習等標準皆應受檢視,發展不同取徑之實 習模式,以實證檢驗學生學習成就與教育之成效。

經由本節之探討,除了瞭解國際的實習制度趨勢之外,對於國內實習學生立基在 怎樣的制度設計之下從事實習活動亦能有所了解;此外,可描繪出在社會工作實習裡 頭的兩個場域與三個重要的角色:學校─學校督導、學生、機構─機構督導;此三者 對於實習內涵的互動與影響將在第三節做更進一步的探討。

第三節 社會工作碩士班實習內涵

社會工作被定義的內容,影響著社工教育的內涵(趙維生,2008),Payne(2006)曾 提出社工教育應同時包含保守觀點與進步觀點,保守觀點意味著制度安排本身為公平 正義,社工透過幫助個人、家庭或社群以適應社會制度;進步觀點則將社會結構、政 府政策與制度視為不公平和不正義的,社工應針對社會結構以帶動社會改革。而社會 工作實習的目的,則是為了協助學校教育完成培養專業人才的目標,具體展現社工教 育之所學,因此社會工作教育與社會工作實習之內涵是互為因果、相互模塑的進程,

而實習內涵必不可忽略微視面在現行結構與制度下所執行的工作方法,以及從更高層 次對於社區、社會政策的改革。

本節的討論將由實習的內涵開始,解釋實習情境的相關理論為次,接著討論對於 實習內涵與期待的影響因素,並據此繪成第四節之研究架構圖。

壹、 社會工作實習內涵

依史柏年、侯欣(2003)之見,社會工作實習的內涵可依據工作的性質分為福利服 務、社會行政、社會調查研究;依與案主接觸的程度分為直接社會工作與間接社會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作;或依工作方法可分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等不同的類 型。周虹君(2003)認為學生實習時的實習內容,分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

行政工作、研究工作、方案設計工作及其他等。筆者根據文獻,兼採考選部(2008)專 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社會工作(福利)實習或實地工作認定標 準,將實習內涵分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研究、方案設計與評 估、社會政策與立法倡導、實習作業撰寫、其他行政庶務之協助,詳如下述討論7

一、 個案工作

社會個案工作是社會工作的服務方法之一,在服務過程裡,個案工作者和案主或 案家之間維持著面對面或是一對一的專業關係,運用專業知識及技巧協助失調的個人 從事至少下列三方面之改變:(1)改善環境,增進實際生活適應;(2)調適社會關係,

建立良性互動網路;(3)調適自我功能,促進人格發展(李增祿,2002)。在考選部(2008) 的實習認定標準中,認為實習生的工作內涵應有:(1)建立關係技巧、訪視技巧與會 談技巧演練;(2)社會暨心理評估與處置;(3)個案管理及資源運用;(4)紀錄撰寫。因 此,下將討論個案工作、個案管理之工作方法,以及實習生在實習期間所參與的工作 項目。

個案工作的基本過程包括(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接案、初期評估與 社會診斷、訂定改變目標、選擇服務計畫、建立工作協議、持續社會治療、整體評估、

結案與追蹤。個案管理與個案工作皆含執行心理和社會此種多方面的評量、發展目標

7 本研究欲藉由量化典範的研究方法,以建構出國內研究生對於實習內涵的想法與經驗的整體圖像,

雖經由文獻回顧整理出實習內涵的類型,然類型化的結果,對於更細膩的實習內涵以及研究生主體發 聲的力道勢必將有所取捨,因此筆者在此提醒自己,這是本研究的限制,雖可藉由提升問卷的信效度、

設計開放式問題等方式而擴增資訊來源,然而資料的討論還需小心謹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和介入計劃,且都在案主達成目標時終止工作。惟個案管理傾向強調運用社區資源以 協助案主滿足其需求(Frankel&Gelman,1998;引自黃源協、陳伶珠、童伊迪,2006)。

個案管理的工作項目(Weil 等,1985;引自 Vourlekis &Greene,2000)包括案主的 確認和外展、個人和家庭的判定及診斷、服務計畫和資源確認、連結案主到需要的服 務上、服務的執行和協調、服務遞送的監督、倡導資源之獲取、評估等八項。黃源協 等(2006)將個案管理的流程分為個案篩選與關係建立、評量與目標設定、介入計劃擬 定與資源確認、介入計劃執行(含直接服務、資源連結與倡導)、監管與再評量、結果 評估與結案(含追蹤)等六階段,可參見圖 2-1。

圖2-1 個案管理流程圖 資料來源:黃源協等(2004)

社會工作紀錄的目的(Wilson,1982;引自黃維憲、曾華源、王慧君,1985)在於能夠 提供服務的證明、持續服務工作、服務品質的掌握、組織工作員的思慮、方便督導查 閱、專業間溝通、是否適合提供服務、法律行動中的機構自衛工具、治療的工具、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學的工具、評價與社會研究等十一項。鑒於記錄的重要性,因此在實習過程中,實習 生往往被要求在評估開案、個案會談、家庭訪視、協同跟訪等活動後提交記錄報告。

