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自我教導訓練的內涵與實施

自我教導訓練為加拿大的臨床心理學家 Meichenbaum 於 1970 年代 所創立的一種認知行為改變技術,目前已經廣泛地運用在各領域當中,

本節將分述說明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內涵及自我教導訓練的實施。

一、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內涵

行為學派為 Watson 於 1913 年創立,強調個體的學習是被動的,可 以藉由外在的操控達到制約的效果,並於 1950 年代盛行於美國心理學界 (張春興,2004),但也由於過度重視症狀處理及環境事件,忽略個體認知 與情感因素以及其本身的思考能力,而漸漸為學者所質疑。因此在 1960 年代受到人文主義及認知心理學的影響,行為學派開始調整觀點,接受 行為的認知因素,從極端的環境決定論漸進轉為認知、行為與環境交互 決定論,發展出揉合認知理論與行為理論的認知行為改變技術(洪榮照,

2001)。

自我教導訓練(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 簡稱 SIT)是加拿大臨床心 理學家 Meichenbaum 於 1970 年代所創立的一種認知行為改變技術。在 幾次治療病患的過程中,Meichenbaum 發現認知因素對於行為改變的重 要性,並在結合教導自己幼兒的經驗中,逐漸發現個體存在一種內隱的 內在對話(inner dialogue),這種內在語言(inner speech)不但能引導及控制 個體行為,且可能是改變個體行為的關鍵。依此概念 Meichenbaum 開始 進行一連串有關認知因素在改變歷程中所占角色的研究,並從研究結果 中發現,訓練個體發展並應用自我敘述(self-statements),對減少個體分心 行為及改善歸因方式方面皆有所效果。

但 Meichenbaum 也發現沒有足夠的概念或技術為基礎,單純依靠內 在語言進行強制教導控制,在個體行為改變的成效上是很有限的,此外 增強策略在治療中也經常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 Meichenbaum 認知到,

15

在進行行為治療時,個體的思想、能力及環境的配合對於個體的行為改 變皆是必要的,也因此 Meichenbaum 將他的方法稱作「認知行為改變技 術」(cognitive-behaviro modification, 簡稱 CBM),意指將自我教導訓練 定位為結合認知理論及行為理論的一種治療方法(廖鳳池,1990)。

(一) 自我教導訓練的理論基礎

自我教導訓練為結合行為理論與認知理論的認知行為改變技術,主 要是透過教導示範、外在引導及內隱複誦的方式,訓練個體運用內在語 言控制本身行為表現的一種治療策略,其理論基礎主要源於 Vygotsky 與 Luria 的研究(洪榮照,2001;廖鳳池,1990)。

1. Vygotsky 的自我中心語言

Vygotsky 認為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 speech)能調和兒童的思考和 行動,具有促進其心理發展的功能,因此 Vygotsky 認為個體的認知思考 與語言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張春興,2004)。

2. Luria 的兒童語言發展三階段

Luria 則更強調語言在行為中扮演的角色,他將內在自我語言(covert intra-personal speech)分為三個階段:(1)兒童依他人的語言控制和引導自 己的行為;(2)兒童依外顯的自我語言控制和引導自己的行為;(3)兒童漸 進使用內在語言控制和引導自己的行為(洪榮照,2001)。

綜合以上兩位學者的觀點,個體能由被動接受外控語言短暫影響行 為,漸進轉變為主動運用內隱式語言改變個體行為,依此概念

Meichenbaum 發展出自我教導訓練,以 Luria 的三階段論為基礎發展出五 步驟的教學訓練,並於 1970 年代迄今廣泛運用在各領域上。

(二) 自我教導訓練和內在語言

內在語言(inner speech)也稱作為內在對話(internal dialogue),為眾多 影響個體行動的因素之一,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假定即是個體所說的話 決定了他們的行動(洪榮照,2001)。

除了影響個體的行為外,內在語言另一項重要的功能為改變個體的

16

認知結構。Meichenbaum 所認為的認知結構,是指個體用來監督及指導 思想的策略、方法或選擇的思考組織。當認知結構改變時,內在語言也 會隨之改變,反過來說,個體可以藉由吸收、替代或統整內在語言的方 式來改變自身的認知結構。因此,認知結構決定了個體的內在語言,而 內在語言也能改變個體的認知結構,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形成了互為 因果的關係,Meichenbaum 將這種關係稱之為「良性的循環」(virtural circle)(廖鳳池,1990)。

因此,Meichenbaum 強調內在語言並非只是獨白,還包含了聽的過 程(listening process),希望在進行自我教導訓練的過程中,運用正向的內 在語言替代個體負向的內在語言,藉由這樣的方式來使個體改變認知結 構,達成良好的適應與改變(洪榮照,2001)。

(三) 自我教導訓練的類型

依內在語言類型的不同,自我教導訓練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洪榮照,2001;廖鳳池,1990):

1. 行動式的自我教導(action self-instruction)

