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5.3 華語教學之應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而場合正式性的識別性極小,可予以取消。不同的部分在於,熟悉程度與階級對 稱謂語的選用均有顯著辨識力,但在個別分析與交叉分析中的優先順序不全然相 同。在單樣分析中,熟悉程度與階級的辨識度不分軒輊;在交叉分析中,則是熟 悉程度的辨識性高於階級。

5.2 本研究之限制與建議

本研究在理論基礎、研究架構、問卷設計與語料調取等方面雖力求完整周全,

然而受限於時間、資源等主客觀因素影響,本研究仍面臨以下分研究限制:

1. 雖觀察法原是最為理想的語料蒐集方式,礙於有限之時間、人力、資源等成 本之限制,實際執行過程太過於困難,後續的語料整理亦相當複雜。基於現 實考量,本論文無法採用觀察法在實際生活中蒐集語料,故本研究採用情境 問卷之方式調取語料,透過問卷由受試者依個人經驗填答。問卷中的問題架 設在假設性之情境中,雖可以反映真實受試者的看法與用法,然仍與真實狀 況有異。因此,日後對類似研究有興趣之華語文教學研究者,可考慮在真實 情境中以參與觀察的方法採集語料,以其結果作為語言功能教學的依據。

2. 在問卷調查方面,因問卷內容龐大,題目多達 54 題,填答之選項亦多達 39 個,尋找適合且願意配合的受試者不大容易,故所調集之語料樣本數較小,

可能準確度尚有瑕疵,以後應予補足。而且,由於問卷題目較多,受試者恐 失去耐心,進而影響作答品質。對於後續相關研究有興趣之華語文教學研究 者可以本研究之問卷設計為基礎,將題目與選項依本研究之結果與發現整理 並簡化,如此不僅可減少問卷篇幅,題目與選項更為精簡亦可使受試者填答 時加快速度,增加受試意願並減輕負擔,調取之語料可信度亦更高。

5.3 華語教學之應用

根據本研究對於華語稱謂語擇用之發現與歸納,期待未來可將其規律應用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教材設計,更可嘗試實驗教學之成效。本研究以華語稱謂語為例,對於語言功能 教學在華語教學中的應用設計,提出示範性之教學流程與架構參考如下圖所示:

圖 5 語言功能教學流程

在以上流程圖中,不同於一般教學與教材設計之處在於增加了 2b、3b 與 4 這三個步驟(如粗框網底所示),此為傳統教學與教材設計中較為缺乏的部分,

本研究建議將之納於教學與教材設計中。在語言功能方面,根據研究發現熟悉程 4.探查相關之社會語用因素與稱謂語形式之間的互動關係

3a. (1) 蒐集相關詞彙 (2) 分析構詞結構類別 1.訂定教學議題與內容

2.選擇語言功能教學項目

3b.蒐集、確認與稱謂語相關 之社會文化規範(norms)

6.評估教材之可行性

7.教學實施

2a.語言形式

例如:

稱謂語(address forms)

2b.語言功能 例如:

1.熟悉程度(familiarity)

2.階級差別(ranking)

3.輩分(generation)

5.教材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度與階級對於稱謂語擇用的影響力較大,而輩分與場合正式性的影響力較小,因 此選取較具識別性的熟悉程度與階級納入教學之中。示範性教學設計之執行細項 內容如以下所示:

1. 訂定教學內容

華語稱謂語之教學內容擬定為:

(1) 教授稱謂語之語言結構類別:稱謂語的形式有很多種,然不必所有的形式 都教,以本研究歸納之使用頻率最高的「(名字 你)」、「您」、「(姓氏)

職稱({你,您})」、「姓氏+先生({你,您})」、「全名+你」五種稱謂語 形式為主要的教學項目。以上五種稱謂形式為最大的規律,稱謂語的形式 變化大致不出這五種範圍。

(2) 教授與稱謂語相關之社會語用功能因素:語言形式都有功能性之控制,然 各項功能性在與語言形式的互動中,對於語言形式的影響力分配不均。在 場合正式性、熟悉程度、階級、輩分與性別五項社會因素中,經本研究驗 證結果發現,性別因素因不具識別性,首先排除不予考慮;其次,在查究 過程中發現,場合正式性的識別度極小,可予以取消。據此,在教學中只 以優選項目為主要的教授目標,以識別性較高熟悉程度、階級與輩分三項 社會因素為主要之教學重點,其中影響力的優先順序為:熟悉程度>階級

>輩分,即熟悉程度對於稱謂語選擇的識別性最大,是最先需要考量的因 素;階級對於稱謂語選擇的識別性其次,是第二需要考量的因素;輩分對 於稱謂語選擇的影響力較小,然仍具識別性,是第三需要考量的因素。

(3) 教授熟悉程度對於稱謂語之語言形式選擇的宰制方式:熟悉程度為情境因 素的控制,其對於稱謂語擇用之影響力很高,因此做為教學的重點項目,

共區分為很熟、不大熟與不認識三階。

a. 在指涉很熟的對象時,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為「(名字 你)」,此 併式可趨近指涉對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b. 當指涉對象不大熟時,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依序為「名字+你」、

