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過程

本節將說明研究之規劃與其實施之過程。首先,筆者設定本研究之範 圍,即對研究對象、研究主題等做限制,進行文獻資料蒐集,再透過欲採用 之研究方法,設計並發放問卷及進行訪談以掌握課程需求。接著,整理分析 所獲得的資訊,再以各學者專家之理論為基礎,針對馬來西亞華語為外語學 習者做一口語課程設計,提出相關課程大綱及教學設計範例,最後,提出結 論和建議。各研究過程之敘述如下。研究流程如圖三-1所示:

圖 三-1 研究流程圖

提出大綱:確定研究方向、研究範圍

文獻彙整:需求分析、資料整合 文獻蒐集

需求調查、文獻探討 需求調查

問卷發放 教師訪談

文獻探討

資料蒐集 文獻整理

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原則、範例

結論與建議:研究限制、後續研究

一、文獻蒐集

筆者根據本身語言學習之經驗與實際課堂觀察,初步確定本課程設計 大方向為針對初級學習者的口語表達能力,主要目標為學習者能流利的自我 表達。釐清相關概念,筆者將研究範圍縮小,並針對馬來西亞馬來語為母語 之華語初級學習者開始蒐集相關教學與設計理論相關方面的文獻資料。資料 來源主要為各相關單位之藏書、資料,包括馬來西亞董教總會、國家圖書館、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華語教學研究所所圖、英語教學研究所等相之專書、

國際期刊、論文集等。主要依循馬來西亞教育系統、第二語言課程設計、口 語教學等方向及概念展開,著手進行相關理論與文獻的蒐集整理。

二、需求分析

為本論文所需之需求分析,筆者針對馬來西亞華語學習者設計了一份 問卷,主要為蒐集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並希望對目前所使用之教 材有概略的認識。此外,也希望能藉由問卷調查得知學習者在口語學習過程 中所可能會面對到的困難。

此外,筆者也訪問了在馬來西亞教授華語文的教師,他們的學生多為 馬來學生或華語非母語的中東學生。筆者透過訪談的方式,以便獲得更多相 關資料,對目前馬來西亞的華語教學概況有較深入的瞭解。通過整合上述兩 者的回饋與建議,獲取較為客觀實際的看法及結果。

(一)、問卷調查

問卷的研究對象為馬來西亞馬來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筆者將問卷 的填答對象設限,以盡可能保持其信度與效度。問卷調查採以當面實施與網 路發放兩種方式。筆者先與各校相關單位負責人聯絡,取得同意後再進行問 卷發放;主要透過訪談教師的協助,方得以完成。然而因為受到時間與空間

的限制,並非所有受訪教師都能夠給與協助。此外,因為外在因素的限制,

筆者無法親自發放所有的問卷,部份問卷惟有委託當班課授課教師代為發放 回收,再轉交至筆者。為避免佔用教課時間而影響教學進度,在徵得授課老 師同意後,於課堂結束前五分鐘發放問卷請學習者填寫並回收。筆者在彙整 所有問卷並剔除無效問卷後,再予以解讀分析。

此項研究資料並未涉及複雜之量化分析,僅以加總後取百分比的方式 計算。惟部份涉及多選項之題數,需另計算複選項次及總計。

A平均百分比 = GN得票總數 ÷ N問卷母群體 × 100%

(二)、教師訪談

筆者藉由網路搜尋,取得馬來西亞各國立大學課程相關單位負責人的 電子郵件後,寫信尋求協助或透過相關單位的介紹與負責教師聯絡,並說明 筆者的訪談目的。接著,透過電子郵件或電話與各老師教授取得聯繫,說明 筆者論文相關方向及訪談目的。在徵詢同意及進行訪談前,筆者將會告知受 訪教師訪談目的,且盡量將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內。為不打擾受訪教師的作息 時間,筆者讓受訪教師決定訪談時間,再予以配合。

三、課程設計

筆者整理並分析所蒐集的訪談資料與問卷後,再根據所得文獻探討與 分析,試圖設計規劃一針對馬來西亞華語學習者的口語課程。根據 Brown (1995) 的理論,語言課程設計包括了需求分析 (Need Analysis)、教學目標 (Objectives)、測試 (Testing)、教材 (Materials)、教學 (Teaching)和評鑑 (Evaluation)。筆者依照Brown的框架及參照先前所得的資料分析於文獻理論 來進行課程設計。同時,參考了逆向式課程設計理論 (Backwards Curriculum Design),結合二者以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彙整文獻資料、需求分析與調

查,綜合各項要點,以此研究架構設計規劃課程及教學範例。

課程設計規劃為初級口語,以一學期十四週,每週上課課時數以三小 時為主。教學範例設計考量學習者為零起點之初學者,應提供大量語言操練 以奠定扎實之語言基礎;透過凸顯學習者母語與標的語的異同之處,協助學 習者掌握發音技巧與基本的語用能力;配合適當課堂活動、情景對話練習 等,增加學習者語言主題使用輸出次數,提高語言掌握能力。由於本研究不 以教材設計為主,故教學內容僅以《漢語口語速成-入門篇》為課程使用教 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