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作為文化產業的首部專門法,也是新中國電影的首部法律,涉及電影的管理、

創作、拍攝、發行、放映、產業支持及法律責任等與電影產業相關的各個方面,

不論是從官方還是輿論,《電影產業促進法》都被寄託了極大的希望、賦予了極 大的責任。回看前文繁複的描述不禁再度感嘆電影立法之路實在是道阻且長,同 時也可發現大量的篇幅實際上花在了電影法草案誕生之前的第四章,那是以中國 經濟體制改革和電影體制改革為背景的《電影管理條例》發揮作用的二十年

(1996-2006 年),是為《電影產業促進法》的誕生打基礎的二十年,更是中國 電影天翻地覆的二十年。

《電影產業促進法》頒布後舉國一片拍手叫好聲,其實在國務院常務會議通 過《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準備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時,就有媒體在歡欣鼓 舞的報導文末看似不經意地傳達了少見的另一種聲音。多年浸淫中國電影研究特 別是電影產業研究的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彼時直言「現在頒布這個法案已經不是一 個最好的時機了」,律師鄭厚哲也贊同這一觀點,過於漫長的立法週期在快速發 展的電影產業中的意義漸漸喪失,很多制度設計只是在為已經成形的規定作確認 和補充(于帆,2015.9.14)。最終頒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也證實了他們的看 法,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將現有的行政規定合法化,幾乎難覓突破性規定,立法似 乎成為一個象徵,成為依法治國必須完成的一項工作任務。

2011 年《電影產業促進法》(草案)首次露出真容。2012 年胡錦濤在卸任 前的中共十八大報告中再次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進依法治 國。隨後的十八屆一中全會,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常委,2013 年3 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接任國家主席,2014 年 10 月中共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 依法治國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作出頂層設計」。

儘管並無任何直接證據證明,但參考圖 三-1,該法在 2015 年陡然加速是否與十 八屆四中全會的這一決定有關,不禁讓人聯想。更值得一提的是,2014 年的這一 決定強調實現依法治國的首要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習近平就該決定宣讀的 說明中更直截了當地說「對這一點,要理直氣壯講、大張旗鼓講」,不得不使人 再度聯想到2018 年 4 月以後直接歸屬中央宣傳部的電影局。

電影從來不能自外於政治,正如電影不能自外於文化。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 要部分,電影因特殊的生產和流通方式對於資本的依賴性相對而言是最大的,同 時由於電影的文化特性使其能夠廣泛傳播,從而又與政治性掛勾,往往成為意識 形態的工具。就中國而言,加入世界體系之後發展文化、增強「軟實力」成為必 然選擇。Wendy Su (2014)通過研究 1994-2012 年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間的關係和政 策來探問中國的國家角色,認為中國利用市場力量和全球資本作為電影產業發展 的動力,以極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有效強化了國家的統治權力,這一結論與本文 殊途同歸。

回到我最初的問題,為什麼要立電影法?為什麼要以立法促進電影產業發展?

從更大的視野來看,依法治國(rule by law)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歷史和理性選 擇,依法治國需要文化立法,電影產業作為國際化、商業化程度最高也最具有傳 播效力的文化產業當仁不讓地成為立法首選。但也基於電影的複雜性,電影產業 立法並不輕鬆。市場經濟已經重塑了電影產業的樣貌,資本的肆虐是機會也是危 機的來源,要保安全又要促發展,還要以法律的大框架引導電影產業的發展,那 麼遵循資本的邏輯、抓大放小成為中國最理想的選擇。審視草案文本的幾次變化,

基本原則是早就確定下來的,幾乎每一次的打磨都是完善細節、強化管理,間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凸顯社會主義國家優越性,甚至伴隨著整體政治環境的變化而有收緊的趨勢(例 如第九條第二款、第十四條第一款)。

因此電影審查制度是絕不可放棄的,但下放審查權力卻是可行的;完全開放 外資進入電影市場是不可能的,廣泛合作卻是可行的;開放進口電影配額是可以 循序漸進的,促進和保護民族電影卻是必須搶佔先機絲毫不可鬆懈的……而且與 中國一貫的先試點再推廣的風格相一致,電影立法也建立在由大量的行政規定不 斷探索的基礎上,最終通過規範性法律條文將其固定下來。如是恐怕才是電影立 法曠日持久、過度「慎重」的原因。

「你們必須牢記,在一切藝術中,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電影」,多年 之後電影法的誕生脈絡依舊能夠回應列寧的這句話。電影從來不是國家的目的,

如何利用好電影才是。

固然說國家以資本的邏輯運作,資本在國家框限的範圍內奔突,電影也並非 坐以待斃。文化會曲折,會蔓延,會死而不僵,會野火遼原;即使國家的魅影永 不散去,電影亦如流水線產品,觀看仍有可能成就一種反抗;當不斷進步的資訊 社會和相對發展的電影市場積累起相當數量的專業電影從業者和具有基本素養 的電影觀眾時,也許就是觸動中國電影逆鱗時刻的到來,這將是一個緩慢但不會 停滯的流動過程。

https://mpa-i.org/wp-content/uploads/2017/11/2017-China-Co-Production-Handbook.pdf

中美音像製品糾紛 WTO 維持原判(2009.12.21)。上網日期 2018 年 6 月 2 日,

檢 自 :

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2009/12/091221_us_china_wto_app eal

