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6 稱謂語(Address forms)

2.6.2 Brown and Ford(1961,1964)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Brown and Gilman 的研究顯示,控制稱謂語選擇的因素已不僅只是權勢,協 和關係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且已經遠勝於權勢,進而成為影響稱謂語選擇的決 定性因素。例如上述雖然權勢有差距,但因不具協和關係而稱服務生為 V 的例 子,以及父母親和孩子互稱為 T 的例子,都可以明顯看出這種情況。當雙方越 來越了解彼此,使協和關係逐漸提高時,對彼此的稱謂遲早會從 V 移轉為 T,在 這種情況之下,通常是兩人當中權勢較高的一方有權促使稱謂語的移轉。

圖 2 The two-dimensional semantic under tension

( Source:Brown and Gilman,1972:259,cited in Fasold,1984:6 )

除了 Brown and Gilman 之外,Lambert and Tucker(1976)分析了法國與加 拿大的法語族群,以及波多黎各和哥倫比亞的西班牙語族群;Bates and Benigni

(1975)則調查了羅馬義大利語的使用情形,兩者都支持了 Brown and Gilman 的研究結果。大部分的研究都認為,稱謂語是根據說話者的社會階級(social class)、

年齡(age)、性別(sex),以及其他社會因素等背景來做選擇,而其變化也是這 些因素互動的結果。

2.6.2 Brown and Ford(1961,1964)

Brown and Ford(1961,1964)提到,在美式英語中稱謂語的種類主要為兩 種:名字(first name,即 FN)與職稱+姓氏(title with last name,即 TLN);名 字(FN)大致上類似於 T,職稱+姓氏(TLN)大致上類似於 V。

這些稱謂形式的使用方法有三種可能的類別:第一種是互稱 FN(包括暱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例如:小張和小王),第二種是互稱 TLN(例如:先生、小姐、醫生、教授等),

還有第三種不對等的形式是稱對方為 FN,以及被對方稱為 TLN。Brown and Ford 指出,以上兩種對等的稱謂是根據雙方從相識的人進展到關係親密的程度。美國 人通常對於剛剛認識的人稱為 TLN,並且預期對方也會稱自己為 TLN;雙方是 朋友關係的話,則互稱對方為 FN。但是 Brown and Ford 指出,對於美國人來說,

以上兩種關係的差異性並不大,一段五分鐘左右的談話通常便足以使雙方關係從 TLN 移至 FN。舉例來說,一個剛搬到新社區且第一次和左鄰右舍見面的人,通 常在雙方互相自我介紹後,稱謂就會由 TLN 轉為 FN。以上這是美國人的特性,

並不一定適用於其他語言的使用者或是其他地區的英語使用者。事實上,國家與 國家、或是同一個國家內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對於權勢、協和關係以及親疏關係 的觀念,正是稱謂語使用變化的主要因素。

Brown and Ford(1964)認為,這種不對等的關係主要在於兩個因素:年齡

(age)以及職業地位(occupational status)。兩人中較年長或是職業地位較高的 一方通常會被稱為 TLN,並稱另一方為 FN。但是,並非年長的一方職業地位就 一定會比年輕的一方來的高。舉例而言,在一個年輕的主管和一個年長的守衛之 間,我們需要優先考慮的是職業地位,因此守衛被稱為 FN,主管則被稱為 TLN。

在 Brown and Ford 的研究調查當中,所有稱謂語的使用都和他們的主要準則 相符合。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Brown and Ford 的調查和先前的 T 和 V 極為相 似,互稱為 FN 的情形和互稱為 T 的情形類似,都是出於在社會階級上的協和關 係。若是不具有協和關係,但雙方在權勢方面不相上下,互稱為 TLN 的情形則 和互稱為 V 的情形類似。

Brown and Ford 注意到稱謂語由互稱為 TLN,到不對等的 TLN 與 FN,再到 互稱為 FN 這樣的過程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發展。人們一開始可能會互稱對方為 TLN,接著其中較為年長或是社會地位較高的一方會率先稱對方為 FN,最後雙 方可能皆互稱對方為 FN。然而,在傳統中華文化中,由於尊卑、階級以及年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長幼有序、尊師重道等觀念在人們的社會價值體系中已根深蒂固,因此無法像美 國人一樣,我們的稱謂語可能永遠都沒辦法下降到互稱為 FN。

圖 3 中開始的步驟與中間的步驟都有可能被省略。但是,每個步驟都不會再 回溯,一旦說話者開始稱對方(聽話者)為 FN,就不會再回頭稱對方為 TLN。

但這種情形也有兩個例外,第一個例外的狀況是說話者欲表達憤怒或是斥責,一 個人如果對某人生氣到一定的程度,便會撤回原本使用的 FN 而改稱對方為 TLN 以象徵雙方關係的瓦解。當導致憤怒的狀況解除了,雙方又會回到互稱 FN 的關 係。在不對等的 TLN 與 FN 關係中,只有當中社會地位較高或是年齡較長的一 方有權將 TLN 移轉為 FN。若是由社會地位較低的那一方自行先將 TLN 移轉為 FN,稱社會地位較高者為 FN,則社會地位較高的那一方可能反而以 TLN 來稱 呼社會地位較低的一方,以顯示對方的不恰當。例如:「嗨,珍妮。」可能會得 到「你好,李大衛先生。」的回應。

圖 3 Graphic model of the progression of address in time

(form left to right)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figure represents the major progression;the lower portion represents the full progression

( Source:Brown and Ford,1964:241,cited in Fasold,1984:10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