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語言淨化政策與土耳其國族意識的建構

第三節 語言之外的相關政策及其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6

以文化部於1991 年出版的 Karşılaştırmalı Türk Lehçeleri Sözlüğü(比較突厥方言 詞 典 為 基 礎 ) 分 別 比 較 了 土 耳 其 突 厥 語(Türkiye Türkçesi)以 及 亞塞拜 然 語 (Azerbaycan)、巴什科爾托(Başkurt)、哈薩克(Kazak)、吉爾吉斯(Kırgız)、烏茲別 克(Özbek)、韃靼(Tatar)、土庫曼(Türkmen)和維吾爾(Uygur)等突厥語語言寫作而 成。該本收錄了 7,5000 多個比較拼寫的詞彙,是由學會所推動「突厥語言與方 言詞典及語法田野調查計劃」(Türk Lehçeleri ve Şiveleri Sözlüğü ve Grameri Saha Araştırma Projesi)中最豐富的一本字典。2007 年 7 月 12 日起,土耳其語言學會 也編纂了

Türkçede Batı Kökenli Kelimeler Sözlüğü(西方語源詞典)

289總體而言,

土耳其語言改革之後,土耳其語言歷經了相當大的變化;從拼寫法的角度來看,

土耳其語從1928 年以來迄今在拼寫上經歷了許多變化而許多字詞的拼寫仍然不 穩定,無法完全統一。雖然拉丁字母是個古老的文字,但土耳其文字批寫規則卻 是個新生的系統;自1928 到 2000 年, 1928 至 1940 歷經了拼寫共識凝聚的初 始期,1941 年至 1965 年拼寫的發展期,1970 年至 1980 年拼寫的成熟期,1981 年至1990 年代前半又進行一次拼寫的改革。不同的階段土耳其語言學會盡可能 在語音學、構詞學原理和民眾約定俗成的拼寫習慣上取得平衡來編纂

Yazım Kılavuzu(拼寫指南)。

290從這些詞典以及拼寫規則來看,顯示土耳其語言學界一 直在語言應用以及理論之上,發展屬於土耳其的特色。 

第三節 語言之外的相關政策及其影響 一、作為表層符號的名字 

 

語言作為認同的研究,名字(name)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切入面向。土耳其共 和國建立之後,透過語言改革的方式,逐步地建立土耳其認同,地名變更即是一 例。早在11 世紀土耳其進入小亞細亞時,許多地名即開始土耳其語化了,例如 伊茲米爾(İzmir)源自古地名 Σμύρνη [Smyrne]。有些稱呼,除了語音轉變之外,

更在轉變之中新增了語義。例如安納托利亞即是源自希臘語的ανατολή[anatolɛ:],

意指東方或日升之地,該詞進入土耳其語並土耳其語化為Anadolu,該詞依循土 耳其語的語音規則,最後一個音節從同化為u,並且賦予了土耳其語的語意,其 中ana 意指母親,dolu 意指充滿。根據土耳其民間故事傳說「酸乳寶石」(Ayran Taşı),塞爾柱王朝的阿拉丁‧凱庫巴德一世(Alaeddin Keykubat, 1192-1237)征服 了巴什寇城(Başköy)的回程之時,曾在靠近今日安卡拉旁的一個叫做塔什勒家 (Taşlıca)的小城休息並飲用酸奶。當時一位朱紅老嫗(Kırmızı Ebe)拿了一個銅碗 裝了酸奶,並將之倒入水槽中。士兵們用瓶子摻著水裝酸乳,一直到每個人的瓶 子都滿了,但酸乳卻未見底。當時朱紅老嫗為士兵們添加酸乳時,像照顧孩子般 慈祥地呵護著大家,每個士兵也非常有禮貌地道謝說:「母親,滿了」(Ana dolu)。

       

289 土耳其語言學會線上詞典介紹。http://www.tdk.gov.tr/, 20130516. 

290 曾蘭雅,〈推行新字母後土耳其語拼寫問題〉《外國語文研究》第二期,2005,頁 57-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7

至今,在該城市還可看到朱紅老嫗的墓。291至今這個故事為許多土耳其人傳頌著,

顯示著對安納多陸自古即屬於土耳其的認同。

土耳其有許許多多這樣子古地名以突厥語音呈現的方式,到了共和國成立之 後,更是這些已經突厥語化的地名用詞。以伊斯坦堡為例,1453 年前該城市稱 為君士坦丁堡(Konstantinopolis),1453 年征服伊斯坦堡後,奧斯曼政府定都此地,

改為奧斯曼語形式的君士坦丁尼亞(Kostantiniyye),一如 1875 年 11 月 16 日奧斯 曼駐倫敦大使穆速魯思(Musurus)所拍給伊斯坦堡政府發言人梅荷美特(Mehmet) 編號 12966 號的電報,寄信地址以法語書寫 Constantinople,顯示此是官方標準 稱呼。不過由於奧斯曼帝國首都定都在此,伊斯坦堡成了一個高度伊斯蘭化的地 方,除君士坦丁尼亞的稱呼之外,亦有人稱呼為伊斯蘭堡(İslambul)。292作為伊 斯坦堡(İstanbul)的地名,是希臘語中「進城」(εἰς τὴν Πόλιν)[is tin ‘polin]的意思,

