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倫理

壹、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本身即是質性研究敘事途徑中,最主要的研究工具,透過研究者進入 研究場域,瞭解受訪者生命經驗的主觀看法與意義,再運用書寫詮釋「在場」

(being there)蒐集而來的資訊,因此研究者必須具備彈性(flexibility)、敏銳的 觀察力、自省能力(self-reflection)與反身性(reflexivity),對於自己在研究中所 扮演的角色有所認識、釐清自己與研究之間的關聯,並於研究過程中檢視自己的 角色位置與價值信念,從中不斷地覺察、反思與調整,並與受訪者一同共構出研 究結果(Padgett, 2008; 潘淑滿,2003)。因此,研究者採取以下方式進行努力,

克服在受訪過程與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為男性照顧者,擔任家庭主要照顧者之男性,照顧老年失能的家 庭成員,其照顧身分大多數為丈夫與兒子,於生命週期(life cycle)上歷經過就 業、結婚與養育等階段;反觀現為學生身分的研究者,且尚未有正式實務工作經 歷,亦沒有照顧經驗,生活閱歷上不如受訪者豐富,年紀也可能與受訪者有所差 距。面對年齡與生活閱歷之差距,研究者雖未有照顧經驗,但研究者透過父親手 足之間對於照顧責任的分擔、外公對於外婆無微不至的付出的家庭照顧經驗,協 助研究者進入受訪者的照顧情境;同時,研究者也會提醒自己,個人的家庭經驗 亦有可能是研究者詮釋受訪者照顧歷程的限制,應以開放的態度去面對每一位男 性家庭照顧者的經驗,不帶有個人判斷性進入受訪者的世界。另外,研究者曾修 習老人福利、家庭中心社工實務與長期照顧服務專題課程;並於萬芳醫院社區工 作組、弘道福利基金會居家服務組實習,從中瞭解失能老人的處境與狀態,藉由 課程與實習經驗來認識家庭照顧與主要照顧者的多元樣貌。透過自身經歷與實習 經驗的交疊,使研究者能夠覺察家庭照顧者的生命故事與照顧經驗,瞭解其行為、

語言、態度與感受。

另外,研究者為一名女性,面對男性的研究對象,於研究過程中可能會涉及 到性別議題。身為女性的研究者在男性研究的場域之中,能否精準地捕捉並理解 男性的思維與想法,是研究者需要再加強的部分。Mahalik, Talmadge, Locke &

Scott(2005)便指出,當臨床醫師與男性服務使用者一起工作(work with men)

時 , 便 會 去 探 索 陽 剛 氣 質 的 議 題 ; 例 如 , 運 用 陽 剛 氣 質 規 範 一 致 性 量 表

(Conformity to Masculinity Norms Inventory, CMNI)作為剛開始與案主工作的協 助工具,系統性地理解案主陽剛氣質的展現與性別角色的位置。故訪談前,研究 者再透過不斷地閱讀相關文獻與報導,瞭解不同陽剛氣質之操演,以提升研究者 對於男性視角的掌握能力。尤其對於男性受到傳統性別角色規範影響下,不擅長 情緒表達、不輕易袒露經驗感受的特質,研究者於訪談結束後,皆會與指導教授 討論訪談內容,協助研究者點出盲點、不斷增進訪談技巧並隨時反省自身是落入 原有的性別結構框架中。

在研究的歷程中,研究者不僅僅只是一位研究者,更是傾聽者、觀察者、學 習者,傾聽男性照顧者對於照顧處境的經驗與感受,觀察男性照顧者的談吐表達 與肢體動作,學習不斷地反思與檢視自我,以期更貼近男性照顧者,理解其價值 信念、行動意義。

貳、研究倫理

質性研究多以研究對象為主體,透過對於研究對象之生活經驗的探索,以瞭 解社會現象、情境、脈絡的本質。本研究採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過程 由研究對象述說其生命故事與價值信念,容易涉及道德與權力關係的議題,也必 須注意研究者的進入是否會造成研究對象的傷害。於此,本研究嚴守研究倫理,

考量的議題說明如下(潘淑滿,2003):

一、告知後同意(informed consent)

於訪談進行前,研究者已取得機構守門員、受訪者的同意,充分告知研究主 題與目的、研究者身分、保密措施、錄音用途、潛在風險等訊息,以及參與訪問 所需花費的時間、需要揭露的內容,並提醒受訪者有隨時終止退出研究的權力,

確保受訪者的自願參與。受訪者充分理解並決定參與本研究時,將請受訪者簽署 書面訪談同意書,簽署後仍保有中止撤銷研究的權力,且保證不會受到懲罰。詳 細訪談同意書如附錄一。

二、隱私與保密(privacy and confidentiality)

表示研究者透過訪談所蒐集之資訊,絕對僅供學術研究不作他用,嚴守保密 原則;尊重受訪者意願呈現資料內容,若未得到受訪者同意,即不會揭露他們提 供的訊息,更不會將不願被採用的訪談部分納入研究。研究者已向受訪者保證嚴 謹遵守上述原則,有關受訪者的個人資訊,如人名、居住地等更審慎處理,以匿 名(anonymity)為原則,確保完全刪除或以化名取代足以辨識受訪者及其家庭成 員身分的各種資訊,妥善保護個人隱私。

三、避免傷害

本研究討論照顧者對於照顧處境及其他處境角色的平衡,涉及受訪者家庭關 係議題、面對照顧壓力負荷的感受,故於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應小心地、敏感地 進行訪談,謹慎注意受訪者是否產生負面情緒;若感受到受訪者透露出難過、悲 傷等不快情緒,將適時暫停訪談,提供適度的情緒支持,確認受訪者身心狀態,

等其情緒穩定並表示可以繼續時再行訪談,避免造成心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