綜合前述,實習生在個案工作的方法中,面對個案與案家的種種需求,在接案、

預估、建立處遇計劃、評估、結案與追蹤的過程中,於專業的理論框架下,透過資源 開發與轉介、與其他專業合作、以及社會工作技巧達成建立關係、治療性改善的目的。

雖有完整的工作歷程,但在機構實習期間,機構基於保護實習生與個案的立場以及實 習生時間的期程考量,往往會先選擇一般性的個案,實習生也多半僅被允許跟訪而非 獨立接案;但這樣的情況在不同領域的實習機構安排中顯得大不相同,如醫療領域的 實習生自大學部起即被要求獨立接案;碩士生如何看待自己在實習中,從事個案工作 的工作項目與能力展現耐人尋味。

二、 團體工作

社會團體工作是一種方法,透過個人在各種社區機構的團體中,藉著團體工作者 的協助,引導成員彼此建立關係,並以個人能力與需求為基礎,獲致成長的經驗,旨 在達成個人、團體、社區發展的目標(Trecker,1972;引自林萬億,1998)。

團體工作的實務課程和實習的重心,在學習如何使用團體工作者的知識與技巧 (Coyle,1959)。帶領團體時,基於經驗傳承、示範模仿、工作分擔與互補的理由,團 體中有時會同時存在兩位領導者,而機構實習的學生經常扮演協同工作者的角色(林 萬億,1998)。據考選部的實習認定標準認為實習生的實習內容含括團體工作規劃、

團體帶領、團體評估及記錄三項。

團體工作的工作程序主要包括規劃團體、執行團體帶領、與團體評估三項。規劃 團體時,透過思考機構的目標、團體工作者的目標、成員的目標、社區的需求,以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考團體的目標為何,每一會期的階段目標為何,團體結構、大小、內容如何設計,為 達此目標,團體的會期需要多長(林萬億,1998;Toseland& Rivas,1998)。

在團體執行與帶領階段,初期以建立關係為主,工作期間著重凝聚團體的凝聚力 和協助團體成員處理他們所面對的問題,因此以治療活動或激勵成員嘗試改變環境活 動為核心,結束期則進行象徵完結的活動(張兆球、蘇國安、陳錦漢,1999)。

Anderson 於 1986 年提出(引自 Reid, 1997)為了解團體工作的干預效果、改善工作 者的領導技巧、證明團體工作對於所屬機構、資金來源以及社會是有用的、能獲知團 體成員和團體在完成目標上是否有進步、可以讓團體中的成員或其他人表達他們對團 體滿意與不滿意之處、工作者也能與其他有類似團體目標及情境的人分享其使用的團 體方法,基於上述理由,團體應當在執行後進行評估。常使用的方法包括成員對自己 或其他人的自我評量報告、團體領導者對團體的內容分析和過程分析、社會計量學、

運用標準化的測量工具、單案設計等。林萬億(1998)則指出對於團體的評估方法主要 包括實驗設計、準實驗設計、成本分析、成本效益(cost-benefit)分析、成本效果 (cost-effective)分析等。

如同個案工作需要記錄,團體工作的記錄工作也相當重要。團體工作紀錄的功能 (Trecker,1955;任佩玉,1972;引自林萬億,1998)包括有助於思考分析與評估以作為 改善團體的工具、協助團體工作者與其團體在工作運用上更成功、有助於工作者更加 認識團體中個別成員的情況,並協助個別需求的滿足、從紀錄中可以明瞭個人及團體 發展的情況、看到工作者自己的態度與立場,並可依記錄做必要的檢討與改善、了解 與改進團體與機構及社區間的關係、做為訂定團體目標的方針、給新進員工做為工作 上的參考、改善團體服務特質的準繩、作為機構行政部門判斷與決定其服務品質的依 據、明白工作者與團體所建立的關係、作為教材與研究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綜合前述,實習生在團體工作的參與項目包括:規劃團體、擔任觀察者、(協同) 領導者、與督導討論團體歷程、修正團體內容,通常在每次團體結束後繳交團體記錄 或反思報告,而在整個團體告終之後提交團體評估報告8

三、 社區工作

社區工作是在空間的聚集與人群間之共同特性的基礎上,於專業人士的協助下組 織居民,透過若干的方案與活動,鼓勵及動員當地居民及資源、並結合政府與社區資 源,達到改善居民生活的目標,及培養社區人力的效果(李易駿,2009)。據考選部實 習標準,其認定之實習內容包括(1)社區分析—含人口、問題、需求、資源、社會指 標等;(2)社區方案設計、執行與評估;(3)社區資源開發與運用;(4)社區組織與社會 行動。

Weil(1994)指出社會工作的社區實務包含組織、社會計劃、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以及為拓展社會正義所做的社會改變。組織(organization)面包括充權與凝塑社區的過 程,將公民與社區納入方案以為改變社會與政治現況做努力。計劃(planning)面則將

以及為拓展社會正義所做的社會改變。組織(organization)面包括充權與凝塑社區的過 程,將公民與社區納入方案以為改變社會與政治現況做努力。計劃(planning)面則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