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聯合國下的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以 下簡稱 WIPO)將集體管理團體稱之為「就著作權及其相關權利為集體管理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其中包含二種主要的權 利:經濟的權利與道德的權利29。」。「集體管理(collective management)」一詞係 指由一個組織作為代表執行,該組織以集體方式行使權利,如:處理稅率、授權 事務與分配事務等,該組織雖具有集體的目標,但不僅僅執行典型為創作者或表 演者進行權利管理的任務30;相對地,市場上亦有類似集體管理團體的「權利清 算組織(right clearance organizations)」,但該組織並不具備集體管理的元素在其 中,而是提供利用人取得授權並收取報酬的組織31,二者有別。

29 “Copyright is the legal protection extended to the owner of the rights in an original work that he has created. It comprises two main sets of rights: the economic rights and the moral rights.” WIPO,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1.

30 MIHALY ,FICSOR, COLLECTIV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WIPO, 12, (2002) “…the term "collective management" only refers to those forms of joint exercise of rights where there are truly "collectivized" aspects (such as tariffs, licensing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rules);

where there is an organized community behind it; where the management is carried out on behalf of such a community; and where the organization serves collective objectives beyond merely carrying out the tasks of rights management (this is typical in the case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rights of authors and performers).”

31 章忠信,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使用報酬率訂定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論

文,頁 7 (2012 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因著作權係法律所賦予著作人專屬之「排他權(Exclusive right)」,未經著作 人同意,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引用或利用該著作;此種權利本應由著作人自行管 理其著作。惟現今著作大量數位化,權利的利用型態亦趨多元,當利用人眾多且 散布世界各地時,著作人不可能向所有的利用人一一協商授權契約條款,導致著 作人對於著作之利用狀態掌握力逐漸下降。此外,由個別著作人自行監視著作的 利用行為,並於著作權侵害發生時迅速對侵權人提出損害賠償請求的管理方式對 於現代著作人而言鞭長莫及且執行困難。相對地,利用人有意願利用著作時,由 於時間或地點的限制,也不易直接與著作人接觸,更遑論大量利用著作之利用人。

於此情況下,雙方缺乏授權的專業知識與信賴關係,以及在完成契約的過程中困 難重重,使得著作利用的授權開始尋求更有效率的機制來運行,最終由集體管理 團體代表著作權利人進行處理32,集體管理的概念也應運而生。

世界上第一個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誕生於 1850 年的法國,回溯過去:

1847年的某一天,法國作曲家Paul HenrionVictor Parizot一起在巴黎著名的音樂餐 廳用餐,現場樂師演奏的,正是他們所創作的音樂。用餐完畢後,這兩位創作者決定拒 絕支付在餐廳的消費,他們認為,既然餐廳主人在現場演奏他們的音樂沒有支付任何對 價,他們理所當然也不必就餐廳所提供的雅座及美食支付費用。經過一番訴訟,法院判 定餐廳主人演奏Paul HenrionVictor Parizot的音樂,應該支付適當的對價33

獲得勝訴之後,Paul Henrion 及 Victor Parizot 思忖著如何向其他演奏他們音 樂的餐廳或團體收取報酬,於是在 1851 年法國的作詞作曲家共同成立「中央音 樂作詞作曲權利金徵收代理處(Agence Centrale poua la Perceptions Droit d’

32 FICSOR, supra note 30, at 32.

33 章忠信,利用著作的授權好幫手—著作權仲介團體,著作權筆記網站

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548 (最後瀏覽日:2016 年 4 月 12 日)

Auteurs et Compositeurs de Musique)」,此即現正營運的「法國音樂作詞、作曲及 編曲家協會(Socie’te’ des auteurs, compositeurs et e’diteurs de musique,簡稱 SACEM)」的前身。

集體管理團體發展之初,著作權法賦予作詞作曲者對現場觀眾演奏的行為享 有「表演權(performing rights)」。此類「非歌劇音樂著作(non-dramatic musical works)」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性、普遍性且大量地被利用,因為其替代性高且商業 利用價值不高,故稱之為「小權利(small rights)」。因為難以利用廣泛性高,所 以由著作人與利用人分別訂立授權契約可謂獨木難支,故由集體管理團體代為管 理。而戲劇舞台表演被傳唱的「歌劇音樂(dramatic musical works)」因為利用的 地點少,替代性比較低且利用價值大,被稱之為「大權利」,通常由個別著作人

34 FICSOR, supra note 30, at 37-38.” "Small rights" musical works are those which, as a rule, are managed

fully collectively, and "grand rights" musical works are those which, as a rule, are licensed individually (it is another matter, that monitoring of presentations, collection of remuneration and its transfer to owners of rights are sometimes left not to private agencies, but rather to collectiv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which thus perform the tasks of "partial collective management"). The latter category consists, practically, of dramatico-musical works. The use of such works takes place in a relatively small range of locations; thus, direct licensing by authors is feasible. Non-dramatic musical works, on the other hand, are used much more frequently and in a much greater number of places; that is the reason for which their use can,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hardly be exercised individuall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定義

集體管理團體(Collective 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Organization,簡稱 CMO 或 CAO)是實務上常見的稱謂,另有稱為集體權利團體(Collective Right Organization, 簡稱 CRO)、集體分配團體(Collective Distribution Organization, CDO)、著作權協會(Copyright Societies)、收取協會(Collecting Societies)等稱 呼35

其中也有針對各項權利領域的稱呼,如語文著作的作者協會(Authors’

Societies),針對表演著作的表演權協會(Performing Rights Societies)及表演權 團體(Performing Rights Organization,簡稱 PRO),針對機械性重製的機械權團 體 ( Mechanical Rights Organization ), 以 及 複 印 權 團 體 ( Reprographic Right Organization,簡稱 PRO)

依據我國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條例第 2 條之定義,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係由著 作財產權人組成,依該條例許可設立,辦理集體管理業務,並以團體之名義,行使 權利、履行義務之社團法人。而所謂「集體管理業務」,則係為多數著作財產權人 管理著作財產權,訂定統一之使用報酬率及使用報酬分配方法,據以收取及分配使 用報酬,並以管理人之名義與利用人訂定授權契約之業務。著作權專責機關36亦認 定「集管團體係經主管機關審核其專業及執行能力後,予以許可設立始成立之社團 法人,故本質上應具有執行著作權相關業務之專業性及公益性」。根據上述規定,

吾人可知著作權集體管理團體承擔「促進著作利用」之社會責任,應該係屬於具有 專業、非營利、公益之社團法人。

35 Sinacore-Guinn, supra note81, 172.轉引自林之葳(註 10),頁 21。

36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04 年 1 月 28 日智著字第 10400002530 號函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第二節 集體管理團體之目的與經濟功能

本節從集體管理團體的角色出發,探討集體管理團體所欲實現的價值與定位,

並從交易成本經濟學觀察集體管理團體機制的經濟功能,勾勒集體管理團體經濟 意義及目的,為後續探討集體管理團體功能的實踐進行原則性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