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壹、以職業、家庭階級和貧窮為主要概念,建構有助於特教班學生未來轉銜、家 庭生活與社會適應之階級議題多元文化課程

研究者依據國中特教班輕中度障礙學生的認知功能與生活經驗,選擇以學生 個人與家庭生活經驗相關的職業、家庭階級以及貧窮為課程的主要概念,發展國中 特教班階級議題融入職業教育之多元文化課程。課程設計選用 Banks 多元文化課 程發展階段,融合階級議題與職業教育,以促進學生對社會多元職業的認識與自我 職業的探索,增加學生對勞動工作、家庭階級的理解與認同,以及瞭解社會的貧窮 與階級等問題,引導學生跨階級文化理解與實踐。

課程設計與教材編製呈現各階級、職業的生活型態與文化,拓展學生的視野,

形成多元兼容的社會觀,強調破除學生的原有認知、偏見與刻板印象。課程以行動 為核心,依單元內容安排相應的社會行動任務,在課程與行動任務引導下,讓學生 於生活中實踐階級關懷的社會行動,以擴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在課程發展與實施過 程,研究者依據學生學習反應與教學遭遇困難持續調整、修正課程,落實行動研究 循環精進的精神。

貳、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的多元教學策略,搭配增強制度與多元評量,能提升學 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並促進師生間正向的溝通互動

多元文化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採取鼓勵參與、強調互動的教學策略,研究者 研究者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再依據單元內容、特教班學生能力與學習特質選擇

其他合適的教學策略,如講述、角色扮演、繪本導讀、閱讀新聞、影片觀看、行動 任務、職場實習等,並搭配多媒體、電腦、實物等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課程依評量 向度不同,選擇適當且多元之評量方式以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包括課堂發表、學習 單、繪畫、隨堂測驗、實作評量、檢核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研究發現小組 合作學習則可提升學生工作調適、人際互動與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師生間的正向互 動與溝通,配合增強制度進行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與評量可讓學生獲得發揮優勢的 學習經驗,增加學習的主動性與信心,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果。

參、多元文化課程可提升學生的階級意識,培養同理尊重的態度,以及展現階級 關懷的行動

階級議題融入職業教育之多元文化課程呈現多元的職業與階級議題,學生學 習多元文化課程後,可認識各種階級、職業的多元樣貌,瞭解勞工階級與經濟弱勢 的生活困境,並檢視、突破既有的錯誤認知與偏見歧視,提升學生的階級意識,並 能表現出對不同職業、階級的同理關懷、尊重差異的態度,也能自我省思過往的不 當態度或行為。

多元文化課程可對學生產生增能作用,使學生能瞭解、認同自己家庭階級與家 人職業,並肯定未來從事勞動工作的價值與重要性。透過單元內容搭配行動任務的 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實踐對家人或其他弱勢者的關懷和協助,將課 程所學轉化成為幫助他人的正向能量與實際社會行動,學生在實習咖啡店的工作 表現與努力,更是實踐勞動價值、轉化弱勢身分的正向行動力。

然而,因特教班學生認知功能與社會、生活經驗不足,使得學生對階級議題理 解的深度有限,因此本研究課程對於階級不平等、階級對立與經濟壓迫著墨較少,

恐有塑造階級分工、平等假象的疑慮。而課程雖強調學生對保護自我勞動權益的重 視,但未能讓學生察覺社會環境與制度對身障者造成的限制與不公平,亦是課程的 不足之處。

肆、學生在人際互動、職業知能與態度的多元成長,有助於達成職業教育的轉銜 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階級議題融入職業教育之多元文化課程應用多元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帶給 特教班學生符合能力、發揮優勢的學習經驗。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的過程中,可 培養尊重包容、互助合作的精神,加強學生的工作調適、人際適應與學習主動性。

多元文化課程可增進學生對勞動工作的瞭解、尊重與認同,培養良好的職業知能與 態度。學生在人際互動、職業知能與態度的成長,有助於提升學生未來轉銜、家庭 生活與適應社會的功能,達成職業教育轉銜與社會適應的目標。

伍、實踐階級關懷的教育行動可提升教師多元文化教育知能與信念

在階級議題融入職業教育多元文化課程建構與實施的歷程裡,研究者嘗試發 展包含職業知識、技能與態度三個層面、跨領域統整的多元文化課程,並應用多樣 化的教學策略與評量方式進行教學。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種種挑戰,提升了研究者課 程與教學的知能,特別是跨領域的職場實習課程,增進研究者課程統整與資源整合 的能力。從研究設計、實施與課程循環修正的過程,研究者有系統地建構、檢視課 程與教學,省思並發掘問題與解決策略,也促進行動研究能力的成長。

然而,更有價值的是,在多元文化課程研究與教學過程中,研究者重新檢視自 己文化知識與階級、教育背景對教學的影響,思考課程所傳遞的價值與課程以外的 學習。課程進行的諸多困難與兩難選擇,是研究者待解之課題,而在反覆檢視、省 思的過程,提升自身對階級議題的敏覺度與多元文化素養。研究者試圖跳脫從微觀 角度分析學生的能力與需求,重視對學生行為模式建立與控制的特教教師角色,改 從多元文化的視角看見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家庭背景,深入瞭解、敏覺學生與其家庭 不同的文化背景與階級差異,並嘗試與學生建立新的信任關係,營造出一個友善支 持的師生共學環境。過程中的知識傳遞、師生交流,以及學生所展現令人動容的行 動與成長,更是激勵、增強研究者多元文化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