且一直到1930 年 3 月 28 日修訂《土耳其郵政法》(Türk Posta Hizmet Kanunu)才 正式更名為伊斯坦堡。293

地名從君士坦丁堡轉變成伊斯坦堡,標示著土耳其人對此地認知上的轉變;

征服此地時,官方稱呼僅只是修改語法,從「君士坦丁堡」改為「君士坦丁尼亞」;

民間則是流傳著伊斯蘭堡,和希臘話的「進城」。共和國建立後七年,此地依然 使用舊有的名稱,不過隨著凱末爾主義當道,為了與奧斯曼帝國切割,而採用了 民間稱呼以作正式的地名。如此的改變,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語音上,伊斯蘭 堡(İslambul)和伊斯坦堡(İstanbul)在語音上的相似,讓土耳其人習慣了這個聲音;

語法上土耳其語中也採借自波斯語表示「土地」的詞綴(-istan),也讓土耳其人更 夠接受伊斯坦堡的稱呼;並且在社會情境上,新語言運動後到共和國建立後,共 和國選定以伊斯坦堡人民口音為標準語腔調,並且肯定新的標準語言與口語緊密 連結的關係,讓土耳其人能夠接受地名上的改變。294

另一個影響土耳其國民認同非常深刻的,則是《姓氏法》頒布之後對於姓名 的影響。姓名有分別他人(ayırma)以及標示個人身分地位(statü belirtme)的功能;

而姓名的種類包括正式名、教名、小名……等。過去的土耳其人除了皇室之外,

一般百姓僅有名無姓;為了辨別兩個同名的人,只能使用不同方式,比如說加上 形容詞如高、矮、黑或某某地方人以區別。隨著共和國成立之後,政府轉型為了 加強行政效率,而從瑞士引進了姓氏法,此後姓氏的概念便開始廣為流傳在土耳

       

291  土耳其廣播電視台 TRT Haber, “Anadolu'nun İsmi Nereden Geliyor?”

http://www.trthaber.com/cek-gonder-yayinlansin/anadolunun-ismi-nereden-geliyor-23602.html, 20130827. 

292 20120812, D. B.先生訪談紀錄。 

293 功課時間網 Ödevvakti.com http://www.odevvakti.com/2011/05/etimoloji.html, 20130523. 

294 也曾有土耳其有人認為伊斯坦堡,可以用波斯語詞綴「地方」(istan)加上土耳其動詞「發現」

(bulmak)而將之詮釋為「土地再發現」的意義,然而這個詮釋僅是個人的觀點,並不普遍流行。

20120812, D. B.先生訪談紀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其人之間;此政策也深入了土耳其人的語言之中,成了建立土耳其認同的重要因 素。土耳其人早期正式場合用以表示名字概念時使用的是源自於阿拉伯語的isim,

語言淨化過程中, 1934 年 6 月 21 日,頒布 2525 字號《姓氏法》(Soyadı Kanunu),

使用土耳其原語詞ad 來取代 isim 一詞。295《姓氏法》的頒布,規定全國人民需 在兩年內完成選取或更改姓氏(第七條)。每個土耳其人須在名字之後取一個姓 氏(第一條),無論是口說、書寫簽名,皆是名在前、姓在後的方式(第二條)。

所取的姓氏不可帶有階級、職稱、部族或外族名的色彩,並排斥一切汙辱性以及 調侃性的姓氏(第三條)。最初的姓氏法,呈現的是父系繼嗣(patrilineal descent) 的規則,即選取姓氏的權利及義務以丈夫為主;唯有丈夫病逝,妻子才能取名字

(第四條),不過 2011 年時取消了權利、義務歸屬於丈夫一條。同年 11 月 26 日時頒布2590 字號《廢止先生、伯克、將軍等職稱與頭銜相關法令》(Efendi, Bey, Paşa Gibi Lakap ve Unvanların Kaldırmasına Dair Kanun),該法令乃是根據《姓氏 法》第三條作進一步地規範,取消了沿用自奧斯曼時期的職稱或頭銜,諸如:

Ağa, Hacı, Hafız, Hoca, Molla, Efendi Bey, Beyefendi, Paşa, Hanım, Hanımefendi 以及 Hazretleri 等(第一條)。不過在軍事方面,取消舊制同時重新制定了軍人 的新官階稱謂元帥(mareşal), 陸軍上將(general)和海軍上將(amiral)(第三條)。

從民族主義的角度來看《姓氏法》,也可發現《姓氏法》是為強化凱末爾主 義的一項行政措施。回歸凱末爾主義的六大原則:1.共和(cumhuriyetçilik)、2.世 俗(laiklik)、3.民族(milliyetçilık)、4. 平民(halkçılık)、5.改革(devrimcilik)、6.國家 (devletçilik)。姓氏法背後的理念,是以共和、改革、國家為原則,來推行民族、

