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評量分析研究對象之迷思概念改變情形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評量分析研究對象之迷思概念改變情形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課程中。

第四節 評量分析研究對象之迷思概念改變情形

本節主要是探討研究對象在接受中午午休 30 分鐘、18 堂課,約 6 星期,共 計 540 分鐘的補救教學活動之後,學生迷思概念改變的情形。首先先對 7 位學 生實施後測評量,其結果如下:

表 30

接受補救學生之後測分析表

學生答錯題數 九個概念(共 23 分) s1 s2 s3 s4 s5 s6 s7 平均答錯率%

文字符號的意義(3 分) 1 0 0 0 0 0 0 5 文字符號的列式(2 分) 0 0 0 2 0 0 0 14 文字符號的簡記及合併(4 分) 1 0 1 0 1 2 1 21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1 分) 1 1 0 1 1 0 1 71 列一元一次方程式(2 分) 2 0 1 1 1 1 1 50 方程式解的意義(2 分) 1 1 0 1 0 0 0 21 求式子的值(2 分) 1 0 0 1 0 1 1 29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6 分) 3 1 1 2 3 2 1 31 文字代數題(1 分) 1 1 1 1 1 0 0 71 學生答錯總題數 11 4 4 9 7 6 5

學生總分 12 19 19 14 16 17 18

從表 30 發現,發現學生答錯率普遍降低許多,答錯率超過 50%(含)以上,

只有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列一元一次方程式、文字代數題三單元。又因在 前測時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答錯率只有 29%,所以當時並未將此單元列在補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救教學的單元中,但從後測可得知,未列入補救教學的單元學生仍有可能會有 迷思概念。但列一元一次方程式、文字代數題的答錯率仍超過 50%(含)以上,

可見學生的迷思概念尚未完全獲得澄清。

為了分析學生的迷思概念改變情形,先將 7 位學生前、後測作答情形,作 一簡單對照表,如表 31。

進步比率=

總題數 進步題數

% 表 31

7 位學生前、後測作答情形(總題數 23 題)

學生 前測 後測 進步題數 進步比率 備註 答錯題數 答錯題數

S1 14 11 3 13% 進步 S2 18 4 14 61% 進步 S3 14 4 10 44% 進步 S4 18 9 9 39% 進步 S5 16 7 9 39% 進步 S6 17 6 11 49% 進步 S7 18 5 13 57% 進步 由表 31 發現,七位學生後測分數明顯比前測分數高,也就是表示學生接受 補教教學之後,成績明顯進步,其中又以 s2、s7、s6 進步最多。

接著比較每個單元活動,學生在接受補救教學前後迷思概念是否得到澄 清,將 7 位學生在補救教學前後迷思概念改變的情形整理如表 32。

表 32

一、文字符號的列式前、後測答題情形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二、2(1) × 0 × 0 × × × 0 × 0 0 0 × 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2(2) × 0 × 0 × × × 0 × 0 0 0 × 0 答錯題數 2 0 2 0 2 2 2 0 2 0 0 0 2 0

進步題數 +2 +2 +0 +2 +2 +0 +2 從表 32 中,可以清楚發現除了 s3 仍有迷思概念,其餘的學生因接受補救 教學之後,以澄清其原有的迷思概念,建立正確概念了!這也就表示文字符號 的列式單元的教學是有成效的。

表 33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式前、後測答題情形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二、6 × × × 0 × 0 × × × × 0 0 × 0 二、8 × × × 0 × × × 0 × 0 × × × × 答錯題數 2 2 2 0 2 1 2 1 2 1 1 1 2 1

進步題數 +0 +2 +1 +1 +1 +0 +1 從表 33 中,可以清楚發現一元一次方程式除了 s1 接受補救教學之後,仍無 法澄清其原有的迷思概念,其他的學生有些微的澄清,s1、s4、s5 三人對等份的 概念尚未建立,s3、s6、s7 三人對數字的四則運算規則的疏忽,以至於答錯題目。

這也就表示文一元一次方程式的列式單元的教學成效不明顯,值得研究者再行 檢討省思,以做為未來教學的參考。

表 34

文字符號的簡記與合併前、後測答題情形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二、4(1) 0 0 × 0 × 0 × 0 × 0 × × × 0 二、4(2) 0 0 × 0 × 0 × 0 0 0 × 0 0 0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4(3) × × × 0 × 0 × 0 0 0 × 0 × 0 二、4(4) × 0 × 0 × × × 0 × × × × × ×

答錯題數 2 1 4 0 4 1 4 0 2 1 4 2 3 1 進步題數 +1 +4 +3 +4 +1 +2 +2 從表 34 中,可以清楚發現除了 s6 答錯兩題,答錯率為 50%,表示其迷思 概念尚未完全釐清,其他學生個人答錯率只有 25%,表示迷思概念大部分已澄 清。在二、4(4)中,學生在一個式子中連續看到三個〝-〞,很習慣的會先用 符號法則(負負得正)先做,而忘記數學式子的運算規則(先乘除後加減),導 致計算錯誤。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進行補救教學應將此迷思概念納入課程中。

表 35

求式子值前、後測答題情形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二、5 0 0 × 0 0 0 0 0 × 0 × × × 0 二、11 0 × × 0 × 0 × × × 0 × 0 × × 答錯題數 0 1 2 0 1 0 1 1 2 0 2 1 2 1

進步題數 -1 +2 +1 +0 +2 +1 +1 從表 35 中,可以清楚發現,表示除了 s2、s5 二人的迷思概念完全已澄清,

建立正確概念之外,s6 是因為粗心計算錯誤,其他的 s1、s4、s7 三人對等量乘 法公理的運用尚未連接起來,研究者認為只要加以個別指導,三人很快就可建 立正確概念了。

表 36

解一元一次方程式前、後測答題情形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10(2) × × × 0 0 0 × 0 × × × 0 × 0 二、10(3) × 0 × 0 0 0 × 0 × × × 0 × 0 二、10(4) × × × 0 0 0 × 0 × 0 × 0 × × 二、10(5) × 0 × 0 × 0 × 0 × × × × × 0 二、10(6) × 0 × × × × × × × 0 × × × 0 答錯題數 5 3 5 1 2 1 5 2 6 3 6 2 5 1

進步題數 +2 +4 +1 +3 +3 +4 +4 從表 36 中,可以清楚發現,7 位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在解一元一次方程式 時,明顯進步許多,尤其是 s2、s7 二人。在後測中,學生 s1 因粗心計算錯誤導 致答錯題數為 3 題,其作答如下:5y+45=33,5y=33-45,5y=12,y=

12 5

, 計算粗心,少加一個負號,造成錯誤。又如-4x-5x=-15-12,-9x=-27,

x=-3,又是計算粗心,過程概念幾乎全對,但最後寫答案時卻多了一個負號,

造成錯誤。

表 37

文字應用題前、後測答題情形

學生 s1 s2 s3 s4 s5 s6 s7 題目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 前 後測

二、2(1) × × × × × × × × × × × 0 × 0 答錯題數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0

進步題數 +0 +0 +0 +0 +0 +1 +1 從表 37 中,可以清楚發現,文字代數題除了 s6、s7 二人接受補救教學之後,

已澄清迷思概念,建立正確概念。其他學生對於文字代數題仍無法全面澄清其 原有的迷思概念,但所有的學生都會採用研究者所教的列式學習策略思考解 題,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她們勇於挑戰文字代數題,代表的意義為學生已突 破心防,不再認為文字代數題是難上加難的題目,因此,研究者認為在文字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