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課程設計

第三節 課程設計範例

這一節,筆者將嘗試設計擬定一個學期之口語課程。針對本研究之學 習者,把範圍訂定為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階段華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即就讀於 各大專院校、年齡介於十八至二十三歲者。課程目標為提高學習者生活口語 能力,以期能在目標語社會中以有限的詞彙與他人做簡短的對話。教學目標 為掌握基本的生活對話如打招呼、自我介紹、買東西、詢問交通資訊、邀約、

求助等。透過與學習者生活中緊密相關聯的事物主題做引導,藉由馬來語與 華語的對比以及大量的語言輸出練習協助學習者奠定語言的基礎。

表五-3 課程設計目標

課程目標

學習者能與母語者做簡單的華語對話,並能於會話中模 糊了解與所學相關的對話大意。Make a gist about the conversations related to the topics learnt

教學目標

 學習者能夠藉由母語,即馬來語,與標的語的對比,

揣摩並模仿華語的聲調與發音。

 學習者能掌握大約300個常用詞彙。

 學習者能夠掌握數字運用及常用的量詞單位,時間、

價格、數量。

 學習者能掌握並運用熟記的句式,具簡單對話能力,

如打招呼、自我介紹/介紹朋友、發問問題等。

 學習者能夠看懂常用、簡單的漢字。

 學習者對華人文化傳統禮俗有基本的認識。

 培養學習者養成不怕犯錯的學習心理。

一、初級口語課程大綱

求與回應;接受

合所學,學習者應

意 ; 贊 成 與 反

十 強化

運用所學,從容

調、語調、詞彙、

流利度等皆為評 分標準

到當天課堂的佈 置、道具等皆需 一手包辦

課程大綱流程基本上每週大同小異,旨在建立系統化之流程。教學目 標與學習目標也依照林秀惠(2005)之四大教學流程為指標,以期盡可能顧 及每一不同類型之學習者。筆者將第一至五課列為[奠基]奠定學習者發音 聲調的基礎以及基本的招呼與回應;第六至九課為[鞏固],內容與之前類 似,主要為加強學習者之語調掌握與建立語序概念;第十至十二課為[強化

],提升學習者語用能力;第十三至十五課[衍生],加強學習者語言實踐 的掌握。每一課又可依上述四個流程細分成不同的內容;每一課時又依四個 教學流程為指標進行教學。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必須牢記此乃一口語課程,強 調學習者的口說能力,以口語技能訓練為主,而非書寫能力。教師應避免在 課堂中執行過多的書寫練習活動。“文化講解僅在[強化]或[衍生]階段 作為語言教學的輔助,不宜佔用過半的課堂時間,如此才能與一般的文化講 座區隔開來”(吳馥如,2008)。

每一堂課以林秀惠(2005)所提出的教學四步驟為指標進行教學,將 課時分為四大部份,第一階段為奠基、第二階段為鞏固、第三階段為強化、

第四階段為衍生。針對初級學習者,大略可以介紹課文重點、復習,活絡基 礎,為奠基階段;定式操練,分析歸納為鞏固階段;語用實踐,實作驗證為 強化階段;而以情境、角色設定,反思重組為衍生階段。此課程規劃以大量 口說語言實踐,協助學習者有效掌握所學的語言。強調以得體應對為主,而 非書寫;強調發音、適當的提問與應答以及使用有限的詞彙簡單敘述日常作 息。

針對學習者發音掌握困難的部分,筆者根據相關的研究(蘇偉妮,

1990;林水檺,1990;何富騰、陳朝義,2007;庄發興、何富騰、何偉智,

2005等),建議透過提供學習者與其母語發音系統相近的範例作為揣摩、參 考的依據,並利用蘇偉妮(1990)所提出的單音節與多音節、華語和馬來語 的比較,協助學習者練習、模仿華語的發音方式。再透過不斷的練習、操練,

加強學習者對華語聲調、調值的敏感度及部分困難音的掌握,如塞差音、捲 舌音等。同時,根據蘇偉妮(1990)所整理的多音節詞,華語與馬來語各有 部分相同或類似的拼寫方式,但發音卻不盡相同,教師可將之做為教學參 考。在介紹華語發音與聲調時,可以透過對比的方式,協助學習者記憶並掌 握發音方式與聲調辨別。

本課程學習成果驗收主要分成期中、期末兩個階段。口語課的驗收評 量方式主要是讓學習者有意識地察覺本身所學,並企圖透過“完成任務(考 試)”協助學習者建立自信及提升學習興趣。期中評量方式為獨白,教師提 供數個不同題目給學習者,如介紹朋友、家庭成員、學習華語等與課堂所學 主題緊密相關的題目。值得一提的,這些題目應為學習者可從課本內容或課 堂材料中準備的。提供學習者一個具體的準備的方向,有助於奠定學習者掌 握基本語言基礎的能力,建立學習者的信心。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利用課堂 時間,以隨機抽號的方式,讓學習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於教室前呈現,如此一 來可以維持學習者的專注力,也可以訓練聽力,以及訓練學習者的台上口語 表達能力。

