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逐次減項的記法:

在文檔中 國家教育研究院 (頁 127-130)

下面以以「57×( 39+85 )+140=( )」為例,說明逐次減項記法的意義。就 這個題目而言,因為每次只能處理一個運算,所以,第一步先算出 39+85 的和,將 算式化簡為 57×124+140;第二步再算出 57×124 的積,將算式化簡為 7068+140;

第三步再算出 7068+140 的和是 7208;最後再透過等號的遞移性,得到 57× ( 39+

85 )+140=7208 的結果。可以將上面的解題過程記錄如下:

57×( 39+85 )+140=57×124+140 57×124+140=7068+140

7068+140=7208

因為等號滿足遞移性,所以 57×( 39+85 )+140=7208。

這種記法太麻煩了,數學上省略一些重複出現的算式,並透過等號的遞移性,

用多個等式將這些算式連起來(如下),並稱這種記法為「逐次減項」的記法。

57× (39+85)+140

=57×124+140

=7068+140

=7208

「逐次減項」的記法,除了把重複出現的算式省略之外,還把透過等號遞移性 所得到最重要的推論結果「所以:57×( 39+85 )+140=7208」也省略了。

建議教師教學時應強調透過等號遞移性解題的意義,並逐步檢查學生是否理解

「57×( 39+85 )+140」的答案是 7208 的理由。

第 20 題:

內容領域 數與量 認知歷程向度 概念理解

分年細目 5-n-17 能認識體積單位「立方公尺」,及「立方公分」、「立方公尺」間的關 係,並作相關計算。

題目

多少個 1 立方公分的正方體積木合起來,和邊長 1 公尺正方體積木的體積 一樣大?

① 100

② 1000

③ 1000000

④ 10000000

古典理論 (CTT) 選項分析

--- 選 項 1 2 3* 4

--- 選項率 0.18 0.14 0.6 0.05 通過率:0.6

---高分組 0.06 0.03 0.89 0.02 鑑別度:0.59

低分組 0.25 0.25 0.3 0.1

---(一)試題品質分析

1. 本題鑑別度為 0.59,試題品質良好;通過率為 0.6,試題難易度適中。

2. 本題給定立方公尺及立方公分兩個單位,要求學生算出多少個 1 立方公分合起來和 1 立 方公尺一樣大,評量學生將立方公尺化成立方公分的能力。

3. 本題正確答案為選項 3,通過率為 60%,顯示有四成的學生,沒有將立方公尺化成立方 公分的能力。建議教師參考下面補救教學的建議,針對全班進行補救教學。

4. 有 18%的學生選擇選項 1,這些學生可能混淆體積和邊長的意義,誤認為 1 公尺=100 公分,所以 100 個 1 立方公分的正方體積木合起來,和邊長 1 公尺正方體積木的體 積一樣大,而得到 100 個的答案。

5. 有 14%的學生選擇選項 2,這些學生可能誤認為 1 公尺=10 公分,但是能利用正方體 的體積公式來解題,10×10×10=1000,而得到 1000 個的答案。

6. 有 5%的學生選擇選項 4,這些學生可能知道 1 公尺=100 公分,也能利用正方體的體 積公式來解題,但是在計算 100×100×100 時計算發生錯誤,而選了選項 4。

(二)教材地位分析 評量重點:

甲、 5-n-17(92 課綱):能認識體積單位「立方公尺」,及「立方公分」、「立方公 尺」間的關係,並作相關計算。

乙、 5-n-19(97 課綱):能認識體積單位「立方公尺」,及「立方公分」、「立方公 尺」間的關係,並作相關計算。

先備的知識(97 課綱):

甲、 4-n-19:能識識體積及體積單位「立方公分」。

乙、 5-n-20:能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求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 積。(同 5-s-07)

延伸的知識(97 課綱):

五年級應熟練所有量(長度、容量、角度、面積、體積、重量、時間)單位化聚,以 及複名數的加、減、乘和除的四則運算。

(三)補救教學建議

下面先與教師溝通立方公分、立方公尺單位的引入方式及兩單位間的化聚活動,再說明 如何引入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最後說明如何幫助學生解題。

在文檔中 國家教育研究院 (頁 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