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5 道歉言語行為

2.5.5 道歉內容的結構變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5.4 導語內容的類別

根據不同的語境,道歉語碼形式的選用順序有所不同,本論文將探討道歉 語碼形式的順序因何種因素造成選用順序以及選用策略。導語可依內容再進一 步分類。根據 Olshtain and Cohen (1995)定義如下:

1. 解釋原因(an explanation or account):以不直接的方式向被冒犯者表示歉意,

透過描述造成冒犯的原因,例如:因為剛剛路上塞車,所以我遲到了。

2. 承認對某事負責(an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responsibility):不直接道歉,

且間接承認責任屬於冒犯者,可分成以下四種類型:

(1) 接受責怪:都是我不好。

(2) 陳述自己的不足:我搞錯了、我沒有看見。

(3) 同意他人以表示歉意:你是對的!還是你的方法比較好。

(4) 陳述意圖不足:我沒有這個意思、我不是故意的。

3. 提出挽救措施(an offer of repair):不正面道歉的策略,只在實體上受到傷 害實使用。例如:我會賠你一個新的窗戶。

4. 允諾此類過失以後不再發生(a promise of forbearance ):這一類的非直接道 歉方式通常用在冒犯者連續性或是時常性的犯錯。例如:我保證下次絕對不 再遲到!

2.5.5 道歉內容的結構變化

道歉言語行為的成份有兩種:核心詞(Core)、導語(Lead)。這兩種成 份可單獨或組合使用,如下所列:

1. 單用核心詞,例如:不好意思、抱歉、對不起。

2. 導語+核心詞,例如:是我不弄丟文件,真不好意思。

3. 核心詞+後附詞3,例如:不好意思我遲到了,因為路上塞車。

                                                                                                               

3先導語與後附語皆為導語,其差異為放置的位置不同,前者在核心詞之前,後 者在核心詞之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 導語+核心詞+導語,例如:我太晚得知這消息,不好意思,因為當天 已經有約所以無法出席。

5. 雙重導語(不用核心詞),例如:我太晚得知這消息,當天已經有約 所以無法出席。

6. 沈默(沒有先導語、核心詞、後附詞),以沈默代替任何回應,沒有 解釋亦沒有爭辯。

2.5.6 合適條件、交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對選擇道歉用語的影響

道歉用語的形式會因言語行為理論中的合適條件、交談合作原則、以及禮 貌原則而有變化。根據前述道歉的成份有兩項:核心詞、導語。

道歉言語行為與合適條件的關係,例如道歉詞語中的「提出賠償」,符合 合適條件的命題條件、誠意條件、以及初步條件;而「外來因素」違反合適條 件中的所有條件。

核心詞:核心詞可單獨使用,也可重複多次,在後者的使用狀況中(例如:

「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核心詞的重疊使用違反 交談合作原則中的數量準則,「對不起」的數量超過一次,以加強道歉的誠意 與禮貌程度。

導語(出現於核心詞前):提供訊息或解釋原因。使用時違反交談合作原 則,例如:都是她的錯,我明明就把杯子收進櫃子裡,不然怎麼會打破。「都 是她的錯」違反了關聯準則,舉出不相關第三人進入談話內,使得杯子打破看 似變成第三人的過失,以減少自己的過失。為符合謙虛準則,先導語的內容易 強調冒犯者自身的貶損,例如:都是我做不好,才會讓大家進度落後。冒犯者 強調自己的能力不好導致團隊落後,符合謙虛準則。而於同情準則中,為了使 被冒犯者產生同理感(Empathy),冒犯者在先導語中盡力提升被冒犯者的同 情感。例如:昨天我的電腦當機,檔案都損壞了,今天沒辦法給你報告真的很 抱歉。冒犯者藉由外力因素,希望被冒犯者能夠以同理心感受冒犯者所受到的 影響,並且表示同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在禮貌原則之下,道歉詞語的選用也有遵從使用與違例使用兩種執行方式。

遵從圓融準則時,道歉的後附詞會將被冒犯者的利益提高,例如:「下次一定 請你吃飯」。在違反圓融準則,意即將被冒犯者的損失提高,並且使冒犯者獲 得利益時,違例現象立即產生。例如:「對不起我遲到了,下次你要早點提醒 我」。此句的「下次你要早點提醒我」為違例使用,以增加對方的負擔(即,

對方要記得提醒自己)來造成自己的利益(即,冒犯者自己不會遲到)。 這種 違例行為說明了兩種可能性,一種是權力(Power)差異很大,權力大的冒犯者 雖然道歉,但同時提高被冒犯者的損失;另一種是親密度(Intimacy)很高,冒 犯者與被冒犯者間相當熟識,可以使用違反禮貌原則來表示歉意並且維持雙方 關係。

2.6 小結

本研究所討論的道歉言語行為,對於合適條件、禮貌原則、以及權力及協 和性的關係為此:若導語內容越符合合適條件,則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高,

