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心障礙學生的評量調整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身心障礙學生的評量調整

本節在探討身心障礙學生的評量調整,內容包括評量調整的重要性與原則、身心障 礙學生評量調整的向度內容,以及身心障礙學生評量調整相關文獻,分別陳述如下。

壹、評量調整的重要性與原則

評量調整(assessment accommodations)指的是,在不損及評量效度、構念及計分 標準的狀況下,因應障礙學生之身心特質,適度調整後施測的過程,使評量結果能充分 反應該評量之效度,而非反應學生的障礙特質或嚴重程度(Fuchs & Fuchs, 2001)。而評 量調整之操作性定義則為:「教育心理測驗對評量調整下了一個廣泛的定義,指的是在 測驗中任何反應方式的決策,包括了呈現方式、回答方式、考試情境、時間或程序上的 改變。一般而言,不特別改變考試所要測量的內容,評量調整基於學生的需求提供,而 非造成學生考試上的不公平性」(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 Pei-Ying Lin, 2010)。

如此看來,當提供特殊學生考試上的調整時,學生可以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表現出 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能力(Elliott, Thurlow, Ysseldyke & Erickson, 1997),倘若要特殊學習 需求學生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功,在很多情況下,評量調整確有其必要(Rieck & Dugger, 2005)。以下從評量調整的重要性及原則進行整理與探討。

一、評量調整的重要性與目的

在整體教學過程中,評量(assessment)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目的在於監控 學生學習之進展,以引導學生朝著教學目標邁進,同時也做為教師修正教學策略的依據

(McLoughlin & Lewis, 2005)。以往學者專家較多從教學調整來協助特殊學生適應普通 班生活,卻極少從特殊學生在各種考試所可能遭遇的困難來思考,進而協助他們解決由 於障礙所衍生的不利與阻礙。研究者綜合多位學者之理論,將評量調整之重要性與目的 整理為以下四點(張萬烽,2004;Elliott, McKevitt, & Kettler, 2002;Elliott, 2003;Goh, 2004;Gordon & Keiser, 1998 ;Hunter, 1982 ; Linn & Gronlund, 2000 ;McDonnel, McLaughlin, & Morison, 1997;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2003):

(一)使未能參加考試的身心障礙學生得以參與考試

調整提供了機會,使特殊學生能參與考試而不會受到測驗本身版本、作答方式等的 影響,評量調整的目的在於補償學生個人因障礙導致測驗分數的偏差,進而使得測驗結 果有效。評量調整是促進身心障礙學生參與測驗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做法是改變評量 實施或受試者的反應方式,目的在於補償或改善因學生本身障礙導致接受測驗困難,或 是測驗分數失真的結果,評量的目的並非在於給予障礙學生超越一般學生的機會,而是 讓所有學生包含特殊學生都能參與同樣的考試。

(二)評量調整之後的評量結果能準確得知學生所學得的知識與能力

為了使身心障礙學生能夠排除自身障礙所造成的限制,期望在提供障礙學生考試上 的調整之後,能降低學生障礙影響在測驗上的表現,使學生在不受限制的情況下表現出 自己所學的知識與能力,而評量的結果更能反應評量之目的。

(三)使學生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

評量的用意在了解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對先前預定學會的目標達成多少,

由於大部分的身心障礙學生常因其自身的障礙,無法接受正常程序的評量,或即便接受 評量,也往往因自身的障礙而限制其能力的展現,因此,當提供適當的調整作法,使學 生達成學習目標,便能帶給學生成功的感覺,而這樣的感覺會給予學生繼續學習的動機。

(四)真實反應教與學之間的成果

在「教」與「學」的循環歷程中,「評量」具有中介及回饋的功能,好的評量才能 真實反應教與學的成果。評量不僅是蒐集學習資料的技術,還是一種有系統的過程,在 有效的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藉由評量的回饋,教師才可確保整個教學活動都能朝 既定的教學目標邁進。

近年來,隨著特殊學生參與各種考試的機會增加,如何給予適當的調整,又能維護 其他學生之權益,應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所應重視的。

二、評量調整的原則

評量調整所調整的是考試實施的方式,而不是調整考試的內容,其調整可以提昇學 生展現自身能力,使測驗結果更接近學生真實的面貌(Horvath, Kalnpfer, & Kcams,

2005)。雖然適度的評量調整措施可以增進學生測驗結果的正確性,但任意或不恰當的

調整卻可能危及測驗的效度(胡永崇,2005a),因此,在決定為學生提供何種評量調整 以及如何實施評量調整,此過程中所參考之依據與原則相當重要。

綜觀上述,研究者將國外學者所提出之實施評量調整原則歸納如下:

(一)必須先確定該評量的目標

釐清考試欲測量學生之能力為何,並為該能力下明確的定義(Bolt & Thurlow, 2004),評量調整應力求合適與個別化(Goh, 2004),針對學生的能力與個別需求,從評 量環境、評量的實施方式、試題的形式與測驗的內容來做調整,而非只考慮學生的障礙 類別;了解評量的目的,所使用的調整方式較不會危及評量的效度(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