行動式的自我教導為最基本的自我教導,主要是個體告訴自己去做 或不去做某些事情,通常在行動之前,沒有任何外在能引起個體行動的 刺激。此類型的自我教導能引導個體進行簡單的行為反應,或作出較複 雜的思考及動作。但是當個體告訴自己過多做不到的事,以及實際上做 不到的事時,會造成不良適應的情形(例如:一定要考到全班第一名、全 部報告寫完才能睡),像這樣不但對個體的行為沒有任何幫助,反而還可 能造成困擾。

2. 因應式的自我教導(coping self-instruction)

因應式的自我教導為個體對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內在語言反應,比如 面對考試的壓力時,我們會告訴自己要謹慎小心、不要緊張,或是告訴 自己考試成績不重要,重要的是考試前要盡力準備。通常這樣的自我教 導主要是幫助個體在面對壓力到開始行動前,做好心理上的準備,對於

17

個體所面臨的問題,並沒有作出特定的行為反應。

3. 評量式的自我教導(evaluative self-instruction)

相對於行動式及因應式的自我教導發生在行動之前,評量式的自我 教導是隨時在進行的。面對問題時,個體一開始會去評量事件的輕重緩 急(這是大事要好好處理;小事一件不用放在心上),同時對自己的應付問 題的能力作出評斷(太困難了,我一定做不來;太簡單了,一定能做好),

在開始行動之後又會對自己的表現加以評量(我表現真差,什麼事情都做 不好;想不到我能力還不錯,可以將事情處理妥當)。

需要注意的是,過於負向的自我評價對個體的表現是沒有幫助的,

甚至會導致更大的不適應反應。而正向的評量式自我教導,則能幫助個 體確實評量問題現狀,採取適當的因應策略作出反應。

4. 分析式的自我教導(analytic self-instruction)

分析式的自我教導即是個體對於事件的因果關係進行思考的動作,

比如思考為何會發生戰爭、為何考試成績不理想。此類型的自我教導常 基於邏輯、心理學、物理或經濟的規則來進行,並採用科學方式進行分 析,在思考上減少情感層面的影響能夠使分析更加客觀。

綜合上述我們可以得知,若學習目標的設定超出能力太多,反而會 對個體在學習上造成反效果;此外相對於負向語言,正向的自我教導語 言較能幫助個體評量所遭受的問題,進而採取適因應策略。因此,進行 教學設計時,除了依個體能力及需求訂定學習目標外,在設計指導語時 需多以正向語言為考量,藉此幫助個體能有較好的學習成效。

二、 自我教導訓練的實施 (一) 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策略

由於自我教導訓練包含口語表達的部份,學習者需要具備一定的語 言能力,並且在訓練過程中能做到以下幾點要求,包括注意教學過程中 的視覺及聽覺刺激、模仿指導語及做出適當的回應(如:點頭、手勢、肢

18

體動作等)。因此在開始訓練之前,教學者可以先觀察學習者溝通反應,

並以此判斷學習者是否適合進行自我教導訓練,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習 者的語言能力雖然可以用作設計策略的參考依據,但並非為評斷其是否 能進行自我教導訓練的標準。一般來說,自我教導訓練的基本策略可以 包含工作分析、訓練方式及監控表現三個部份,以下分述說明(Agran &

Moore, 1994):

1. 工作分析

精確的工作分析對於引導學習者學習工作步驟及順序是相當重要的,

特別是許多工作必須依特定的順序才能完成。此外在進行訓練的過程中 教學者能夠利用精確的工作分析,定義學習者在工作中所需口述的指導 語。通常只包含二到三個步驟的工作分析,是無法提供足夠的提示引導 學習者完成工作,因此教學者需要將目標行為作更細部的分析。另外,

隨著訓練的進行,教學者可以將步驟再作進一步的細分,例如將一個工 作步驟再細分為兩小步驟。

2. 訓練方式

自我教導訓練能改善學習者各方面的工作表現並增加產能,此外也 具備問題解決的功能,如以下三種用語:我需要做什麼、我需要做、做 得好,便具有協助學習者「定義問題」、「確認問題解決的方法」、「對表 現作自我回饋」的作用。

一般而言有效的自我教導訓練策略會包含幾項健全的教學流程,如 教學者的指導及示範、對學習者的回饋與增強、已習得技能的維持及類 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學者的指導及示範,教學者在示範工作步驟時,

必需確認其示範動作與口述指導語是相符的。以下提供四種有效的自我 教導訓練方式:

(1) 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

「問題解決」類型的自我教導訓練能用來增進學習者的工作技能,

並且適合用來教導學習者確認及解決因工作環境所產生的問題。它能幫

19

助學習者說出目前面臨的問題、想出解決策略,並引導學習者本身執行 策略。

(2) 已經完成-下一步-現在要做(did-next-now)

「已經完成-下一步-現在要做」類型的自我教導訓練,很適合用來教 導學習者進行序列型態的工作。此三種指導語能協助學習者確認已經完 成的事項(did)、提示接下來要進行的工作(next),並引導其自身執行工作 事項(now)。

(3) 做什麼-在哪做(what-where)

「做什麼-在哪做」類型的自我教導訓練適合已經具備工作執行能力,

但卻處於刺激外控制的學習者。例如,某一學習者在訓練情境中能完成

但卻處於刺激外控制的學習者。例如,某一學習者在訓練情境中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