例如:「提出賠償」符合初步條件、誠意條件以及必要條件,其誠意程度以及 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來因素」違反初步條件以及誠意條件,其禮貌 程度以及誠意程度應為最低。導語越符合禮貌原則,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 高,例如:「提出賠償」符合圓融準則、慷慨準則、贊同準則以及同情準則,

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來因素」違反圓融準則、慷慨 準則、以及同情準則,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低。導語與權力及協和 性的關係,若越符合權力及協和性,其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越高,例如:「提 出賠償」符合權力及協和性,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高;反之,「外 來因素」違反權力以及協和性,因此其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應為最低。

本論文欲針對道歉言語行為,觀察交談合作原則或是禮貌原則是否成為控 制因素,影響直接言語行為或間接言語行為?進而影響道歉的分類又或是內容 結構的改變。而在道歉言語行為的分類以及內容結構上,是否又會受到社會文 化因素影響,例如以位階為主的權力關係。華語道歉語用策略以及形式上是否 因為受到面子影響而有所不同,如面子滿足理論屬於中華文化。本論文欲就上 述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取樣方法、調查工具、以及語料處理的方式。

3.1 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為了解華語母語使用者對於道歉的語詞擇用,在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上 的差異,本研究以不同年齡(包含 20 歲至 30 歲、31 歲至 50 歲)、不同性別

(男性及女性)、不同教育程度[ 高教育成度(大專以上)以及低教育程度

(高中職以下)] 等變項,選取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受試者為本國母語人士,以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做社會層級分類。

其中,性別分為兩階(男性及女性),年齡分三階層(包含 20 歲至 30 歲、31 歲至 50 歲、以及 51 歲以上)。教育程度分為兩階,包括高教育程度(大專以 上)以及低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下),共有 12 個細項。受試者來源包含親戚、

朋友、以及隨機的路人。初步研究之問卷受試者總計 12 人。由於初步研究的問 卷內容與正式問卷的問卷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因此,初步研究 12 名受試者的語 料亦納入正式研究中,與另外 36 名受試者的語料並計算分析,總計 48 人。

3.2 研究工具

本研究為調查研究,因此含有問卷調查法以及訪談法。初步研究(Pilot test ) 的問卷分為兩次測驗,由於題目數量過於龐大,為減少受試者在測驗過程中無 法真實回答問題,初步研究將問卷題目分為兩卷(A 卷、B 卷)(詳見附件 一),內容共為五部份:第一部份為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國籍。第二部份為冒犯嚴重程度調查:共 12 題,內容包含輕微冒犯、中 度冒犯以及嚴重冒犯。第三部份為親密程度調查:共 12 題,包含親密程度最高 到親密程度最低之人際關係。由於語言結構部份的題目共有 56 題之多,為了降 低受試者的負擔,其中 A 卷包含第一部份到第四部份,B 卷為第五部份。受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者填寫A卷後,間隔一至二日才進行 B 卷測試。第四部份為道歉詞語之誠意程 度及禮貌程度調查:共 28 題,情境分為兩種,一種為輕微冒犯,另一種為嚴重 冒犯。第五部份同樣為道歉詞語之誠意程度及禮貌程度調查:共 28 題,情境亦 分為輕微冒犯與嚴重冒犯兩種。

3.2.1 初步研究

3.2.1.1 問卷設計內容

於初步研究(Pilot test)中,前述問卷內容五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受試者 背景資料,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以及國籍。第二部份為冒犯事件 的嚴重程度測試,筆者挑選十二種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冒犯事項,從筆者假 設最冒犯程度最輕微的「認錯人」到冒犯程度最嚴重的「婚約毀約」,兩者之 間含有「打翻水」、「打斷別人說話」、「插隊」、「誤開廁所門」、「不小 心把其他人關在陽台/車庫」、「打破商店的商品」、「撞壞別人的汽車」、

「走路撞到人」、「開會遲到」、「自己的狗咬傷別人」,期望透過受試者將 不同程度的冒犯事件加以區分。檢測方式以七點制選項(7 代表嚴重程度最重,

4 代表嚴重程度中等,1 代表嚴重程度最低)。

第三部份為親密程度測試,筆者列舉十二種人際關係,包含「家人」、

「親戚」、「同學」、「死黨」、「師生」、「同事」、「老闆與員工」、

「一般友人」、「兄弟姊妹」、「店員與客人」、「鄰居」以及「陌生人」,

期望透過受試者的選擇將親密程度加以分類。檢測方式同樣以七點制選項檢測。

第四部份與第五部份實際上屬於同一部份,檢測內容情境分為兩類:輕 微冒犯以及嚴重冒犯。並且在兩類冒犯程度下皆檢測誠意程度以及禮貌程度的 使用結果。其中含有道歉詞語的四種形式:「核心詞」、「導語+核心詞」、

「核心詞+導語」、「雙重導語」。「核心詞」的類別為:「抱歉」(行事動 詞)。「對不起」與「不好意思」(為約定俗成之道歉用詞)。另外,本研究

「核心詞+導語」、「雙重導語」。「核心詞」的類別為:「抱歉」(行事動 詞)。「對不起」與「不好意思」(為約定俗成之道歉用詞)。另外,本研究