(二)評量調整的使用非教師所獨自決定

應由 IEP 團隊共同決定適合學生的評量調整措施,教師在召開個別化教育計畫

(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 IEP)會議時,與家長、專業團隊及其他教師 討論,根據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內容(IEP)及每個學習領域的需求,共同決定適合 學生的評量調整措施(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 Utah Statc officc of Education, 2007)。

(三)提供學生練習評量調整方式的機會

教導學生練習所需的評量調整措施,缺乏練習會限制學生考試時的表現,評量調整 應整合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測驗前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和練習,而非只在參與 評量時特別使用(Bolt & Thurlow, 2004;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

(四)提供學生真正需要的調整

依照學生能力選擇限制最少的評量調整方式,例如對於無法進行紙筆測驗,但能將 答案輸入電腦的學生來說,使用電腦來作答比起提供抄寫員代謄是較為適合的調整措施

(Bolt & Thurlow, 2004)。並考量使用的調整方式是否需要其他評量調整措施的輔助,

在實施評量調整時,提供單一評量調整有可能是不足的,因此需提供「包裹」式策略(鈕 文英,2009),例如放大字體試卷可能會改變表格編排的完整性,而干擾學生的思考,

輔以延長考試時間便有其必。但必須注意的是,當調整方式超過一種以上時,必須確認

這些調整皆適合學生,且能滿足學生的評量需求(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

(五)評量調整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教師除了將評量調整的實施記錄在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畫裡(Utah Statc officc of Education, 2007),在實施評量之前、實施之中,以及實施之後,需將學生的表現記錄下 來,以監控評量調整措施的效果,並且評估評量調整的實施適切性,作為後續調整的依 據(Bolt & Thurlow, 2004;Utah Statc officc of Education, 2007;鈕文英,2009)。

(六)評量調整不損及其他學生的權益

評量調整的意義在幫助學生展現他的能力,滿足學生因障礙而產生的評量調整需 求,而非給予任何一個學生不公平的待遇。在普通班為身心障礙學生實施評量調整時,

需注意以不干擾到其他學生為主(Family Education Network, 2009);另外,評量調整應 奠基於對所有學生都公平的基礎上而實施,教師必須了解,評量調整其實絕不會使身心 障礙學生獲得額外的幫助而損及測驗的公平性(Goh, 2004;Utah Statc officc of Education, 2007)。

以上綜合國外研究提出實施評量調整原則,而國內教育相關單位也已制定法令,成 為評量調整有力的依據(教育部,1999;教育部,2003;教育部,2004;教育部,2009;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0;考試院,2010;教育部,2010a;教育部,2010b;內政部,

2011;教育部,2011a),但仍未進一步說明身心障礙學生評量方式之內涵與作法,各級 學校未訂定詳細的評量調整辦法和決定流程,並且主要由教師自行決策,如此主觀判斷 有可能造成不合理的調整,因此,鈕文英(2009)提出評量調整決策之三階段與七步驟,

整理如下:

(一)計畫階段

此階段主要在評估與確認學生是否需要教學評量調整,內容包括:

1.了解教學評量的特徵及所需具備之能力和行為;

2.檢視特殊學生在教學評量所需之能力和行為上的表現;

3.決定學生是否需要評量調整,使用「教學評量調整策略檢核表」,提出策略並

且依調整程度排序;

4.透過「教學評量調整策略決策評量表」,考量適合學生之評量調整策略。

(二)實施階段 此階段主要作法為:

5.計畫如何實施教學評量調整,包括決定由誰執行、實施地點,以及相關注意 事項與負責人員;

6.並且監控和紀錄評量調整的實施情形。

(三)評鑑階段

在此最後階段評鑑評量調整的成效:

7.決定是否繼續實施該評量調整?或是回到前面的步驟進行修正?若無需修 改,則繼續實施原來的評量調整。

此階段內容分為過程評鑑與結果評鑑。「過程評鑑」:檢視實施過程是否順利,是否 遭遇困難;「結果評鑑」:檢視評量調整是否能移除「與評量構念無關」的障礙因素、未 改變教學評量的主要目地而真正評量出學生之知識與技能,以及家長、學生與教師等相 關人員是否接受評量調整的實施結果。

以上提供相當明確的評量調整決策流程,讓普通班教師、科任教師及資源班教師等 相關人員在為學生實施評量調整時,能依照各階段步驟分析學生具備能力、思考評量之 目地、計畫評量調整形式,最後評鑑實施過程和結果,決定該調整是否繼續使用,但實 際進行評量調整時,仍需考量學生障礙情況及能力、測驗公平性,以及是否有足夠設備

以上提供相當明確的評量調整決策流程,讓普通班教師、科任教師及資源班教師等 相關人員在為學生實施評量調整時,能依照各階段步驟分析學生具備能力、思考評量之 目地、計畫評量調整形式,最後評鑑實施過程和結果,決定該調整是否繼續使用,但實 際進行評量調整時,仍需考量學生障礙情況及能力、測驗公平性,以及是否有足夠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