「你」、「您」、「名字」、「姓氏+先生+你」。在不大熟的情況下,交 談雙方仍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因此併式「(名字 你)」使用頻率仍相 當高,但在與指涉對象熟悉程度較低的狀況下,為了標示雙方的社會 距離,敬語「您」以及標示對方姓氏與一般頭銜的「姓氏+先生+你」

亦較常使用。

c. 在指涉不認識的對象時,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依序為「你」、「您」、

「名字」、「姓氏+先生」、「姓氏+職稱+您」。在熟悉程度很低時,

若說話者沒必要以名字標示對方,或是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名字,應會 選擇其他稱謂形式,例如:「你」或「您」。首選的「你」和「您」在 不認識的情況下,使用頻率幾乎沒有區分,因「您」在日常生活中太 過頻繁地使用而致使原本敬語的強度已降低。在協和關係凌駕於權勢 的現代價值體系中,以「名字」指稱對方表示親善應是適切的溝通方 式,因此為次選。「姓氏+先生」和「姓氏+職稱+您」,此二種稱謂 形式皆可透過趨離對方,標示或加大雙方之間較大的社會差距,因此 為三選。

綜上所述,在熟悉程度較高的情形下,「名字」使用頻率很高,在不 大熟與不認識的情況下使用「名字」的比例較低。而隨著熟悉程度遞 減,「您」的使用頻率倍增,顯示熟悉程度越低時越需要使用此一稱 謂形式。「名字」或「你」使用頻率很高,凸顯現在社會價值體系的 走向仍偏向協和關係,且其已超越權勢的強度。因此,社會差距的存 在是一個事實,當需要標示社會差距時才使用職稱,故稱謂語依此分 為兩大系統。

(4) 教授階級差別對於稱謂語之語言形式選擇的宰制方式:由於階級差別對於 稱謂語擇用之影響力很高,因此做為教學的重點項目,可區分為「+上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以及「-上司」(即同事與下屬)兩階。

a. 在指稱對象為上司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可合併為「(姓 氏)(職稱)+您」與「{職稱,名字}你」。首選的「(姓氏)(職稱)

+您」中,「職稱」在華人的觀念中是相當重要的考量因素,可以有 效地標示出對方的社會階級的高度與滿足對方的正向面子,並且加大 雙方的社會距離、將對方趨離。次選的「{職稱,名字}你」中,「你」

可達到趨近對方的效果,縮短雙方之間的社會差距。但是,在中國文 化社會規範中,「趨近」應由位階高者啟動,不應由位階低者做,此 為社會制約所不允許,因此較不恰當,故出現頻率較低。

b. 在指稱對象為同事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為「(名字 你)」

與「您」。其中,「您」的選用頻率和「(名字 你)」相比明顯較低,

但在 50%的解釋率之下仍入選,可見在部分時候同事之間仍須標示 出雙方之間的社會距離。

c. 在指稱對象為下屬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可合併為「(名 字 你)」。在權力關係的競爭之下,下屬本就被制壓,故標示出階級 差距或權勢的「您」、「職稱+你」、「職稱+您」、「姓氏+職稱+您」

等稱謂形式極少用於指稱下屬。

原先本問卷假設「階級」可分為上司、同事與下屬三種程度,然而由 實際情況觀之,可以重新切割為「+上司」以及「-上司」(即同事 與下屬)兩階即可,在實際教學上會較為容易。綜上所述,有「職稱」

者都在對象為上司時入選,較適合用於指涉上司;「(名字 你)」偏 向指涉同事與下屬,較不適用於指涉上司;「您」則少用於指涉下屬,

較適合用於指涉上司或同事。

(5) 教授輩分對於稱謂語之語言形式選擇的宰制方式:輩分對於稱謂語選擇的 影響力雖較小,然仍具識別性,因此做為教學的重點項目,可區分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長輩」與「-長輩」二階。

a. 在指稱對象為長輩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依序為「您」、

「職稱+您」、「名字」與「職稱+你」、「你」。當指稱對象輩分高於 自己時,敬語「您」最能夠拉開雙方距離,以標示對象為輩分在上 者,「職稱」可標示對象社會地位而凸顯其輩分的高度。

b. 在指稱對象為平輩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為「(名字 你)」

與「您」。當對話雙方輩分差不多時,說話者採用「名字+你」和「你」, 傾向以這兩個稱謂語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相較於其他入選之稱謂 形式,「您」使用的頻率較低,甚至不到一半的頻率。這個結果顯示,

在指稱平輩的對象時,有時仍需以「您」趨離對方,拉遠雙方距離。

除此之外,本研究推測受試者之所以選擇用「您」指涉平輩,可能 有其他控制因素。例如:平輩中仍有資深與資淺者的分別,對於資 深者可能較傾向以「您」指涉之。

c. 在指稱對象為晚輩的情況下,最常被選用的稱謂方式為「(名字 你)」

與「姓氏+先生+你」。其中,「姓氏+先生+你」,相較於其他入選 之稱謂形式,被選用頻率降低許多,顯示在指稱對象為晚輩的情況

與「姓氏+先生+你」。其中,「姓氏+先生+你」,相較於其他入選 之稱謂形式,被選用頻率降低許多,顯示在指稱對象為晚輩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