平民的理念,並且在政教分離的大脈絡之下,來推行世俗化原則。這兩條法令乃 是土耳其由帝國轉型為共和國的結果,也是為了加強政府行政效能。許多頭銜例 Hacı(哈智)、Hafız(能背誦古蘭經者)、Hoca(霍加、宗教學者)、Efendi Bey

(先生)、Hanımefendi(女士)等,皆是奧斯曼時期的宗教人事、知識份子或 是政府官員的稱呼或頭銜。然而,推行政教分離政策的土耳其共和國,在社會世 俗化過程並改制教育體制時,這些頭銜已名存實亡,僅剩下歷史軀殼。頒布姓氏 法,規定全國人民皆要冠以姓氏,也與土耳其社會文化有著相互的關係。名字是 家人所賦予的,是一個家庭、個人的範疇,然而姓氏則有著不可改變的意義,即 有家族、民族的繼嗣概念;姓氏作為一個公開、正式的稱呼,在姓氏法的規定之 下,除了個別、私下的觀念,更有國民、公民的概念;姓氏法的推動,更是土耳 其政府為戶政事務之一,好能掌握全國國民的人力,以作為婚姻、繼承、徵兵等 政策的依據。296

       

295 Hayrünnisa Özdemir, “Türk ve İsviçre Medenî Hukukunda Ad Üzerindeki Hak ve Korunması”

Ankara Üniversitesi Hukuk Fakültesi Dergisi, cilt 57, sayı 3, 2008, s.563. 

296 Hayrünnisa Özdemir, “Türk ve İsviçre Medenî Hukukunda Ad Üzerindeki Hak ve Korunması”, s.5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在廢除蘇丹與哈里發之時,國家最高領導人──總統──也成了全國人民向 心力凝集的中樞對象。《姓氏法》的相關後續與姓名有關的法令,體現了土耳其 凱末爾主義的意識型態。《姓氏法》頒布之後,11 月 24 日頒布 2587 字號《總 統凱末爾之姓氏賦予相關法令》(Kemal Öz Adlı Cumhurreisimize Verilen Soyadı Hakkında Kanun),由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頒與凱末爾「阿塔突爾克」(Atatürk)的姓 氏。Ata 意指祖先,Türk 為突厥人/土耳其人之義,阿塔突爾克即是「突厥人之 祖」的意思。並在12 月 24 日頒布 2622 字號《繼 1934 年 11 月 24 日 2587 字號 土耳其總統凱末爾賦予阿塔突爾克姓氏法令之後此姓氏首尾不可變更不可擅用 之相關法令》(24/11/1934Tarih ve 2587 Sayılı Kanunla Kemal Öz Adlı Türkiye Cumhurreisine Verilen “Atatürk” Adının veya Bunun Başına ve Sonuna Söz Konarak Yapılan Adların Hiçbir Kimse Tarafından Alınamayacağını Buyuran Kanun)規定此 姓是乃一獨一無二專屬於凱末爾的姓氏,其他人不可使用(第一條);此姓氏亦 不可擅自增加其他詞彙或詞綴而使用(第二條)。297

至今每個土耳其人都有著個人特色的名和家族特色的姓,有些不只一個名一 個姓,甚至還有中間名或者是在加上其他稱號。比如說凱末爾的姓名全稱即是穆 斯塔法‧凱末爾‧阿塔突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穆斯塔法(Mustafa)是他最 初的名字,不過1983 年時就讀薩隆尼加軍事初級中學(Selanik Askerî Rüştiyesi) 與其數學老師同名,為區別故其師贈予他名為「完美的」的「凱末爾」;12 歲 的凱末爾於是有了複名。298至今土耳其語言學會

Kişi Adları Sözlüğü(人名典)收

錄了3612 個女性名字與 7230 個男性名字,並針對每個名字的語源、性別以及意 義作研究。299與土耳其人相遇的時候,除了與自然界、動植物相關人名,或者是

至今每個土耳其人都有著個人特色的名和家族特色的姓,有些不只一個名一 個姓,甚至還有中間名或者是在加上其他稱號。比如說凱末爾的姓名全稱即是穆 斯塔法‧凱末爾‧阿塔突爾克(Mustafa Kemal Atatürk)。穆斯塔法(Mustafa)是他最 初的名字,不過1983 年時就讀薩隆尼加軍事初級中學(Selanik Askerî Rüştiyesi) 與其數學老師同名,為區別故其師贈予他名為「完美的」的「凱末爾」;12 歲 的凱末爾於是有了複名。298至今土耳其語言學會

Kişi Adları Sözlüğü(人名典)收

錄了3612 個女性名字與 7230 個男性名字,並針對每個名字的語源、性別以及意 義作研究。299與土耳其人相遇的時候,除了與自然界、動植物相關人名,或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