中美貿易戰關鍵:引進更多好萊塢電影(2018.5.24)。上網日期 2018 年 6 月 2 日,檢自:http://www.cna.com.tw/news/amov/201805240144-1.aspx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中國新聞學會聯合會(主編)(1991)。中國新聞年 鑑。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青年網(2015.9.29)。習近平訪美帶來可口文化「大餐」 2015 中美文化交流 大 放 異 彩 。 上 網 日 期 2018 年 6 月 4 日 , 檢 自 : http://news.cntv.cn/2015/09/29/ARTI1443523161786108.shtml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美國電影協會(2014)。中外合拍影片簡明手冊與問答。

上 網 日 期 2018 年 5 月 18 日 , 檢 自 : https://www.mpa-i.org/wp-content/uploads/2014/12/Co-production_Handbook_Chinese.pdf

尹鴻(1999)。'98 中國電影備忘。當代電影(01),頁 21-30。

尹鴻(2001)。世紀之交:90 年代中國電影備忘。當代電影(01),頁 23-32。

尹鴻、蕭志偉(2002)。 好萊塢的全球化策略與中國電影的發展。載於黄式宪、

张凤铸、胡智锋(主編), 全球化與中國影視的命運——首屆中國影視高層 論壇論文集。(頁 103-138)。 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尹鴻、凌燕(2002)。新中國電影史:1949-2000。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

尹鴻(2004)。2002~2003 中國電影產業備忘(上)。電影藝術(02),頁 4-8。

毛羽(1999)。尋找振興中國電影市場的艱難之路——1993 年以來電影行業機制 改革概況。電影藝術(01),頁 29-33。

毛羽(2003)。 無法迴避的選擇——2000 至 2002 年中國電影發行放映改革政策 描述。載於俞小一(主編), 中國電影年鑑。(頁 227-232)。 北京: 中國 電影年鑑社。

王玉明、金冠軍(2010)。1993 年以來中國電影準入管制變遷及其產業影響。當 代電影(12),頁 110-115。

上網日期2018 年 6 月 10 日,檢自: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6/c_1122688002.htm

尼古拉斯·加恩海姆、賀玉高、陶東風(2005)。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西北師 http://www.sapprft.gov.cn/sapprft/govpublic/6951/356916.shtml

任姍姍(2016.11.9)。中國電影走入「法治時代」,人民日報。

https://www.moea.gov.tw/mns/otn/content/ContentLink.aspx?menu_id=4289 何春耕(2012)。中國電影產業與政策發展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

何清漣(2000)。當前中國社會結構演變的總體性分析。書屋(03),頁 3-16。

余荽(2010)。等待戈多與羅生門 《電影促進法》仍在云端。電影世界(04),

頁 22-23。

吳靖、黃佩譯(2005)。媒介研究:文本、機構與受眾。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原書Taylor, L., & Willis, A.. Media studies : 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李金銓(2003)。政治經濟學的悖論:中港台傳媒與民主變革的交光互影。二十 一世紀評論(6),頁 4-17。

李彥(2015.11.11)。24 年,国家电影专项资金涨了 100 倍,中國新聞出版廣電 報。

阮瑩、呼滿紅(2004)。《電影促進法》:猶抱琵琶半遮面。民主與法制(12),頁 16-19。

周旺生(2000)。中國立法五十年(上)──1949-1999 年中國立法檢視。法制與 社會發展(05)。

林庭瑤(2018.1.20)。大片政治學:李政亮談中美電影角力。上網日期 2018 年 6 月2 日,檢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32/2940387

林莉麗(2016.11.16)。兩年七次參與討論審議,放了一輩子電影的郭建華盼到了 電影立法,中國電影報。 學刊(18),頁 31-49。 doi: 10.6195/cjcr.2010.18.02

胡春陽、黃紅宇、姚建華譯(2013)。傳播政治經濟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 原 書 Mosco, V. [200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Sage Publications.)

韋森(2009)。 良好法治下的文明社會秩序。載於秦曉(主編), 當代中國問題:

現代化還是現代性。(頁 )。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8 月 14 日文章(2017.8.15)。中國供給側改革正在取得成 績,參考消息。

倪強華(1998)。 1997、1998:轉型期的中國電影市場。載於張兆龍(主編),

中國電影年鑑。(頁 226-227)。 北京: 中國電影出版社。

唐士哲譯(2013)。〈霍克海默與阿多諾的微言大義:讀「文化工業」〉,伊萊休·凱 茲等編(夏春祥、唐士哲、羅世宏譯),傳播研究的典律文本:典律存在嗎?

該有嗎?這些怎麼樣?,頁57-75。台北:五南。(原書 Katz, E. et al. [2003].

Canonic texts in media research : are there any? should there be? how about thes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Malden, Mass.: Distributed in the U.S.A.

by Blackwell Publishers.)

唐榕(2008)

。體制變革中的中國電影經濟(之一)——轉折期的中國電影業(1978-‧

http://ent.southcn.com/yulefirst/content/2007-08/02/content_4219100.htm

海綜(1996)。 電影局要求認真依法保護電影著作權。載於張兆龍(主編), 中

張穎(2007.4.11)華納撤資中國影院臨近收官。國際金融報。上網日期 2018 年 6 月 10 日 , 檢 自 : http://paper.people.com.cn/gjjrb/html/2007-04/11/content_12790016.htm

張錦、平萍(2010)。包同之訪談錄。當代電影(07),頁 35-40。

曹建(2012.1.19)。關于《電影產業促進法》征求意見稿若干問題的思考,中國 電影報。

曹晉、趙月枝(2008)。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脈絡與人文關懷。南開學報(哲學

章傑(2007.3.2)。華納昨宣佈全線撤出中國影院。南京日報。上網日期 2018 年

章傑(2007.3.2)。華納昨宣佈全線撤出中國影院。南京日報。上網日期 201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