期末評量的驗收方式則是要求以短劇的形式呈現;教師將全班分成小 組,每組約四到五人,每一組均有各自的角色和情境,如:早餐店、廣告公 司、補習班招生小組、旅行社、夜市攤販等。每一組的角色都有不同的任務 或問題待解決,學習者得透過討論、協調等方式,選擇最合理的解決方法、

適合的方式呈獻給全班同學。從一開始的寫稿、完稿、校稿學習者都要親力 親為,教師所扮演的僅是諮商的角色。

除了教師本身之外,學習者也是評審之一。每組以不少過十五分鐘為 限,包括5~10分鐘的問答時間,呈獻內容。學習者之間需要互相合作及充 分的發揮團隊精神,不斷的溝通、討論,才能完美的呈現並完成所安排的任 務。期中、期末的評分方式主要分為:發音、詞彙、語法、流利度以及任務 展現。60這五類以 1-4 的評分方式給分,各項目如下表所示:

60 參考資料來源:The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CARLA),表 格相關註釋詳見附錄十四、十五

表五-5 評分表示意圖

發音 流利度 詞彙 語法 任務展現

1 干擾溝通 無法理解 不當 無法掌握 不完整 2 尚可 尚可 尚可 尚可 尚可 3 良好 可理解 恰當 部份掌握 完整 4 有效溝通 有助理解 豐富 有效掌握 完美呈現 資料來源:參考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Research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CARLA);

(2009/12/02);12/2/2009; 取自:http://www.carla.umn.edu; 表格整理:孫雪芹)

根據上述的評分表,主要按發音、流利度、詞彙、語法以及整體任務 的展現五個項目來評分;每一項目又按各別能力分四等分,最高為四分,最 低為一分;五項共計滿分為20分。此評分表可做為兩次口語能力驗收的評量 依據。筆者建議讓學習者也參與評分的任務,主要不但可以訓練學習者的聽 力,亦在整個過程中藉由聆聽他人的說話,再予以評分的過程,讓學習者有 意識的察覺語言活動,借鏡他人以內省。然而,由於評分者並非教師只有一 人,教師可以不同的百分比比例平衡每一次的給分成績,如第一次的期中評 量,因為學習者為第一次參與評分,教師可以以3:7的比例評分,即教師評 分占百分之七十,同儕間的評分占百分之三十。到了期末,則可以以1:1 的方式給分。

二、單元課教案範例

礙於篇幅,無法針對課程大綱逐一列出各單元之教案,僅例舉一單元 課教案供參考。此課為第七週第九課:你家有幾口人。主要目的為提高學習 者語段陳述與提問能力,加強發音與語調的掌握,並針對不同的身分做出適 當的回應;著重訓練學習者掌握話語語序與數量詞的搭配。

表五-6 單元課範例

層面 6. 能夠語音正確、語調適度地讀講課文 7. 能夠仿照課文展開對話

8. 能應用生字新詞簡單介紹家庭成員 9. 對職稱、工作地點等有基本認識 10. 加強發音與聲調掌握

教 師 角 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一個主導的角色,但並非課堂教學的中心。

教師協助學習者掌握語言知識,並培養學習者主動學習的行為。透過 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與語言比對,讓學習者有大量的語言輸出實踐機 會,也協助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注意並留意到本身實際的語用情 形,訓練及培養學習者自我修訂錯誤的能力及習慣,培養自我負責的 學習心態。語言教學課堂中,教師是輔助,學習者才是教學重心。在 此階段,學習者對自我介紹這一類主題已具有基本的概念,並已掌握 基本提問問題的能力,然而,尚未學習職稱相關的敘述與提問。

時 間 分 配

3課時,150分鐘;

第一課時:

預習考查、引導;講述課文(一、二)- 透過學習者之間相互對話 的方式進行、語法重點;戶籍調查-你家有幾口人?你父母親做什麼 工作?(活動一);課本綜合練習1-1(活動二);發音練習-語音對 比(送氣音);準備綜合練習1-2

第二課時:

講述課文(三、四)、語法重點;角色扮演-你幾歲?多大年紀?

(活動三);課文歸納;綜合練習1-2 (活動四);應用練習-(活動 五);發音練習-繞口令;準備綜合練習2-看圖介紹人物

第三課時:

綜合練習2-看圖介紹人物之作業(活動六);收取相關作業;綜

合練習-(活動七);學習效果驗收;下一單元預習指導

直美:我家有五口人。

ex. 直 美 的 二 哥 是 記

活動結束後,教師亦可以簡單詢問、

解並掌握語言

小葉:這是誰的孩子?

的詞彙和所學的定式

發音練習-繞口令:(約五~八分鐘)

Family-tree 家庭樹(人際網路圖)

的。教師可藉由比較的方式讓學習者瞭解華人文化和馬來文化兩者的不同。

此外,也可延伸結合之前所學,將重點放在如何詢問數量,如幾個麵包、幾 瓶礦泉水、幾本書等。做什麼工作?喜歡什麼?有助於展開話題,雖然後者

此外,也可延伸結合之前所學,將重點放在如何詢問數量,如幾個麵包、幾 瓶礦泉水、幾本書等。做什麼工作?喜歡什麼?有助於展開話題,雖然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